李增力
【摘要】隨著武術教學模式的深入改革和發展,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細節要求,大學生正處于青春發展時期,對學習新知識充滿好奇心。但是從當前武術課程教學的發展趨勢來看,大學生的心理情緒變化具有不穩定性,再加上武術課程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合理,缺乏明確的教學理念,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武術教學課程的順利開展。因此,需重視改革策略研究。
【關鍵詞】高校武術;教學改革;對策研究
武術改革應“循其本”,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眾所周知,思想意識是行動的指南,決定個體的行為模式。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在武術教學中需要重視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落實以學生為基礎的原則。多與學生溝通交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豐富武術課程教學的方法及表現形式。
一、實施武術教改的積極作用
在以往應試教育體系下,體育被很多人所忽視,很多學生對體育的觀念是不正確的,認為體育不重要,對體育課也不重視,在課堂上經常開小差、逃課等。這些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學習體育的觀念不夠正確,用消極的態度對待體育學習。所以在體育課堂的改革時期需要將學生的觀念糾正過來,學生在正確觀念引導下,才能有學習體育的精神支柱,很多學生都不關注體育的重要性,在體育課上總是被動接受。對于實用性體育了解也不夠全面,認為體育課無非就是在繁忙的學習后放松心情。也有同學認為體育對工作并沒有多大作用,自己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就可以了。總而言之,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還很片面,對總體缺乏有效認知。體育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了解各個專業所需要的身體素質和能力,了解實用性體育對自身的幫助,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
二、高校武術教學改革的對策
(一)完善武術教學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武術教學的具體體現,因而其直接且全面影響武術教學的最終成效。素質教育理念下,武術教學改革應重視優化和調整課程設置。一方面,武術教學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事物均處于客觀變化之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武術教學同樣需要與時俱進。在當前的武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抱殘守缺,僵硬地灌輸給學生不契合社會實際情況的武術內容。教師應在教案的書寫及備課過程中,重視將武術教學內容與社會現實情況相互統一、貫穿,讓武術學習成為社會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學生反饋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調整。把握課堂教學節奏,注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學生參與欲望不強,或對武術學習報以抵制、厭倦的態度,則教師的教學過程無疑流于形式。為此,教師應在教學內容上增強武術的技術性及實用性內容,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武術學習的功能所在,提升自我的防衛能力,掌握武術動作要領,從而才能有的放矢地開展課程教學。
(二)創新武術教學實踐內容
首先,要逐步增加符合現代社會發展標準與學生需求的、先進武術教學內容,提高武術教學訓練的對抗性,如防身術教學、擒拿術教學等內容,讓學生在對抗中逐漸提升自我防護能力與對抗能力,增強學生的武術技能;其次,要將教學內容與學校體育教學實際情況、學生綜合能力等進行有效融合,編制專項武術教材,但要確保新教材與傳統教材的銜接陛,使學生能盡快熟悉武術套路與內容,適當縮短教材套路長度,符合學生教學難以要求;最后,在教材編制中要注重對學生品質個性與道德修養的培養及提升,引導學生逐漸養成勇于拼搏、頑強樂觀、努力奮進的品質與生活態度。
(三)加強科技化教學手段植入
第一,在教學前的準備階段。首先,可以嘗試采用網絡學習小組的分組方式,按照九型人格理論,組建相對更合理的課前小組;其次,建議制作微視頻或者動態PPT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提前發送至各個學習小組,隨后,通過網絡打卡等方式,讓學習小組的同學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并把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發圖的形式共享至群內;最后,由其他小組的小組長交叉評價打分,作為課前學習的預評估。第二,在教學中的實施階段。首先,可以嘗試采用更先進的裸眼3D技術,全方位360。地展示武術教學的技術動作,增強對學生注意力的吸引;其次,由體育教學老師親自示范,并錄制視頻短片留存備用;再次,裝載趣味性強的App評測軟件,實現實時出分,同時,把教師的評測分數作為50%的權重,軟件打分作為50%的權重,對每節課都進行量化打分;最后,將課上的精彩瞬間、教學難點等細節,上傳至共享空間。第三,在教學后的鞏固階段。首先,采用學生都喜聞樂見的呈現形式制作成10秒左右的小片段,供各組交流互動;其次,采用先進的后臺評測軟件方式,將所有的課上得分進行智能統計匯總,編撰出動態的曲線變化圖;最后,充分利用網絡的力量,并充分結合移動互聯的優勢特點,做到最大程度的效果傳播。
結語
總而言之,如何科學地進行武術課程的改革工作是一項系統而又復雜的長期工程,這需要來自國家、社會、學校、教師、學生等多方主體的積極配合和參與,尤其是對于這過程的實施主體一教師而言,更應當本著教書育人的職業素養,在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理論指導下順應新課改的發展要求進行教學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