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正紅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意義重大。當前,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尤其是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很多。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各種周期性、結構性問題交織疊加在一起。我縣經濟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既面臨脫貧攻堅、環境治理、補齊短板的剛性任務,又面臨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巨大壓力。但機遇與挑戰并存,中央和省市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六穩”發展,在鄉村振興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民營經濟發展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較高的政策措施,將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只要我們準確把握大勢,用好解放思想大討論成果,積極穩妥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以新理念、新視野、新狀態推動各項工作,就一定能夠開創甘南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考察黑龍江省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省市、縣委的安排部署,堅持以穩中求進為基調,以高質量發展為方向,深入解放思想,勇于擔當作為,持續推動經濟建設、脫貧鞏固提升、民生保障、社會穩定等工作取得新進展,為甘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3%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以上。全口徑財政收入增長14%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1%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9%。單位GDP綜合能耗持續下降。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全面完成。
為實現以上目標,重點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做優存量做大增量,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努力適應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不斷壯大實體經濟。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一是推動工業經濟提檔升級。健全拉長產業鏈條,做大優勢產業,夯實縣域經濟發展基礎。做優做強乳品產業。以飛鶴加工廠為核心,強化上游支撐,完善下游配套,支持飛鶴乳業發展成為世界級乳品企業。扶強扶壯生豬產業,加快培育小微企業。全面落實財稅、金融等創業創新扶持政策,鼓勵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生成更多的市場經營主體。加大對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扶持力度,使其盡快進入規模以上企業行列。
二是持續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堅持圍繞產業上項目,在產業項目引進上下功夫,厚植縣域經濟發展潛力。堅持“多渠道”招商。充分發揮我縣資源優勢、環境優勢和后發優勢,嚴把環保、效益等準入關,推動產業項目數量和質量實現雙提升。采取有效方式,重點圍繞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陣容、提升產業層次,大力開展招商引資。2019年,力爭落戶經開區企業達到33家。堅持“保姆式”安商。創新招商引資服務機制,建立健全安商體系,保障落地企業健康快速發展。嚴格落實重點項目領導包保責任制,全程跟蹤服務,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切實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保持與東北農大、國家雜糧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密切聯系,搭建校企協作平臺,找準切入點和結合點,實現共贏發展。
三是全面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以鄉村振興為統領,堅持市場導向,加快構建農業產業體系,推動現代農業振興發展。持續優化種植結構。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縣長責任制,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產能。完善“兩區”建設,擴大休耕輪作面積。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保障農業生產健康發展。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鞏固發展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和合作社,提升規模化生產水平。
四是著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培育壯大生產性服務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添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加快金融服務業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積極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業務,拓寬農戶、合作社融資渠道。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加快農戶和小微企業信息采集、整理、入庫和信用評級工作。不斷規范金融秩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物流產業發展。構建郵政、快遞、電商等跨行業合作機制,組建縣級倉儲分揀物流運營中心,開辟縣鄉村快遞配送線路及網點,解決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費品下鄉“最后一公里”問題。加快電商產業發展。開展電商培訓2000人次,實現貧困村電商服務網點全覆蓋。
二、堅持以服務人民為宗旨,促進社會各業全面發展,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統籌推進脫貧鞏固提升、城鄉建設管理、生態環境改善、社會綜合治理等各項工作。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滿足甘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堅持“三個”不變,狠抓“三個”落實,力爭現行標準下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穩定增收。抓好產業扶貧。繼續強化資金整合力度,積極謀劃一批經濟效益高、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激發內生動力。認真開展“星級戶”評選等活動,樹立文明新風,凈化社會風氣,鼓勵貧困群眾通過勞動實現增收致富。積極穩妥開展金融扶貧,繼續向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發放小額信用貸款。加強扶貧小額信貸風險預警,加大逾期貸款清收力度,確保扶貧資金使用安全。繼續實施“以獎代補”政策,積極開發公益崗位,確保貧困戶持續增收。強化政策保障。繼續執行醫療、教育、民政救助等扶貧政策,確保脫貧攻堅期內扶貧政策不變、支持力度不減。繼續推行醫療防貧政策,提高非貧困戶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防止因病致貧現象發生。加強扶貧對象動態管理,確保“應納盡納、應退盡退”。
二是提升城鄉建設水平。立足安居宜居,突出規劃引領,強化功能完善,推進城鄉建設和管理實現新突破。優化城鄉發展布局。科學編制各類規劃,全面推進“多規合一”。2019年,計劃完成《甘南縣甘南鎮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修編工作,啟動《甘南縣城鎮供水總體規劃》《甘南縣鄉鎮污水處理專項規劃》《甘南縣鄉村建設發展規劃》和20個美麗鄉村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管理成效。集中開展城市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圍繞城鄉結合部、醫院、商場、鄉鎮直等人員密集區域,深入治理占道經營、亂堆亂放、交通擁堵等問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嚴厲打擊違法建設行為,切實維護城鄉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強化“公辦”物業公司管理,持續提升服務能力,不斷擴大業務覆蓋范圍,鞏固老舊單散住宅小區綜合改造成果。發揮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平臺作用,嚴格執行目標考核制度,切實增強城市管理水平。全面開展第三次土地調查,年內完成調查成果整理、數據匯交和系統平臺建設工作。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建立健全農村垃圾閃蒸礦化處理項目運行、維護、管理機制,逐步解決農村垃圾治理難題。穩步推進農村房屋“雙改”進程,實施農村“四類人”危房改造545戶,改造農村室內廁所968戶,新建農村室外公共廁所7座,改善農戶居住條件。開展鄉村綠化行動,完成37個村屯綠化和植樹造林任務1000畝。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提高農村人口飲水質量。
三是強化生態環境建設。以全面改善環境質量為中心,不斷深化大氣、水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大執法監管力度,打擊違法行為,改善生態環境。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嚴格落實各級主體管控責任,織密秸稈露天焚燒四級管控網絡,始終保持秸稈“禁燒”高壓態勢。以“五化”利用為方向,加快提升綜合利用水平,確保“禁燒”工作取得實效。認真開展水污染防治。強化城鄉水源地保護,確保群眾喝上“放心水”。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步伐,規劃建設鄉鎮污水處理廠3座。鞏固清河行動成果,實施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治理。嚴密監測全縣53條河流和1個湖泊水質,確保河湖流域內生態環境達標。積極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擴大輪作休耕、秸稈還田、測土施肥面積,改善土壤結構,提升耕地質量。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疑似污染場地管控和安全利用,筑牢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健全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配齊人員設備,推進耕地還林還草,加快生態修復。
四是統籌社會事業發展。加快構建城鄉公共服務體系,推動社會事業均衡發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高質量實施查哈陽幼兒園新建等工程,不斷完善教育教學基礎設施,持續改善辦學條件,確保高標準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實施師資隊伍提升工程,積極開展教師技能培訓,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制定人才引進政策,深入高校選聘優秀畢業生,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建立拔尖人才培養激勵機制,對取得優異成績的高中給予資金獎勵,用于改善辦學條件、獎勵有突出貢獻的教師。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推進“訂單式”培訓,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認真抓好衛生健康工作。加強醫療隊伍建設,探索制定人才吸納辦法,積極引進高端醫務人才和高校畢業生,優化醫療衛生隊伍結構,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繼續深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縣鄉醫療機構診療效率,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建立免費救治機制,對患有白內障和需要尿毒癥血透的甘南縣居民實行免費診療,使群眾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強化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文化大院10個。舉辦金長城徒步大會、“四季音河”等群眾文體活動,組織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豐富全縣群眾文化體育生活。
五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城鎮新增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計劃分別實現3000人、1300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8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下。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確保適齡人員參保率達到100%。加大城鄉醫療保險征繳力度,不斷強化醫保基金管理,確保醫保工作健康運行。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強化部門聯動,深入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加強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救助措施配套銜接,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2019年,計劃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1.1億元。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力爭建成養老服務項目2個,新增養老床位150張。新建農村社區殘疾人康復站2處,實施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30戶,發放重度殘疾人等專項補貼1600萬元。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將0-6歲殘疾兒童全部納入康復救助范圍。全力推進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建立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不斷提高優撫對象生活水平。
各位代表,實干成就夢想,奮斗贏得未來。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振奮精神、凝心聚力、勇于擔當、真抓實干,不斷開創甘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