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莉
【摘要】中國民族報社在民族新聞宣傳工作實踐中,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和正確輿論導向,以守正促創新,以創新強守正,堅持在融合報道中增強民族新聞宣傳的影響力、傳播力,較好地履行了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使命任務。
【關鍵詞】融合報道;創新;民族新聞宣傳
作為黨和國家在民族領域的重要輿論陣地,中國民族報在民族新聞宣傳工作實踐中,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題主線,不斷創新報道理念、形式、內容,以精準扎實有效的工作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思想保證。
一、以更加堅定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不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是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為此,中國民族報在所屬各媒體平臺分別開設“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專欄。截至2018年底,僅在報紙開設的專欄就刊發70多篇文章。這些文章既有本報記者采寫的《一個玉樹青年的奮斗與擔當》《小黎村融人大景區》等,也有新華社等中央主流媒體刊發的《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山歌唱響新時代》等,不同角度的報道集中展示了民族地區將中央關于民族工作的新決策新部署細化實化、開花結果的成功經驗。
作為以思想性見長的報紙,中國民族報特別注重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新時代民族工作必須牢牢把握的主線的宣傳報道。報紙的三大周刊為了進一步宣傳好、闡釋好這一重要論述,精心策劃了“重讀史詩”“民族理論大家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專欄。專欄文章均由名家、學者撰寫,這些深入淺出的解讀文章,持續推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人心、落地生根。
“從走廊發現中國”專題是《理論周刊》著重打造的專欄。在半年時間刊發了14篇有深度的理論文章,從歷史和現實不同維度,從微觀和宏觀不同層面,注重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路徑,也成為一項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工程。該專題凝聚報社編輯和學界的集體付出,不僅是20位不同領域的學者基于多年學術積累的學術創見,也體現了超40位學者、10多個學科的思想和智慧。
在《宗教周刊》推出“‘導的實踐”和“宗教中國化的經驗”兩個專題報道,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引,全面反映各級宗教事務部門、宗教事務工作者在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中的新氣象新作為,反映宗教界在黨的領導下,開辟宗教中國化新征程的經驗。
圍繞重大主題展開宣傳報道工作,對于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社會輿論,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新時期黨報等主流媒體體現黨性和核心競爭力,履行好職責使命的重要手段。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廣西和寧夏兩個自治區成立60周年,報社圍繞這些重大主題,進行了專題策劃和報道。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聯合中國知網開展了紀念征文征集活動,在中國民族報的要聞、文化、理論等版面開設了“點亮希望·民族教育40年”“潮涌東方文化綻放——慶祝改革開放40年”“春華秋實砥礪奮進——民族理論創新發展和民族工作創新推進的40年”等特別欄目。在中國民族報微信和國家民委官微開設了“盛放·40年家國”專題,在中國民族宗教網開設了“慶祝改革開放40年”專題。在12月19日出版16個版的慶祝特刊,擷取改革開放40年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具有節點意義的理論觀點和實踐舉措,提煉成40個關鍵詞,既展示了40年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豐碩成果,也是對改革開放這個“關鍵抉擇”的致敬。
為慶祝寧夏和廣西兩個自治區成立60周年,報社派出由首席記者帶隊的記者團深入兩個自治區采訪,濃墨重彩地宣傳兩個自治區成立6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示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展現各民族大團結的美好圖景。報社所屬各媒體平臺從年初開始,就分別策劃推出了“筑夢塞上·慶祝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和“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等專題。拍攝制作了“祝福你,寧夏”“祝福你,廣西”兩個微視頻產品,在中國民族報微信、國家民委官微、中國民族報微博等平臺推出。在兩個自治區慶祝大會召開之際,報紙分別推出12版的慶祝專刊。
2018年是民族工作創新發展之年。作為國家民委機關報,中國民族報緊盯國家民委黨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創新推動民族工作的重要工作部署,對全國少數民族參觀團、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少數民族干部人才培養、民族教育、民族文化、興邊富民行動、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村鎮建設、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等方面的工作,全國民族自治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驗交流現場會、全國興邊富民行動暨全國民委系統對口支援新疆西藏工作會議等會議進行重點報道,做到大事不漏,基本覆蓋。
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報道宗旨,把體現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有機統一起來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早在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就明確提出“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新聞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及時把人民群眾創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秉持這樣的工作導向,中國民族報選派更多記者深入民族地區基層一線,深入少數民族群眾中去采寫新聞,以人民為主角,宣傳群眾,凝聚群眾,并在新聞采訪一線不斷增強“四力”。
為大力宣傳黨中央、國務院對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的深切關懷,宣傳習近平總書記“我心里惦記著每一個少數民族”“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哪個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過上全面小康的生活”重要思想,宣傳深度貧困地區各族干部群眾奮進新時代,以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感人事跡和精神風貌,2018年,報社組織開展了“走進三區三州”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在長達半年多的時間里,中國民族報記者深入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完成對當地主要負責人、有關職能部門、貧困戶家庭、已脫貧家庭、駐村干部等的采訪。通過對中央財政投入、金融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項目布局的傾斜、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生態扶貧、干部人才支持、社會幫扶、兜底保障等方面的采訪,全面反映了“三區三州”在決勝全面小康進程中,通過苦干實干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與變革;反映了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指引下,各族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自2018年6月起,以“決勝——三區三州在行動”為題在報社各媒體平臺陸續推出此次采訪報道內容,持續唱響“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時代主旋律。
為正確引導輿論、回應社會關切,報紙重點打造了“中民觀察”專欄。全年共刊登原創評論63篇,就民族地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等熱點話題發表評論,主動回應社會公眾關于民族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發揮輿論引導能力。
三、推進融合報道,不斷提升宣傳報道的影響力、傳播力、公信力
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中國民族報充分發揮網站信息全、微信微博傳播快的特點,通過對傳播內容、形式和手段的創新,及時、全面、準確、生動地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讓“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時代主旋律更加響亮。
為積極構建主流價值引領的新媒體內容生態,中國民族報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技術優勢,根據報紙及其他主流媒體所刊發的文章情況,配發視頻、海量圖片,整合成專題,在新媒體陣地形成集束重磅報道,并不斷加大音視頻可視化報道的創作力度。
2018年春節,國家民委微信推出《一家親大拜年》專題,廣泛邀請各地民族工作部門參與專題制作,充分發揮了新媒體的參與性、互動性與趣味性的特點。
在大型主題報道“走進三區三州”中,中國民族報首次推出融媒體報道“怒江·全國罕見的四無州,如今在脫貧攻堅路上加速奔跑”“迪慶·海拔高,斗志更高”。該產品在報社各媒體平臺推出后,總點擊量近兩萬次,并借此機會,正式推出標有“中民視頻”字樣的產品。
2018年,中國民族報共制作“中華兒女共同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等微視頻產品近10個,并推出圖解、H5、音頻等多樣產品,將民族新聞宣傳報道不斷向網絡空間延伸。
報社通過對內部機構、機制的調整,為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打下基礎。目前,中國民族宗教網、中國民族報微博、微信及國家民委微信定時發布、及時更新成為常態。中國民族宗教網、中國民族報微博、微信及國家民委微信更新、推送頻率均居國內同類型媒體平臺前列。中國民族宗教網實現頭條時時更新,國家民委官方微信形成工作日推送兩至三次,休息日推送一至兩次,重要新聞隨時推送的工作模式。
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國民族宗教網日均訪問量達30萬次,總訪問量突破46億次,單篇文章點擊量最高超過10萬;中國民族報微博擁有粉絲數為140萬,單篇文章最高閱讀超過20萬;中國民族報微信的關注人數近1.4萬;國家民委官方微信的關注人數近14萬,單篇文章最高閱讀量超過6萬,均居國內同類型媒體平臺前列。
中國民族宗教網于2018年8月再次完成改版。全新上線的中國民族宗教網內容定位更加清晰、明確。即作為中國民族報在互聯網的延伸,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理念,以準確闡釋黨和國家民族宗教理論政策、全方位追蹤民族宗教熱點新聞、充分展示民族宗教工作成就、生動詮釋民族宗教經典知識、全面反映民族宗教多元文化為辦網宗旨,強調新聞性、思想.陛、知識性、專業性、趣味性、服務性的統一。在內容上設置了頭條、要聞時政、觀點政策、民族工作、理論文史、文化旅游、宗教人文等欄目,并加大了獨家策劃、專題、圖片、視頻等占比。2018年底,中國民族宗教網獲得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頒發的首批“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四、幾點體會
民族新聞宣傳工作,有著很強的政治性和政策性,總結中國民族報新聞宣傳報道工作,有幾項基本要求不可忽視。
第一,增強定力。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民族領域內各種思想文化交鋒碰撞愈發頻繁,面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而復雜的新形勢,要確保民族宣傳工作不走偏、不錯位、不出事,民族宣傳工作必須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保持清醒頭腦、保持政治定力;必須在全面從嚴治黨上要求更嚴,在加強自身建設上走在前列,在維護民族團結上干在實處,在增強政治定力上境界更高;要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認真履行黨建工作主體責任,做到業務工作與黨建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變為思想自覺、黨性觀念、紀律要求和實際行動。凡是黨中央倡導的,堅決響應;凡是黨中央要求的,堅決照辦;凡是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
第二,守住底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這是做好宣傳工作的底線、紅線,也是一條帶電的高壓線。宣傳工作本質上是政治工作,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最基本、最底線的要求。必須堅持黨管宣傳、黨管媒體、黨管意識形態,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聽從黨中央指揮。出版、辦刊、辦報、辦臺、辦網,都要嚴守底線,不越紅線。要完善輿論管控預案,堅決把住輿論導向,及時發現錯誤觀點,堅決糾正錯誤傾向,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絕不為錯誤言論提供出口和平臺。
第三,積極作為。宣傳思想工作要突出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守住底線就是穩,積極作為就是進。在穩的前提下不斷進取,加強謀劃設計和工作推進,這也是做好宣傳工作的重要原則和思想方法。要有敢于擔當的精神品格,面對大是大非敢于發聲亮劍,面對矛盾問題敢于迎難而上,切實負起把好關口、把好方向、把好導向的責任,切實負起建好陣地、管好陣地、用好陣地的責任,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良好輿論氛圍。要因時而進、改革創新,在機制建設、平臺建設、隊伍建設上,進一步形成合力、尋求突破。要通過新技術手段,增強宣傳的影響力、感染力、傳播力。要打開思路、開闊視野,樹立互聯網思維,真正做到宣傳對象在哪里,著力點和落腳點就放在哪里。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多做滴灌、精耕細作”的要求,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開展精準化、接地氣、暖人心的采訪報道,要俯下身子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心聲,多用各族群眾特別是年輕人愿意聽、聽得懂、記得住、能管用的話語體系和敘述方式,切實提升宣傳工作的有效性。 第四,嚴守紀律。嚴明的紀律是黨的生命線。要適應新形勢對民族宣傳工作的新要求,就必須嚴明政治紀律和宣傳紀律,最根本最關鍵的是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擔當起新聞宣傳工作的使命任務,為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營造良好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