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躍 范文靜 王瑋


【摘 要】 目的:研究循證醫學運用于兒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臨床意義。方法:本次研究所選取的研究對象是相關院校2015級以及2016級護理專業學生。將進行本次研究的對象分成對照組以及觀察組。2015級為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方法,2016級則是作為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繼續實施循證醫學教學方法。經過兩種教學方法之后,對兩組研究對象成績以及相關問卷調查結果等指標進行對比。結果:結果顯示,觀察組對象經過循證醫學教學之后在成績以及相關問卷調查結果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循證醫學教學應用于兒科臨床實習帶教中具有較為顯著的臨床效果,因此該種教學管理方法適用于臨床推廣。
【關鍵詞】 循證醫學;兒科;實習帶教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4-089-01
循證醫學的主要思想是在臨床醫療的決策中能夠將臨床相關證據、臨床醫生以及護理工作人員相關經驗、患者實際身體狀況緊密結合[1]。本次研究內容為循證醫學運用于兒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臨床意義,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研究對象是相關院校2015級以及2016級護理專業學生。2015級為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方法,2016級則是作為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繼續實施循證醫學教學方法。兩組研究方法中男性研究對象為57例,女性研究對象為34例。對照組年齡維持在21歲-23歲之間,平均年齡則維持為(22.0±0.3歲);觀察組年齡維持在21歲—24歲之間,平均年齡則維持在(22.0±0.5)歲。
1.2 方法
對照組研究對象采用臨床常規教學方法,觀察組研究對象則是在對照組基礎上繼續實施循證醫學教學方法,即研究對象在進行實習之前應該組織其進行相關考察,主要包括同學對于循證醫學教學的內容以及查找資料的方式和效率。(1)鼓勵學生在對患者收集病例以及診治過程中找到出現的問題并在教師的幫助之下總結出較為科學以及明確的問題。(2)參與本次研究的對象應該帶著問題去學習并運用在課堂上面所學到的知識,全面進行相關資料的檢索,醫療資源主要包括課堂課本、相關參考書籍,同時還應該進行前期相關培訓。(3)對總結的證據進行匯報,之后在老師的帶領之下找到最佳的證據。(4)運用找到的最佳證據指導下進一步臨床實踐。(5)當進行臨床實踐之后對后期臨床效果進行復盤研究。
1.3 觀察指標
經過兩種教學方法之后,對兩組研究對象成績(入科、出科成績)以及相關問卷調查結果(文獻檢索、外文文獻閱讀、臨床思維以及素質能力等)等指標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兩組資料差異明顯著,P<0.05。
2 結果
2.1 兩組研究對象成績對比 經過臨床專業研究與對比后發現,觀察組對象成績提升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2.2 兩組研究對象相關問卷調查對比 經過研究后發現,觀察組對象文獻檢索、外文文獻閱讀、臨床思維以及素質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對象,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兒科主要是針對小兒時期的身心發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等內容的綜合醫學科學[2-3]。
循證醫學教學與傳統的醫學教學方法不相同,傳統醫學教學方法主要是以經驗醫學為主,即主要是根據非實驗性的臨床經驗、臨床資料以及對疾病基礎知識的理解來對相關患者進行診治[4]。循證醫學教學方法并不是要取代臨床技能、臨床經驗、臨床資料和醫學專業知識,該種教學方式只是在強調任何醫療決策應建立在最佳科學研究證據基礎上[5]。
經過臨床專業研究與對比后發現,觀察組研究對象經過循證醫學教學方法之后在成績(入科、出科成績)以及相關問卷調查結果(文獻檢索、外文文獻閱讀、臨床思維以及素質能力等)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對象,因此該種教學方法適用于臨床方面推廣。
參考文獻
[1] 容志惠,方峰,羅小平.循證醫學教學與兒科臨床實習效果的研究[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01):180-182.
[2] 劉許媛,張智靈,陳維紅.用循證醫學方法干預兒科超說明書用藥探索[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12):1770-1771.
[3] 何玲,符宗敏,王松,等.案例教學法結合循證醫學對兒科實習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11):87-88+90.
[4] 陳信,王磊,彭萬勝,等.應用循證醫學模式指導兒科臨床實踐教學的效果[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02):245-246.
[5] 楊雪,朱易萍,高舉.循證醫學在兒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2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