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淑美

【摘 要】 目的:探究PDCA循環護理模式在胃腸道手術患者切口感染預防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研究對象我們挑選16年1月至18年6月間患有胃腸道疾病的172例患者,按PDCA循環護理模式實施前后,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86例,給予參照組常規護理,給予研究組PDCA循環護理模式。回顧分析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切口感染情況、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使用統計學進行分析。結果:比對兩組患者I級愈合率,研究組明顯高于參照組,組間差異呈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而切口感染率及患者住院時間,研究組明顯低于參照組,組間差異呈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對于護理滿意度,研究組明顯更優,組間差異呈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結論:胃腸道手術患者使用PDCA循環護理模式,有效降低了切口感染率,使治療的時間得到明顯縮減,護理的滿意度得到有效的提高,護理效果極其明顯。
【關鍵詞】 胃腸道手術;PDCA循環護理模式;切口感染;預防;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4-186-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我們挑選16年1月至18年6月間患有胃腸道疾病的172例患者,通過對患者實施PDCA循環護理,按照前后將其分成2組,分別是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86人。在參照組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0例;年齡在38-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65±3.52)歲;胃腸腫瘤8例,闌尾炎71例,胃腸穿孔5例,腸梗阻2例。研究組,男女患者分別為42例與44例;年齡在39-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82±3.74)歲;胃腸腫瘤9例,闌尾炎65例,胃腸穿孔8例,腸梗阻3例,胃潰瘍胃大部切除1例。納入標準:資料齊全;臨床診斷為胃腸道疾病認知正常;家屬和患者對本次研究情況完全知曉,同時也是自愿參加。排除標準:不配合研究者;藥物過敏;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手術禁忌癥;精神障礙。在統計學軟件中輸入2組病患的臨床資料,2組之間的差異是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針對參照組我們實施常規護理:
包括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后觀察等常規護理。
1.2.2 研究組
針對研究組我們實施PDCA循環護理模式:
PDCA循環一共分成4個階段: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并通過八個步驟來逐步完善護理質量。
1.2.2.1 計劃:完善PDCA循環護理系統,由護士長,質控護士組成,成立胃腸手術切口感染防控小組。此階段是分析PDCA循環護理模式實施前患者切口情況,結合患者一般資料、術前準備、術中情況及術后恢復過程,分析出切口感染的諸多相關因素,參照組切口感染防控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術前手術區皮膚準備工作不充分,皮膚有破損;術前抗生素使用時間不準確;擇期手術病人基礎護理不到位;手術人員外科洗手不達標;術中切口保護不當;沖洗液溫度不適宜;無菌操作執行不嚴格;手術間參觀人員超標;術中擅自開啟污物通道門。根據這些相關因素制定詳細護理行動計劃,包括加強培訓院內感染防控的相關知識(手術室工人也要參加),改善備皮用物,只要無明顯毛發,可不剃,協助清潔皮膚;術前合理使用抗生素,必需使用的需在切皮前或麻醉誘導前30分鐘一2小時內使用,手術時間達3小時時需提醒追加使用抗生素;術中提醒術者使用切口保護器或皮巾紙;沖洗液備于37℃的恒溫箱中;關閉腹腔時器械護士提供未被污染的器械;限制人員參觀;手術間空氣采用循環風臭氧自動消毒;臺面,儀器及地面術畢即行專用抹布、拖把使用有效氯擦拭;同時,為了保證實施過程可以有效的進行,PDCA循環護理小組還須制定一系列制度,從而有效的規范護理操作的行為,使護理質量不斷改進,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滿意度。
1.2.2.2 執行:制定手衛生專用執行表和護理不良事件登記本,針對護理人員、手術人員及工人我們要定期的組織培訓及學習,其主要的內容是PDCA護理模式和院內感染的臨床操作技巧與理論,并對其進行認真嚴格的考核,登記在冊。為了能夠讓患者得到一個消毒、安全的手術環境,止血帶、吸引器等必須一用一換一消毒;術前,與患者積極溝通與交流,講解麻醉及手術的大概程序,回答患者的疑慮,消除恐懼心理,加強心理護理;做好術前手術部位皮膚的準備工作;嚴格按手衛生標準進行外科洗手;術中,加強切口護理,監督術者皮膚消毒面積要大于切口周邊約15cm,不留盲區,使用3M皮巾紙,若行開腹手術,提供全層保護器,避免糞便、細菌等污染,在胃腸道切開前取保護墊放置于切入點周圍,吻合切口前取聚維酮碘進行徹底消毒,腹腔關閉前術者還需更換手套,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所應用手術器械物品均需沒使用過的。術后,加強患者巡視工作,及時觀察臨床癥狀,監測與記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護理操作、換藥等需為無菌操作,避免發生院內感染。
1.2.2.3 檢查:質控護士、護士長及感染科人員必須要不定期和定期的檢查各種手術器具的清潔、消毒狀況;同時還要對小組成員(包括所有參與手術的人員)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理論知識進行考核。在考核的過程如果發現有操作不正確和錯誤的地方,必須要立馬指出并讓其糾正,同時要將正確的操作方法示范給大家看,可以有效的提高整個手術小組的操作水平;另外,還要在開晨會的時候,告知手衛生等切口感染一系列因素的具體實施狀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說明切口感染防控的重點難點,依據討論得到的結果制定護理方法,從而保證護理的過程中能夠及時有效的發現問題并解決。除此之外,必須不定時的觀察PDCA小組循環護理模式具體的實施情況。
1.2.2.4 處理:作為PDCA循環管理最后一個階段,應該注重分析和整理信息的反饋,身為護理小組當中的一員要在會議上對實施情況進行正確總結,實施內容包括以下幾點:實施的時間、方式、內容、方法與重點等,同行還要邀請手術醫師一起進行共同的探討,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的研究,分析其發生的原因,然后制定一套有效的防御措施。最后,針對不成功的案例需要對其重新制定與調整循環管理內容,將成功的結果納入執行標準,以此來保證胃腸道手術患者可以在下一個PDCA循環護理中可以接受到更有效的護理。
1.3 觀察指標
針對患者我們要仔細認真的觀察其護理滿意度、切口感染情況、住院時間,并對其進行仔細的分析。
切口感染情況:以《醫院感染診斷標準》為標準,分為三個等級:I期(切口正常愈合,無感染),II期(切口存在積液、紅腫等現象,愈合不良),III期(切口出現膿腫,未愈合,需行切開治療)。
治療依從性:運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其進行有效的評估,結果包含滿意(90分以上),比較滿意(80-90分),不滿意(80分以下),護理滿意度=(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9.0軟件對研究所得到數據結果進行證實,以(%)為基準作為計數資料的表現形式,2組間的對比運用卡方檢驗,以均數(±)標準差作為計量資料的表示形式,運用T值檢驗對組間進行對比,證實結果,差異是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的。
2 結果
2.1 PDCA循環護理模式與常規護理的切口感染情況調查結果
針對兩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和I級愈合率進行對比,參照組明顯低于研究組,組間差異是P<0.05,是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如下表。
2.2 PDCA循環護理模式與常規護理的住院時間調查結果
研究組86例患者應用PDCA循環護理模式,住院時間為(9.47±3.71)天;參照組86例患者應用常規護理,住院時間為(14.78±3.62)天,組間差異呈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T=9.4999)。
2.3 PDCA循環護理模式與常規護理的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
針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發現參照組明顯低于研究組,組間差異是P<0.05,是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如表1所示。
3 討論
胃腸道手術對術前準備要求較為嚴格,在一般準備基礎上,還需確保腸道做好準備,且不同種胃腸道疾病的手術治療具有相似的要求[2]。對于下消化道手術,結直腸為其手術部位,因此在術前需行抗生素治療、清潔灌腸,使污染與感染得到最大限度的減少。在上消化道手術中,其術前需行胃管留置,且在術后取確保引流管均暢通,同時加強引流量與引流液性質的觀察與記錄,若出現血性引流液則表示腹腔渾濁、出血[3];表明腹腔發生感染,若引流液伴隨胃液、食物殘渣,則表明發生消化道吻合口瘺等。另外,若術后1-3天出現高熱,則表示切口感染或腹腔感染。由此可見,胃腸道手術圍術期實施科學護理干預對預防切口感染具有重要意義。
PDCA循環護理模式是一種連續性、統一性、完整性護理方式,其實施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八個步驟,分別為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屬于大環套小環,小環套大環的反復循環過程,表現為螺旋上升式,并非簡單重復的過程[5]。對胃腸道手術患者實施PDCA循環護理模式,結合患者一般資料、身體狀況與疾病特征,分析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制定相應護理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實施,確保規范性與有序性,同時檢驗執行效果,將預測效果與實際效果相對比,尋找不足之處,總結分析,并按照計劃進行分類整理,提供PDCA再循環經驗[6]。在護理工作中,僅有計劃與執行無法提高護理質量,還需建立完善的考核與督導機制,不可缺乏檢查,避免出現應付工作、無視結果現象。
本次研究中,對86例患者實施PDCA循環護理模式,其切口愈合明顯優于應用常規護理的參照組,對此結果進行分析,術中加強切口護理、無菌操作等,以及術后加強巡視,及時關注切口感染先兆癥狀,一旦出現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干預,有效預防切口感染發生,促進愈合。此外,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說明PDCA循環護理是完全能夠達到臨床的要求,使患者滿意,對本次研究所得到的結果進行分析,在進行護理操作的時候,身為護理人員必須要對患者不適感與需求要進行多次詢問以及溝通,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8],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促進疾病的治療,縮短治療時間,改善預后。
綜上,胃腸道手術患者使用PDCA循環護理模式,有效改善心理狀態,促使切口愈合,使治療的時間得到有效的縮減,護理的滿意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得到的護理效果極其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林素羽,符瓊燕,陳葉丹, 等.手術室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5):1179-1180,1188.
[2] 周博,賀欣欣.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11):94-94,100.
[3] 黃麗萍.手術室護理干預在胃腸道手術患者切口感染預防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21):174-175.
[4] 蔡桂花.PDCA 循環護理管理模式在頸椎后路術后患者軸性癥狀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5):105-107.
[5] 馮麗娜.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的預防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6):3946-3948.
[6] 張守瓊.PDCA循環模式在消化內鏡護理風險控制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1):198.
[7] 朱玉蘭,陳淑琴,羅志玲.PDCA循環在防范消化內科患者排泄相關性跌倒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14):152-154.
[8] 周麗香.PDCA循環模式在消化內鏡護理風險控制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33):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