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大偉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不斷發展和創新教育的的全面推進,高職院校學生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不僅要具備更多的技能,更要具備獨立接受新信息、處理新信息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在合理使用教材,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取獨立接受新信息、處理新信息的創新能力尤為重要。文章從創新能力的重要性、目前機械類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培養現狀分析以及培養機械類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進行了簡單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機械;基礎教學;創新能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日新月異的變革,我國經濟建設也在飛速發展,但要跟上世界經濟的大潮,要通過機械自動化技術更快、更好地發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動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機械制造領域中,具有機械類專業背景的技術人才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目前我國經濟轉型的主要驅動者。目前大多數機械類學生都缺少自主學習意識、缺少創新意識,因此如何提升機械類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意識尤為重要。本文結合自身在培養過程中的一些實踐和思考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高職學生不應只具有所學專業的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應具有所學專業的適應其職業崗位的必備的技術運用能力,更應具有從事任何職業都必不可少的職業綜合能力,才能在面對今后的職業生涯時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現代社會是一個要求不斷創新的社會,崗位要求職業人不能是只會動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經驗型“老師傅”,還要求他們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從理論聯系實際角度出發,高職教育應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從企業文化與高職學生培養的角度分析認為高職學生應具備創新能力。所以,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準職業人”培養中占很重要地位,它影響著人才培養的水平。只有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才能更具優勢。
二、目前機械類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培養現狀分析
(一)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方向把握不準
目前中小學階段的教育模式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生被動地在老師和家長的規劃下進行學習,而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是高中努力學習考上大學以后就不需要再認真學習,就已經登上人生巔峰,殊不知考上大學是知識學習另一個階段的開始。以至于進入大學后不能很好地適應大學的課堂安排并調整學習思想和節奏,再加上剛入學對自己專業不夠了解,也不明白上大學的主要目的和意義。大學賦予入學新生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快速成長”,而學生并不能客觀地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所以不能準確地對自己的學習方向進行把握。
(二)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難以形成自主學習的強烈意識
由于機械設計類專業屬于較為傳統的專業,上課時特別是專業課時比較枯燥,又受限于傳統的授課方式,大多數高校專業老師為了完成該門專業課程,只好采用填鴨式的灌輸方式進行知識的傳輸,而在某種意義上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以至于大多數學生最終缺乏主動學習積極性,完全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
三、培養機械類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一)發揮高校科研實驗室的作用,用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要真正發揮高校科研實驗室的作用,其首要條件就是對學生開放,只有開放科研實驗室,培養學生的自主設計創新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養成積極、主動的科研創新習慣。各學校或者學院實驗室還可以拿出—些公開課題,讓學生依照自己的愛好興趣和專業積極參與,感受這種科研的氛圍。有利于提升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積極性。
(二)可以構建基于學科競賽的創新能力培養機制
根據比賽的專業性選拔一些具有活力或者激情的年輕老師,這不僅有助于老師和學生的線下溝通,還可以提高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和工作積極性。學校還可以每年請—些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對指導教師進行培訓,引導指導教師對前沿技術的學習和掌握能力,以幫助參加學科競賽的團隊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并應建立和健全與學科競賽有關的績效考核制度,明確學科競賽的重要性,最后有效引導老師和同學們在學科競賽上進行關鍵對接。還可以與企業進行合作,派出指導教師和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調研和實踐,在實際問題中提升學科競賽團隊的成績,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目的。
(三)完善機械基礎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機械基礎教學中要注意通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在機械基礎教學的實踐中使教學活動形象化、生動化、趣味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靈活化、藝術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啟發形式程序化、科學化、合理化,讓學生在與他人交流、討論、甚至爭論中得到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鍛煉。
結語
機械基礎是一門專業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它來源于生產,又服務于生產,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學以致用。而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都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因此,在機械基礎教學中采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個性等素質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腦能力,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才能發揮學生的價值,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自動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