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梅


【摘要】無為方言屬于江淮官話。該方言區的人們在尖團音的分讀上有其自身的特點。本文借用王衛紅整理出來的尖團音字表,通過實地調查來了解無為方言區的尖團音的分讀情況。
【關鍵詞】無為方言;尖團音;分讀情況
引言
王力先生在《漢語史稿》里說道:“在京劇界中,見系字(即由中古“見溪群、曉匣”五個聲母演化為現在的j、q、x聲母的字)被稱為團音,認為應該念j、q、x;精系字(即由中古“精清從心邪”五個聲母演化為z、c、s聲母的字)被稱為尖音,認為應念z、c、s。”
在能分辨尖團音的現代漢語方言中,主要有兩種不同情況:一種是見系字已經讀了j、q、x,但精系字仍然保持z、c、s;另一種是見系字保持g、k、h,精系字仍然保持z、c、s。古代任何韻書都區分尖團。分尖團是漢語的一大特點,也是漢語高度精密的表現。
本文筆者將通過實地調查來了解無為方言區的人們尖團音的分讀情況。
一、確定方言點
尖團音的調查最重要的而且首要的就是選擇方言點。本文選擇的方言點為無為。無為古稱濡須,隸屬于安徽省蕪湖市,地處安徽省中南部、長江北岸,北依巢湖,南與蕪湖市、銅陵市隔江相望。無為縣總面積2022平方公里,轄20個鎮、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016年戶籍登記人口達到122.0327萬人。方言為江淮官話洪巢片巢湖小片無為方言。雖然無為方言屬于北方方言,但是和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普通話相比,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二、確定調查對象
本文的調查對象筆者選擇了一位土生土長的無為本地人。這位發音人是男性,年齡70歲,受教育程度為文盲,不識字,沒有在外地長期居住的經歷,說的是地道的無為方言。
三、確定調查用字本文的字表是借用王衛紅《河北新樂方言尖團分讀情況調查》中的字表(即表1尖音字表和表2團音字表)。原因有:該字表是王衛紅根據《方言調查字表》(商務印書館,2004年修訂版)中的尖音字和團音字整理而來的;另外,整理出來的字表中的字也是無為方言區人們生活中的常用字。
四、調查結果
調查讀音的時候,因為發音合作人是文盲,無法讓其一個個照著念。所以,筆者有時設置語境,讓發音合作人自然地說出該詞。最后得到這樣的結果。
精母有39個字,有4個(際擠祭濟)仍然讀作尖音;清母有29個字,有7個(砌蛆趨取趣娶妻)仍然讀作尖音;從母有26個字,有3個(聚劑齊)仍然讀作尖音;心母有58個,有7個(洗絮須需西細婿)仍然讀作尖音;邪母有24個字,有4個(徐序敘緒)仍然讀作尖音。
見母有139個字,其中有22個讀尖音,12個讀舌根音,其余仍然讀作團音;溪母有45個字,其中有15個讀尖音,5個讀舌根音,其余仍然讀作團音;群母有57個字,其中有10個讀尖音,其余仍然讀作團音;曉母有44個字,其中有10個讀尖音,1個讀舌根音,其余仍然讀作團音;匣母有43個字,其中有7個讀舌根音,其余仍然讀作團音。
結語
無為方言區的人們在尖團音的使用上是混讀的,沒有統一的標準。大多數的團音字和尖音字仍然讀作團音和尖音字。少部分的團音字讀成了舌尖前音的字和舌面后音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