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華
右邊臉痛如刀割,左邊臉又總是抽搐不止,無法自控地口歪眼斜流口水。這樣的痛苦可能很多人一天都堅持不了,但廣東河源的陳霞卻苦苦挨了近3年。
一張臉兩大頑疾
3年前,陳女士的右臉莫名其妙地開始出現刀割、電鉆一樣的痛。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右側三叉神經痛”,并開了止痛片,但情況并沒有得到緩解。
1年不到,陳女士右臉的疼痛沒有減輕多少,左臉也從下眼瞼開始抽搐,眼睛慢慢變小,隨之嘴角也開始不自覺地抽搐,后來整個左臉都變形了。
她來到廣東省二醫神經外科就醫。主任醫生陳勇看見她時,她一只手緊搓著衣角,另一手輕輕掩著自己發紅腫脹的右臉,口水不時從口角流出,左臉也在間歇性抽搐。看上去痛苦異常。
詳細查診后,張勇診斷,陳女士的右臉患有三叉神經痛,左臉患有面肌痙攣Cohen Ⅲ級。也就是說,她的一張臉集中了兩大神經頑固性疾病。
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的共同病因是血管壓迫神經。有時會出現因為腦內大血管(如椎—基底動脈)偏移,造成同側的三叉神經和面神經共同受壓,引起三叉神經痛合并同側的面肌痙攣,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張勇說,陳女士的病可能是因為自身神經的易損性,加之血管壓迫,導致疾病發作。
一次手術治好兩邊臉癥狀
張勇介紹,陳霞兩邊臉的情況是由不同部位的神經壓迫造成的,需要分別治療。藥物已經很難控制住她的病情。兩個病癥都非常頑固,如果用以往顯微血管減壓術的手術方法,意味著需要兩次開顱手術。對于一名年滿50歲并且身體條件差、本人懼怕手術的中老年患者來說,兩次開顱的手術風險太大。
為避免多次手術,張勇團隊反復考量,提出大膽的想法并反復驗證,最后研究出一個只需一次麻醉微創開顱就能解決兩個問題的最佳方案:右側三叉神經痛經皮穿刺行球囊壓迫術,左側面肌痙攣微創開顱面神經血管減壓術。
團隊利用O形臂+術中實時圖像融合技術,在完全可視化的情況下,經皮穿刺把一個微球囊置于患處壓迫90秒。整個操作只用了20分鐘,陳女士的三叉神經痛癥狀隨即解除,面肌痙攣也在微創開顱術后成功解除癥狀。術后,經評估,患者左側面部抽搐消失,右側面部疼痛消失,手術非常成功。
40歲女性突然臉疼考慮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是指發生在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陣發性的劇烈疼痛,痛如放電、刀割樣的癥狀,常人難以忍受的神經性疾病。常伴有面肌抽搐、流淚、流涎、面潮紅、結膜充血等癥狀。
為什么三叉神經痛會如此之痛?張勇介紹,我們臉上之所以會對外界的冷、熱、觸摸等有感覺,同時也具有嚼東西等運動功能,主要是三叉神經的功勞。同時,三叉神經也是臉上最粗大的一組神經,支配著臉部、口腔、鼻腔的感覺和咀嚼肌的運動,并將頭部的感覺信號反饋給大腦。所以,一旦三叉神經發生疼痛,痛感即會異常明顯。
張勇提醒,三叉神經痛的致病原因主要是血管壓迫神經,但產生壓迫的原因目前仍不明確,有的疼痛是因為腫瘤等占位引起的,但很多三叉神經痛并沒有明顯的誘因,目前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
三叉神經痛好發于40歲,女性尤多,其發病右側多于左側。張勇建議,如果40歲以上的女性右側臉部突發疼痛,應考慮三叉神經痛。一般治療三叉神經痛首選藥物止痛,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可考慮經皮的微創手術,術后不留疤痕,功能改善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