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瑾
人們往往會用“優越感”描述一個自負的人或形容一種有問題的道德品質,并產生厭惡的情緒,這種討厭恰恰反映了每個人潛藏著的尋求優越的需要。在心理學家看來,追求優越是人的基本需要,人需要一些支撐自我價值的東西,使得個體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一旦失去了支撐自我價值的優越感來源,人往往容易受到自卑和抑郁的困擾。
優越感對于自信心的維系是必要的。有些人很難跟比他優秀的人交往,因為在這些人面前,他失去了優越感,一旦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則馬上可以恢復信心。有些女性之所以執著于打扮自己,是因為漂亮的外貌讓她有了一種優越感。男性熱衷于賺錢或取得地位,同樣是在尋求優越感。
優越感本身并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優越感滿足的方式。按現實性維度來分,優越感的滿足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現實途徑,如取得社會成就、較多的財富、較高的社會地位,以及健康的體魄、漂亮的外表、一項卓越的技能、某種優秀的性格品質等。另一種是想象途徑,比如幻想中的成功、地位、魅力、個性品質等,以及通過心理防御機制獲得的優越錯覺。
按社會性維度來分,優越感的滿足也包括兩種。一種是追求個人的優越,如地位、財富、名聲等。另一種是在為社會做貢獻的過程中實現個體的價值,這是被社會鼓勵的方式。
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能夠與他人產生聯結,為社會做出有價值的貢獻的優越感滿足方式,更有利于個體的身心健康。成功人士大都有著強烈的追求優越感的需要,他們充滿著雄心壯志,不屈不撓,在社會奮斗的過程中滿足優越感,這是一種雙贏的方式。
建立在非現實的基礎上,比如通過幻想、否認、貶低等方式得到優越感的滿足,雖然自尊能夠暫時提升,但往往不夠穩定,對負面評價的免疫力較低,容易產生強烈的憤怒或沮喪。而且,有些人驕傲自大、自以為是,缺乏社會興趣,往往難以處理好與周圍人的關系,形成優越情結。或者有些“偽君子”,有意或無意地披著關心社會的外衣,掩蓋以自我為中心的事實。
正因為優越感如此重要,那么,想要對一個人造成嚴重的傷害,可以挫傷他一直引以為豪的優越感。一個一直以英語能力而自豪的高中生,進入大學后發現同班同學的英語水平都很高,他失去了唯一的優越感來源,不久就陷入抑郁狀態。后來他在英語演講上重新確立了優勢,才再一次恢復信心,抑郁也減少了。
優越感是一種心理養料,對于心理健康的維系非常重要。不過,我們需要的是利他的、現實的、建設性的滿足,而不是想象性的、虛幻的滿足。一些滋養身心的活動,獲得一項足以安身立命的技能,將自己的抱負引入社會價值的實現中,均是尋求優越的正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