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我們會反感那些天天嚷著減肥的真瘦子,也會對嫌自己丑的真美女嗤之以鼻。在我們看來,她們明明沒必要如此挑剔和看低自己。但實際上的確有這樣一群人,總是認為自己不夠美、不夠瘦,這成了他們最困擾的事。這些人可以歸類為形體焦慮癥候群,對外表有超出常人的敏感。更奇妙的是,他們往往并不是真的胖,也不是真的丑,他們只是自認為胖和丑。
形體焦慮者會因為別人隨口說自己胖了一點而拼命節食,會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去稱體重,以確認自己是否發胖,會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單眼皮而頻繁地去關注別人的雙眼皮。這些行為是在主動改善自認為不夠完美的地方。還有一些行為是為了回避面對這些不完美:有的形體焦慮患者甚至不敢照鏡子,有的會無所不用其極地掩飾自認為的“缺點”,有人還會因為嫌棄自己的外表而不愿外出社交。其實,真正從中作梗的不是不夠完美的外表本身,而是他們極度低下的自我認知和由此產生的負面情緒。
形體焦慮者會為此感到羞恥,認為自己不夠完美的外表是一種錯誤,然后陷入抑郁,這種情緒會彌散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最后演變成厭惡自己、拒絕面對真實。
其實,大多數人都會存在對形體的焦慮,但這種焦慮不會持續太久,大多是應激性的反應,可能一小段時間之后就自行消散或是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但是對于真正形體焦慮的人來說,這種困擾揮之不去,即便他們達到了階段性的改善目標也不會滿足,很有可能用一個更苛刻的標準來衡量自己,進入新一輪的低落。
不得不說,時下流行的理念給了我們很多負面的影響,那些看似正能量的口號,背后都藏著一種偏低的自我審視和更高的要求。人們時刻強調外表的重要性,強調到我們難以承受的程度。外表的確重要,但它并不足以概括一個人的全部,它只是一個片面,僅此而已。
其實,有很多患有形體焦慮的人,真正的焦點所在不是外表,而是回避真正的問題所在。很多人總覺得自己太胖所以沒有人喜歡,因為自己不夠漂亮才沒能應聘成功……這種視線的轉移,背后是一種軟弱和短視,他們躲在一種痛苦里,逃避的是更多更復雜的真相。他們的想法非常單線條,把所有問題都歸結到外貌,讓外表去背鍋,承擔自己全部失敗的責任,反而會顯得更加輕松,畢竟外在這件事有一半是父母給的,這種對外表的無奈似乎能博得更多同情,減輕了自己部分的負罪感。
如果改善外表這件事,不能給你帶來正面的體驗,那么不如把時間重新分配,去關注你生活當中到底哪里出了問題,才會導致你把一切歸咎于外表。
客觀的自我審視遠比看低自己更有助于解決問題,有時候當你在其他方面有所進步,這種喜悅和自信還會遷移到對外表的認知上,即便你什么都不做,都會覺得自己比從前更順眼、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