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逐漸加快,職業耗竭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人們的肌體,改變著人的思維和行為。
20世紀70年代,美國圣地亞哥大學曾創立耗竭診斷量表,將耗竭定義為:“由于個體的價值、尊嚴、神經和希望的衰退而對靈魂造成的一種腐蝕。”換句話說,職業耗竭是由于各種各樣的持續應激源,尤其是工作中的人際應激源所導致的一種負性精神狀態,代表了一種特殊類型的職業應激。
職業耗竭包括3個癥狀維度:一是情感衰竭,筋疲力盡;二是人格解體,冷漠疏離,玩世不恭;三是缺乏成就感,自我效能低下。具體來說,生理癥狀包括疲勞、疼痛、消化系統癥狀和體重變化、失眠等問題;情緒心理方面的表現則是焦慮抑郁、易怒發脾氣、自卑缺乏自信,有時悲觀絕望,甚至萌生自殺念頭,以及認知功能減退;行為癥狀則表現為人際關系不良、不愿社交、家庭關系危急、工作質量下降、頻繁更換工作或辭職,甚至依賴煙酒、咖啡因、藥物等自我麻醉或自我傷害。
發生職業耗竭的原因是多元化的,因此耗竭的治療手段也是多方面的。總體而言,綜合預防是消除癥狀的關鍵。
轉變思維 工作中難免遇到各種壓力,要學會轉變思維,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凡事不要過度個人化,更不要把負性的事件泛化或帶入平時的生活中。盡管工作十分重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這是改變行為的基礎。
睡個好覺 睡眠是消除身體疲勞、恢復體力、修復不良情緒的最好方式,良好的睡眠有利于保護大腦、提高腦力、增強免疫力。所以,睡眠對保護人的心理健康與維護人的正常心理活動極其重要。
健康飲食 飲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科學研究表明,健康的飲食既能促進身體健康,又能防病祛病。所謂食補,就是食物能起到藥物所無法起到的作用。
規律運動 相比于其他的預防手段,科學規律的體育運動是預防、治療職業耗竭起效最快、最經濟、最為通用的辦法。運動可以優化睡眠,釋放或緩解各種壓力,也能提高認知功能。運動項目很多,只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并且與年齡相適宜的運動就好。
適度社交 社交是人與人智慧的組合,事實證明,人際關系好的人,辦事容易順暢。追求和諧親密的人際關系,是人類的共同本性。適度、良好的社交能消除隔閡,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收獲資源“共享”。只有通過交往去建立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同他人友好相處,合作共事,創造“人和”的境界,保持好的心境,逐步走向理想的彼岸,最終實現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