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婷



[摘要] 目的 分析醫務人員及患者/家屬對醫患關系的認知差異及影響因素。方法 選12家醫院的248名醫護人員,687名病患/家屬,填寫調查問卷,統計醫患雙方對目前醫患關系的認知,統計醫患雙方認為出現醫患矛盾的原因,統計影響醫患關系的因素。結果 醫方和患方認為醫患關系一般的均占一半以上;醫患雙方認為產生糾紛的原因中醫療費用方面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就影響因素而言,除年齡以外,其他因素(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職稱)在醫患雙方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醫患雙方認為醫患關系一般的占一半以上,以及年齡、職稱、受教育程度會影響醫患關系,需要采取相關措施改善醫患關系,緩解醫患矛盾。
[關鍵詞] 醫務人員;患者/家屬;醫患關系;認知差異;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4(a)-0176-02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認知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在尋醫問藥方面。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掌握的診斷、治療疾病的技術和方案越來越先進。但人們對疾病相關知識的部分了解,或是醫患之間的溝通,或是其他因素等造成了醫患之間出現了一些醫療糾紛或醫患矛盾[1-2]。近些年來,醫療糾紛、醫患矛盾頻頻發生,為改善醫患之間的關系,該次實驗主要研究醫務人員及患者/家屬對醫患關系的認知差異及影響因素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12家醫院中的248名醫護工作者,在12家院檢查的或入住經患者和家屬同意的687名病患/家屬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的醫務工作者、病患、家屬。排除標準[3]:沒填寫問卷者,不配合調查者等。這12家醫院中,7家三級醫院,5家二級醫院;162名三級醫院工作者,86名二級醫院工作者;498名三級醫院的病患/家屬,189名二級醫院的病患/家屬。對比一般資料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可以在同一基線上進行臨床比較。
1.2? 方法
根據文獻和醫院情況,設計、制定醫方和患方對醫患關系的認知、產生醫患矛盾或醫療糾紛的原因、以及影響因素等相關的調查問卷。隨機發放給這12家醫院中的醫務工作者,病患/家屬,認真填寫該問卷,并將這些調查問卷進行回收,并統計結果。
1.3? 觀察指標及評標標準
統計醫務工作者、病患/家屬填寫的問卷調查結果,記錄醫方和患方對目前醫患關系的認知,醫患雙方認為出現醫患矛盾的原因,影響醫患關系的因素,并對其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4-5]。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統計、處理數據結果。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關系認知現狀
記錄醫患雙方對目前醫患關系的認知情況,見表1。
2.2? 產生醫療糾紛原因統計
醫務工作者、病患/家屬調查問卷中產生醫療糾紛產生原因進行了選擇,其中醫方和患方認為產生醫療糾紛原因中占最大比例的是醫療費用方面,詳見表2。
2.3? 影響因素統計
對調查問卷中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統計學分析,發現就年齡而言,醫方和患方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年齡、受教育程度、職稱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尤其是我國老齡化的現狀,導致就醫人數在不斷增長,醫療糾紛的發生、醫患矛盾的產生,使醫患之間的關系越發的緊張。而且,隨著媒體技術的發展,網絡、輿論等也對人們對醫院有一些誤解,對醫患關系產生影響[6]。目前,已經成為社會的敏感話題,已經引起了人們和醫院的重視。該次實驗主要研究醫務工作者及病患/家屬對醫患關系的認知差異及影響因素。
就該次實驗結果而言,在該次調查結果中,醫方和患方認為醫患關系一般的均占50%左右;醫方和患方認為醫患關系不和諧和非常不和諧的分別占24.3%、3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醫患雙方認為產生糾紛的原因中醫療費用方面所占的比例最大(62.9%、78.5%),其次醫方認為的原因是醫方服務態度及溝通方面、醫療體制的弊端、少數醫護人員的醫德醫風方面、患方對療效不滿意、醫護人員的工作疏忽方面;患方認為的原因是醫療行為高風險方面、媒體導向方面、醫療體制的弊端、醫方服務態度及溝通方面、職業醫鬧方面。通過該次實驗,可得出,人們工作者、病患/家屬對目前的醫患關系的現狀都認為醫患關系一般,有待提高;且年齡、受教育程度和職稱是影響醫患之間產生矛盾的因素,需引起人們的重視。
因此,醫院的醫務人員在工作時,要根據病患不同情況,采用相應的方式方法與病患/家屬交流溝通,認真解釋醫院的各項規定,并安撫病患/家屬;向病患/家屬講述、宣教網絡影響、職業醫鬧的行為會不利于醫患之間的信任的培養,助長醫患矛盾和醫療糾紛的產生;因醫療體制的原因,醫務人員會過度注重業務量和創收等,者也會影響醫患之間的和諧關系;醫患雙方要學習了解相關的法律,提升自身的法律和維權意識,減少職業醫鬧對醫患雙方的影響[5]。
綜上所述,醫務人員、病患/家屬對醫患關系現狀的認知較為一致,均認為醫患關系一般的較多,且受教育程度、職稱等會影響醫患之間的關系,因此需在臨床上著重注意這些方面。
[參考文獻]
[1]? 張兆金,黃欣,黃敏芳,等.廣州市醫患雙方對醫患關系認知差異的比較分析[J].醫學與哲學(A),2015,36(9):67-70.
[2]? 劉傳,成澤怡,唐永蘭,等.患者與醫務人員對醫患關系的認知差異調查與分析[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15,32(4):95-97.
[3]? 孫江潔,張利萍,沐鵬錕,等.醫方和患方對醫患關系評價的認知差異[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6,30(7):486-491.
[4]? 王世英,朱金富.醫患雙方對醫患關系的認知分析和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5(10):178-179.
[5]? 魏俊濤,時亞新,竇中偉,等.醫患關系認知差異對醫患關系的影響研究[J].現代醫院管理,2013,11(5):83-85.
[6]? 孫江潔,張利萍,沐鵬錕,等.醫方和患方對醫患關系評價的認知差異[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6,30(7):486-491.
(收稿日期: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