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梅英


[摘 ? ? ? ? ? 要] ?以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創新創業角度對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進行市場調研、數據分析和課題體系構建,旨在探索順應當前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參考。
[關 ? ?鍵 ? 詞] ?創新創業;高職;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156-02
根據《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等上級文件精神,遵循“加強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基本原則,強化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本文以廣州涉外經濟職業學院為例,通過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的能力認知和創新創業課程的設置進行數據分析和評價,以期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提出合理化建議。
一、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現狀
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范圍寬、就業領域廣,導致人才培養定位不明確,體現在具體課程的安排方面存在如下問題:
(一)課程數量過多
根據本專業特點,學生既要學習工業企業的管理知識,又要學習商業企業的管理,涉及各行各業、各種規模類型的組織管理,這些課程安排讓學生應接不暇。學生處于什么都在學,但是什么也沒有學好的尷尬境地。
(二)課程學時過少
由于學時有限,課程設置過多,導致單門課程的學時過少,其不利于學生對課程進行深入的學習和實踐訓練。
(三)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由于課程數量過多,課時過少,導致學習內容交叉重復,因而對學習產生嚴重的厭學情況。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工商管理專業的招生就業和專業發展。
因此,如何對高職工商管理專業進行準確定位、設立更加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調研基本情況與數據分析
1.調研時間:2018年9月1日至10月15日。
2.調研方式:對2016級和2017級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200多名學生進行深度訪談和問卷調研。其中2016級工管學生共91人,收到有效試卷74份;2017級學生共118人,收到有效問卷101份。
3.被調研者性別情況:參與調研的有效數據中,女生125人,男生50人。
4.調研情況與數據分析
(1)工管專業學生對報讀本專業的原因和專業能力認知
從搜集的數據來看,35%的學生認為工管專業符合個人興趣和職業理想,大部分學生對報讀本專業目標不清晰;關于專業能力的認知,60%以上的學生認為企業管理理論和實踐知識、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非常重要,其中,80%的學生認為實踐動手能力不足,63%的學生認為自主學習能力不足,58%的學生認為創新創業能力不足。由以上數據得知,學生一方面能意識到專業實踐技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能意識到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性。
(2)工管專業學生對將來的擇業方向和對大學生創業的態度
從圖1可以看出,選擇在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就業的學生占50%以上,選擇自己創業的比例只有13.71%,雖然他們看好創新創業,但是由于經驗欠缺、資金不足、項目難找等原因,大部分學生選擇先就業后創業,這種結果與跟學生訪談的結果基本一致。另外,從性別上看,男生選擇在畢業后自己創業的比例為28%,有14人,而女生選擇自己創業的比例為8%,剛好10人,男生明顯高于女生。此外,男女生選擇在工業企業和商業區領域就業的差異不大。
從大學生創業的態度上看,調研結果顯示,近50%的學生贊成大學生創業,選擇中立的占38%,只有2名大三女生選擇反對大學生創業,認為應該以學習為重。
(3)目前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影響
超過50%的學生認為當前的創新創業課程對工管專業有幫助,另外,接近50%的學生認為幫助不大和幫助很大,其中20%的人認為幫助很大,30%的人認為幫助不大。認為對專業幫助不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創業規劃和指導,同時個人發展目標不清晰也是導致創新創業課程對學生幫助不大的重要原因。在對課程的具體選擇上,從列舉的八門課程中,大部分學生選擇了與專業緊密相連的中小企業創業管理、企業變革與創新管理、企業營銷計劃創新攻略等課程,詳見圖2。
(4)大學生創業的主要障礙和學校的保障手段分析
大部分學生認為沒有創業資金、沒有創業項目、難以承擔創業風險、不具備創業相關的知識和能力是阻礙大學生創業的重要原因,所以他們認為學校應該幫助大學生提供創業基金、設立創業指導機構和創業實踐基地以解決學生自身資金不足和實踐能力不足的短板問題。
三、基于創新創業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針對以上調研數據情況,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課程學習較模糊,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和自身特色需要,做到以市場為導向,建立科學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模塊,分別是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核心模塊、涉外特色模塊和專業實習實訓。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建設以基本素質模塊為基礎,強化專業基礎和核心模塊,打造具有涉外特色的創新創業技能型人才。
(一)專業基礎模塊課程設置,重在奠定創新創業的管理基礎
專業基礎課是為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課程,它是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必修的重要課程。不同的專業有各自的一門或多門專業基礎課,同一門課程也可能成為多門專業課的專業基礎課。作為高職院校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根據專業特色,可以開設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基礎等課程,注重引導學生了解企業創立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
(二)專業核心模塊課程設置,重在幫助學生掌握創業成功的方法
專業核心課程指一個專業中開設的富有該專業特色,以該專業以及相對應的崗位群中最核心的理論和技能為內容的課程。高職工管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要根據將來的發展崗位和市場調研的需求分析,作為一名合格的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管理者,以職能部門的管理為要求,可以開設市場營銷管理、財務管理、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商務談判與推銷技巧、連鎖經營管理、中小企業創業管理等課程,目的在于幫助學生了解企業運營的方法和技巧。
(三)涉外特色模塊課程設置,體現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的創新創業特色
基于創新創業的涉外特色模塊課程,體現我校涉外教育特色,根據專業實際開設雙語教學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為了讓傳統工商管理專業煥發新的活力,這個模塊可以開設創新戰略思維、風險投資、商業模式管理、電子商務創業教育、商務英語、新媒體運營管理等課程,彰顯我校涉外特色。
(四)專業實習實訓,檢驗工商管理專業的創新創業能力
結合專業核心課程,開設創業訓練營、1+1導師指導、創業大講堂、企業管理模擬實訓、頂崗實習等,對創業學生進行實務指導、案例共享和融資指導等,切實推進創業項目的落地和已運營項目的良性發展。同時根據學院現有共享商城平臺開設專業核心課程的崗位實訓,全面提升個人管理水平和創新創業能力。
四、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創業實踐保障
(一)營造校園創業文化氛圍
廣泛搜集往屆創業優秀畢業生資料,建立數據庫,邀請他們回校分享創業經歷;學校利用刊物、廣播、網絡、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進行創業宣傳,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創業觀;定期舉辦創業講座、研討會等。總之,通過宣傳和引導,形成支持創業、獎勵成功、寬容失敗的校園文化環境。
(二)加強創業型師資隊伍建設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高職院校應從行業引進創業教育優秀師資補充到學校,并通過定期考核、更新,建立創業優秀教師兼職人才庫;對現有的專業教師進行創業能力專項培訓,增加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能力培訓、交流方法,建立教師創業教育考核制度;嚴格“雙師型”教師的認定辦法,在教師“雙師”認定考核中注意考核的科學性。
(三)學校創業條件和資源支持
高職院校應加強對創業實踐的支持,比如在校園創業基地建設和設備的投入方面加大投資,進行校企聯合創業實踐探索,真正做到“筑巢引鳳”;建議每學期應該給予二級學院創業基金組織一定比例的投入,用于獎勵優秀的創業人才、創業項目,邀請有創業成功經驗的人士開展現場創業講座。
參考文獻:
[1]褚華東.基于社會需求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建設研究[J].高考(綜合版),2015(9).
[2]姜慶.高職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廣東某高校為例[J].商業經濟,2016(4).
[3]肖翠云.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職教通訊,2015(24).
[4]姚文燕,黃小燕,于海紅.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實施途徑探索[J].廣西教育,2017(15).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