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紅


[摘 ? ? ? ? ? 要] ?立足QQ平臺,探究ISAS教學法于中職兒科疾病防治教學中的應用,隨機選了廣東省新興中藥學校16B農醫1、2兩個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基于此,將1班設定為了實驗組,將2班設定為對照組,前者采用題目中所用的方法,后者采用傳統教學的方式。在研究結束后,分別對兩組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的專業成績明顯優越于對照組的學生。
[關 ? ?鍵 ? 詞] ?QQ平臺;ISAS教學法;中職兒科疾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086-02
ISAS的中文含義是信息搜索與分析技能,從教學的角度去說,ISAS教學法主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將自己視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輔助者,基于此,利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總結→自主提高”這一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與主動性,然后在這基礎之上,逐步對自己的個性進行塑造。[1]一般來說,在ISAS教學法下,學生需要以小組的形式去完成教師交代的任務,具體而言,學生需根據一個主題,充分利用各種可利用的途徑去搜集資料,之后基于對資料的整理與分析,通過小組合作去撰寫研究報告、制作PPT,最后還要選出代表上臺匯報。
現階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兒童的健康越來越受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基層醫院對兒科疾病防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中職教育的視角去看,加強農村醫學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與專業素質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手機、網絡特別癡迷,甚至有不少學生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為了能夠讓學生有意義地利用手機、網絡,即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設備、資源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以及職業素養,筆者嘗試通過QQ平臺,利用ISAS教學法對農村醫學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實驗,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選了學校16B農村醫學專業1、2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基于此,將1班設定為了實驗組(50人),將2班設定為了對照組(50人)。兩組學生的性別全部為女,平均年齡17歲。為了最大限度上確保本次研究的公平,兩組學生所用的教材、教學進度以及教師均相同。從年齡和智力方面去看,兩組學生的差異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有可比性。此外,兩組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專業技術能力基本相同,且均具備搜集資料、分析資料、制作PPT、演講等能力。
二、研究方法
(一)教學方法的實施
針對對照組,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利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講解相應的重難點和知識點。針對實驗組,教師則需要基于QQ平臺,利用ISAS教學法授課。具體說來,教師需要提前對案例以及選題進行準備,之后讓學生基于小組,對自己抽選的選題進行研究,并對結果進行匯報。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做準備,教師需建立一個QQ群,并邀請實驗學生加入。在實驗開始前一周,教師將準備的案例以及選題分享到QQ群里,學生必須做到隨時通過QQ群匯報自己所在小組的學習狀況。詳細步驟如下文所示:
1.科學分組。每組7到8人,盡可能地對班里組織能力強、課件制作技術好、分析能力棒、演講能力佳的學生進行平均分配,這樣做,可以很好地平衡各學習小組的實力。在這基礎上,各小組要民主選舉一名組長,之后建立獨立小組QQ群。組長需要依據組員的特點對其進行分工,以保證每個人都有事可做,都能得到應有的鍛煉。
2.教師提前準備案例和選題,并在實驗開始前一周分享到集體的QQ群里。比如,在“新生兒黃疸”這一任務中,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兩個案例:①有這樣一個新生兒,足月生,剛出生的時候重3.2kg,出生后的第二天,其臉部皮膚呈現微黃,不過其各項生命體征、飲食以及大小便均是正常的。該名新生兒被送醫后,被測出膽紅素濃度是11mg/L。醫生在了解了幼兒的情況后對家長說:“沒事的,回去了帶寶寶曬曬太陽,應該沒幾天就好了,不過在此期間要多觀察,如果過了兩周還是這種狀況就再來。”②某新生兒出生體重為2.2kg,胎齡是34周,在其出生后不到24小時,全身皮膚便出現黃染,且有加深的趨勢。在第二天,該名新生兒被醫院檢測出黃疸指數是17mg/L。現知道該幼兒的血型是B型,其母血型是O型,醫生即將該名新生兒轉到了重癥監護室進行治療。針對上述的兩個案例,教師應在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的同時,對選題進行設計:①這兩名新生兒的體重正不正常?②決定皮膚顏色因素都有什么?③皮膚黃染就一定是得病了么?④潛在的發病機制和并發癥。⑤如何讓這兩名新生兒快速恢復健康?⑥新生兒轉到重癥監護室后可先用什么方式治療?⑦新生兒患了溶血癥能不能治好?
3.各小組依據自身喜好選擇教師上傳到集體QQ群里的選題。之后,各組組長通過小組QQ群為組員分工。
4.各小組的學生立足所選的題目,利用互聯網、電腦、手機、相關書籍、QQ群共享等去查閱資料,并及時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分享給同組的其他成員,基于此,進行資料的匯總和梳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及時跟進各小組的進度。
5.各小組要將自己的研究結果制作成PPT。
6.各小組成員進行試講,并利用手機、單反等設備記錄下試講過程,時間八分鐘左右,在正式上課前,上傳到QQ群中。
7.各小組觀看彼此錄制的視頻,并通過組間討論和提問的方式闡明彼此的觀點。
8.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實況以及討論狀況,對爭議性較大的問題以及一些重難點問題進行精講,在肯定各組表現的同時,指出其不足,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建議。
(二)評價方法的運用
1.在完成教學任務以后,利用相同的考卷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進行評測,與此同時,還要由同一位教師對學生的兒科實訓操作進行考核。最后,利用SPSS19.0軟件對學生的成績進行分析和統計。
2.完成教學任務后,教師自制問卷并發放給學生,由學生對本次教學過程進行評價。每個調查項目有三個檔次,即優、良、差。
三、研究結果
(一)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理論考試以及實操成績對比
從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理論考試以及實操成績去看,前者明顯要高于后者。
(二)實驗組和對照組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
從實驗組和對照組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去看,前者對QQ平臺下的ISAS教學法的評價明顯要高于后者對傳統教學法的評價。
四、研究總結
(一)教師基于QQ平臺利用ISAS教學法授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般來說,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是沒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學生,這類學生往往有以下幾方面特點:其一,對于未來,他們沒有特別明確的規劃和目標,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選專業時,僅僅是聽從了家人的意見,沒能對所學專業進行深入了解。此外,中職生的文化基礎的較差,面對學習的時候常常沒有信心,同時也缺乏強烈的進取心。現階段,在新課改的推動下,中職學校的課程較之先前增加了很多,而且教師所用的教學方法也與初中有很大不同,基于這樣的背景,很多學生根本無法適應教師的教學節奏,這給其學習發展帶來了很大阻礙。其二,在信息技術高度普及的當今時代,學生大多喜歡上網,對電腦、手機的依賴性較強,而且具備一定的操作水準。作為一種即時通訊工具,QQ非常受學生歡迎,而且QQ還有很多衍生功能,如可以作為一些游戲平臺、手機APP等的登錄賬號。因此,針對這一特點,身為中職教師的我們,可以充分利用QQ這一工具對學生進行正向引導,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提高專業課教學的趣味性。另外,由于QQ幾乎不受地域、時間的制約,學生可以隨時上傳或觀看群共享里的資料,這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教師間的交流,同時還能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繼而能明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
(二)教師基于QQ平臺利用ISAS教學法授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眾所周知,兒科面向的患兒里有年齡較小的嬰幼兒,由于他們不能準確、及時地對自己的病情進行表述,且容易產生緊張、畏懼等情緒,所以常常會影響醫生的診治。此外,由于幼兒身體素質較弱,所以一旦生病,病情會發展得十分迅速,對此,基層醫生如果不能及時對其進行救治,勢必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健康,甚至會危機其生命。[2]基于這樣的背景,基層醫生應具備強烈的責任心、扎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敏銳的洞察力、良好的分析能力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ISAS教學法倡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基于小組合作的形式去學習知識、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涉及利用各種渠道搜集資料、與組員進行溝通交流、對各種信息進行分析和匯總等,這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交際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從而能為學生將來更好地適應專業工作埋下良好伏筆。
(三)教師基于QQ平臺利用ISAS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著重注意的地方
1.重視選題設計這一環節
教師基于QQ平臺利用ISAS教學法施教時,一定要對選題設計這一環節予以充分重視。具體來說,教師所設計的選題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且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興趣取向,同時還要與教材上的知識點緊密相連,基于此,教師還要確保選題的探究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研究選題,充分錘煉和提升自己的思維,繼而實現對相應知識與技能的掌握。
2.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ISAS教學法主張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在具體運用這一方法的時候,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選題的子題目,之后通過互聯網、專業書等搜集相應的資料,并基于對資料的分析、加工撰寫研究報告,如此,方能切實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師要發揮好引導作用
學生在對選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及時跟進各小組,并視情況對其進行引導,教給其搜集與分析資料的方法,以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任務,這對學生自信心的樹立是大有裨益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易娟,王偉.協同創新視角下ISAS教學法在醫學文獻檢索中的應用[J].職業,2017(25):34-35.
[2]栗娜,桑運吉.體驗式教學模式在中職院校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242-243.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