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高
[摘 ? ? ? ? ? 要]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構建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通過構建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語文課堂,能夠幫助中職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格,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和發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具有傳統文化韻味的環境,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優秀作品,通過傳統文化項目提高文化審美,提高閱讀量提升文化內涵,拓展多方面的傳統文化知識,共同構建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語文課堂模式。
[關 ? ?鍵 ? 詞] ?傳統文化;中職語文;文化韻味;文化作品;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284-02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勞動人民和重要歷史人物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發展起來的。中國悠久燦爛的歷史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國人,深刻影響了我們中國人的性格,并在潛移默化中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教師將傳統文化滲透到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構建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課堂,能夠激發中職生的學習興趣、健全人格、提高道德品質修養,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
一、創設具有傳統文化韻味的環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要根據中職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思想文化內涵的環境。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有著生動有趣的內容和形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要構建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課堂,首先需要創設具有傳統文化韻味的環境。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中職生的學習特點和個人發展,以及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需要,通過以下措施創設具有傳統文化韻味的環境。
比如,可以在教室的四周張貼能夠激勵人學習和奮斗的古代名言警句,例如“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在展示框展示著名的書法名帖,例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多寶塔碑》,蘇軾的《寒食帖》等;在課前和課后時間播放中國古典名曲和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音樂,例如《漁舟唱晚》《春節序曲》《十面埋伏》等。通過用這些文字語言、書法和古典音樂來裝點教室,可以讓學生能夠在具有古典文化韻味的環境中學習。
教師還可以在教室后面設立讀書角,向其中多投放中國古代經典的書籍,比如《詩經》《楚辭》《論語》《孟子》等名著,教師可以做出要求,比如每天要求學生讀其中一篇并寫出感想。通過古代經典書籍投放,不僅可以起到裝點教室的作用,而且還能對學生的閱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利用多媒體和角色扮演進行課程導入
在中職語文教材中含有很多經典的古代名篇,但是因為這些古代名篇基本都是文言文的形式,所以學生在理解和學習時較為困難,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文字、視頻和音樂資料,融入多媒體課件中,在上課前進行導入,營造一種符合課文內容、具有古典氣息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古典名篇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古典名篇的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多人合作進行角色扮演,表演其中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表演其中的情節,創造出生動、有趣的故事,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學習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比如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淵源之一《詩經》,其中有一名篇《采薇》,這是一首戎卒的返鄉詩,它的總體基調是嚴肅的,用獫狁的兇悍,周朝軍士嚴陣以待,描寫出了軍旅的嚴肅和威武,以及戎馬、戍卒生活的艱辛和緊張。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圖片和動畫等,將詩中所描繪的采薇景象、軍隊的戰列廝殺等景象生動地展現出來,通過這些自然景物的描寫和戰場情境的表述,渲染出了將士真實的思想和憂傷的情調,體現出了“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再比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它是中國紀傳體通史的始祖《史記》中的名篇。本文通過生動地刻畫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和趙惠文王等具體的人物形象,通過人物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表現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例如這些人物的性格或耿直、或忠厚、或魯莽、或機智。教師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多人為一小組,表演其中生動、形象、有趣的情節,讓其他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文中豐富的情節,感受中國古典名篇的藝術魅力,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成語或俗語,很多都出自本篇,比如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價值連城、怒發沖冠等,通過學生生動的表演,可以讓他們更好地掌握這些成語,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自身的文化涵養。
三、通過傳統文化項目提高思想文化和審美
傳統文化項目內涵豐富,名目繁多??傮w來說包括儒家文化為中心的“仁義禮智信”的進取文化,道家文化的“無為而治”“無為而無不為”的規律文化,佛家文化的“眾善奉行”“心靈安定”的奉獻文化。并在與其他諸子百家思想文化的融合發展中產生了如下內容:傳統文學,比如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琴棋書畫,比如古琴、古箏、笛子、圍棋、象棋、篆隸行楷草、國畫等;傳統節日,比如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古典建筑,比如鐘塔廟宇、古典園林、皇宮建筑等;以及戲劇、語言、中醫、武術、中餐等。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在課外活動中,都可以通過組織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讓他們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內涵,提升個人的審美。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競答活動,所出題目涵蓋但不限于上述所列舉的傳統文化項目。比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什么?中國最早的字典是什么?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都有哪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開展類似的傳統文化知識競答活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一項傳統的技藝,比如茶藝、圍棋、古典樂器、剪紙和年畫等,一段時間后,通過小組合作競賽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展示、互相比拼,由其他小組和教師進行打分,最后得出優勝組,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通過組織開展這些傳統文化項目,可以提高中職生的思想文化內涵和個人審美,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幫助他們更好地發展和適應社會。
四、引導學生提高閱讀量提升文化內涵
有時在網絡上常常會出現一些有趣的段子,比如:當你看到夕陽西下,落日余暉,一排排小鳥飛過時,你的腦海中希望浮現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哎呀,真是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好多的鳥啊”。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讀書和閱讀積累的重要性。中職學生大都是初中畢業生,他們接受文化教育的時間普遍較短,能夠用來閱讀和思考的時間也不長,所以中職語文教學對提高他們的閱讀量,提升他們的文化內涵就顯得非常重要。中職語文教學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漢語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思想文化素養,適應社會發展、就業、創業的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分析課本的詩歌和散文名篇,教授他們基礎的閱讀方法和解讀技巧,使之逐漸形成一種熱愛閱讀的意識,讓他們能夠從閱讀古典詩歌和散文中發現其中的美,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提升自身的文化內涵。
比如杜甫的詩歌《登高》,寫出了詩人常年漂泊在外,孤獨寂寞的復雜心情,詩中的語言令人感慨萬千、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分析:本詩的前半部分寫景,后半部分抒情,在首聯主要刻畫詩人眼中看到的具體景物,次聯主要是寫意渲染秋天的氣氛,可以讓讀者感受到秋天的蕭瑟和作者孤獨寂寞的心情,三聯主要寫自身的境況,比如“百年多病”“萬里悲秋”等,尾聯寫自身窮困潦倒的生活和心境。通過這首詩的學習,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表現蕭瑟景象的詞語、句子和描寫方法,并且能夠運用其中的句子表現自己在特定地方看到的景象。比如在晚秋時節,心情不暢外出旅游時,當看到遠處河流奔騰,近處法桐、銀杏枯黃落葉時,會想到“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教師在教授這些詩歌的基礎上,可以用相似的方法為學生講解古代散文名篇,比如勸學、師說等,通過解析其中的文言句式、實詞、虛詞等,教會學生閱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傳統文化中的古典文學名篇讓學生進行閱讀,比如《史記》《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論語》《道德經》等,通過閱讀這些古典名著,可以從中學習豐富的歷史知識、有趣的人物事件、優美的詩詞名句等。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文化內涵。
五、拓展多方面的傳統文化知識提高運用能力
在語文課堂中或者語文課堂外,教師可以通過拓展多方面的傳統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應用能力。比如有的中職教材涉及中國傳統楹聯的知識,還有中國歷代王朝興替的知識等,教師可以充分結合這些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競賽答題的形式學習這些傳統文化知識,提高運用能力。
通過傳統楹聯的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對對聯的活動,教師可以出題比如為茶葉店、瓷器店、圖書館寫一副對聯。比如,教師可以先舉出例子:茶葉店的對聯可以寫作“品質馬頭傳萬國,香清雀舌傲重洋”;瓷器店可以寫作“一日三餐交情不淺,十盆八碗綺席爭輝”;圖書館可以寫作“藏書樓上百花艷,借閱窗口四季春”。通過舉例,讓各小組相互合作、展開競賽、最后打分、選出優勝小組給予獎勵。中國傳統楹聯內涵豐富,需要具有相當的文化涵養才能對出,所以通過這種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運用能力。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要構建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具有傳統文化韻味的環境,利用多媒體和角色扮演進行課程導入,通過傳統文化項目提高思想文化和審美等,提高運用傳統文化進行語文教學的效果。通過在中職語文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教學,能夠有效激發中職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道德品格和個人修養,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杜曉飛.基于傳統文化教育中的中職語文教學探索[J].文學教育(上),2015(12):84.
[2]唐曉芳.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J].中學語文,2016(24):68-69.
[3]竇冰.中職語文教學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2):17.
[4]郭興.淺析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結合[J].吉林教育,2015(29).
[5]馬倩.對中職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J].山西青年,2017(16).
編輯 李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