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房英杰 關富余 曹杰 王飛 熊健 郭俊清
摘? 要:新時代,體育事業的發展與強盛,一方面充分體現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另一方面對于我國國家形象的塑造以及我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長期發展的指導思想,并將其中關于體育方面的論述作為體育強國發展的重要思想,這為我國體育事業的整體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導。該文首先是從宏觀著眼,在社會學、管理學、體育學等學科理論指導下,從新中國成立至今的體育發展脈絡中,梳理出體育外交步入體育大國再到即將邁入體育強國之列的發展歷程,從新時代體育強國提出的時代背景、時代特征著眼,挖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強國內涵。其次從微觀入手,要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健康中國建設路徑進行具體分析,將國內外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納入到健康中國建設路徑中去,挖掘內在聯系,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以避免宏而空。
關鍵詞: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體育強國? 健康中國? 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c)-0148-02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就發出了實現體育強國夢的聲音,通過對體育強國事業的建設與發展,不僅有利于促進國家經濟的增長,而且還有利于我國綜合國力與國際影響力的提升。體育強國夢的核心思想即為體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宗旨是以人民為中心,體育事業發展的目標在于建設健康中國。也就是說,要實現全面參與與全面健康。在新時代,體育作為一項有利于國民身心健康發展的社會文化活動,既有利于推進我國社會發展與進步,又有利于增進國民健康,有著非常積極而重要的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健康中國的體育思想,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在其不斷發展與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體育思想的發展歷史。通過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強國內涵與健康中國體育思想的研究,有利于促進新時代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健康中國戰略的實現。
1?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強國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十九大報告中,黨通過對我國發展變革的基本歷程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與判斷之后,提出要“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這一論題。由此可以看出,如今我國體育的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通過我國逐漸變強、變富的歷史過程可以發現,體育興,則中國興;與此同時,在我國逐步走向強大的過程中,也將進一步證明體育強,則中國強,也就是說,中國的富強是離不開體育的,體育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這是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內在邏輯。總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強國內涵涵蓋了國民體質、競技體育、學校體育、全民建身、體育科技、體育文化、體育產業、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等諸多方面。
2?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強國特征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強國具有一定的特征含義,既具有時代的印記,又具有基本國情的特征,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2.1 體育運動主體從單一向多元轉變
首先,體育運動參與主體的多元化特征,意味著直接參與體育運動的主體不再局限于專業運動員,而是向多元化的方向轉變,參與主體除了包括專業運動員以外,還包括普通大眾,參與主體逐漸呈現出年輕化、精英化與多元化的趨勢。其次,體育事業的發展主體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目前隨著越來越多企業主體的加入,體育事業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以社會企業為輔助的體育事業發展格局。再次,體育事業的發展要體現出其多元化特征。體育強國是要實現競技體育、群眾體育與體育產業的協同發展,并以此為基礎,加強群眾體育與體育產業的多元化發展,使得體育活動的內容、形式以及體育比賽形式也都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并增加體育產業經營范圍。最后,體育強國衡量標準的多元化特征。在參考國際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推進衡量標準的本土化與民族化,結合民族體育事業發展實際情況,以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內容為依托,從多個角度來豐富體育強國評價指標與內容。
2.2 體育運動從手段向目的轉變
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的本質區別在于將體育當作一種手段還是一種目的。在過去,國家始終將體育作為發展政治與經濟的手段,因而主要依靠政府來進行發展,導致體育的發展缺乏足夠的獨立性。而新時代體育強國的建設中,將體育的發展作為一種目的,這就意味著體育的發展主要是以自身為目的,而不再依附于其他領域的發展。如此一來,體育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樹立自己的發展目標,從而自覺地推動整個體育事業的發展。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中,將體育發展作為目的性發展,意味著將體育發展作為國家與民族發展的重要目標。
2.3 從注重量到注重質的轉變
在過去,“體育強國”的概念與“體育大國”的概念并未進行真正明確的界定,兩者的概念也并沒有進行真正的區分,我國體育發展主要以數量與國民的發展為主,而忽略了體育高質量與高水平的發展。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中,則不再注重數量與規模方面的發展,而是注重質量上的發展,這也是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的重點,同時這與體育科學發展的要求相符合。
3?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健康中國建設路徑
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就指出,要將健康城市的建設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該部分主要探討的就是建設健康城市的主要方法與策略,以為健康中國的建設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健康城市建設是新時期社會主義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健康中國建設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推進健康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是廣泛動員,形成建設的合力。加強對“大衛生、大健康”這一理念的重視,在所有政策中都要融入健康的理念,同時還應該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以多個部門為輔助的格局,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使得其也積極參與到健康城市的建設中。
二是夯實基礎,建設好“健康細胞”。進一步加強對健康社區、健康單位、健康學校以及健康家庭的建設,為健康中國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還應該建立健康城市建設示范區,以促進更大區域的建設,如實現健康省份甚至是健康中國的建設。
三是統籌城鄉,突出區域的特色。除了要建設健康城市之外,還要建設健康鄉村,在完成各項規定任務的前提下,鼓勵各地區根據當地發展特色,做好自選工作,從而建設出獨具特色、美麗健康的鄉村與城市。
四是要開展科學的評價活動。把健康中國建設目標作為健康城市的建設指標,積極開展即時評價活動,并總結城市建設經驗,尋找問題與不足,從而實現健康城市的高效發展。
五是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全民健身政策體系。主要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完善:首先,關于全民健身活動內容方面,要注重體現出生活化特征,使得全民健身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其次,關于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建設方面,要體現出其層次性特征,要保證人們參與健身活動的便捷性與經濟性;最后,關于全民建設組織體系方面,要體現出其網格化特征,以充分實現各個體育組織與非體育組織的協同配合。
參考文獻
[1] 梁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強國建設研究[D].吉林大學,2018.
[2] 孫天堯,張鐵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強國特征及建設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8(8):1-5.
[3] 夏肖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體育需求檢視[J].科技資訊,2018,16(19):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