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念周 劉春梅 鄭秋梅
摘 要:對于人口紅利消失問題,國內研究成果很少從較長時期的數據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人口紅利的研究很少涉及人口的具體數據變化,或人口的變化如何影響經濟以及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如何。本文從總人口、勞動年齡人口、人口與經濟的關系三個方面,從數據本身角度進行研究。
關鍵詞:人口紅利;勞動年齡人口
一、人口紅利定義
人口紅利是指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年齡結構不斷發生改變,勞動年齡人口大幅度增加,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而又廉價的勞動力,并且有足夠多的工作崗位來滿足工作的需要,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這種額外的作用就叫作人口紅利。
二、我國人口紅利現狀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人口發展狀況進入了新常態。晏月平指出我國人口增長率持續走低、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減少、少子化與老齡化并存且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人口文化素質大幅度提高、城鎮人口比重增加、現代人口產業結構初見端倪。表明我國人口紅利呈現出下降趨勢,但是另一方面依托人口質量發展經濟的新型模式也在不斷嘗試和發展。基于數據1949-2013年《新中國65年統計資料匯編》,從總人口增長狀況、人口負擔、人口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關系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從總人口數據來看。我國1949-2013年年底總人口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1949年底總人口為5.4億人,2013年年底總人口為13.6億人,增長了近152%;年底總人口的增長速度來看,1949-1970年人口增長速度為正,并呈現出不斷上升趨勢,1970-2013年呈現不斷下降趨勢且2013年僅為0.49%;人口自然增長率呈現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趨勢,且在1963年達到最高為33.5‰,2013年為4.92‰,人口增長率下降了28.58‰。
從人口負擔來看。這里使用的數據存在缺失的現象,只有1953-2013年的部分數據。從1953-2013年數據的情況來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是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但是其增長速度,總體呈現下降的趨勢,2013年較2012年僅增長了0.18%。老齡人口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且在2001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就已經達到了7.1%,進入到老齡社會。在2013年則達到了9.67%;老齡撫養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1953年為7.4%,2013年為13.1%,增長了近77%;少兒人口在1982年達到最大值,然后就是不斷的下降直到2011年才出現了向上增加的趨勢,少兒撫養比1964年達到最大值為73%,1964年之后則在不斷下降,2013年為22.2%,下降了近64%;總撫養比呈現下降,1953年為68.6%,2013年為35.3%,下降近49%。從這里可以表明,我國人口負擔到2013年,呈現的是下降趨勢,但卻是由于少兒撫養比的不斷減少,但老年撫養比卻在不斷上升,老年人口負擔不斷加重。
人口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關系看。勞動年齡人口,1953年34872萬人,2013年100582萬人,增長近188%;勞動年齡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相關系數約為0.69,與第三產業的相關系數為0.67;勞動年齡人口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但不是決定性作用。
總體而言我國的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人口撫養負擔加重,以廉價勞動力為代表的人口紅利趨于消失。目前正處于由第一次人口的數量人口紅利向質量型人口紅利的攻堅時期,只有把握住這個關鍵階段才會促成第二次人口紅利來推動經濟的發展。
三、面對人口紅利現狀的措施建議
人口紅利發生作用并不是孤立進行的,需要和相匹配的政策措施結合才能發揮作用。人口紅利趨于消失的解決方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政策充分利用還沒用完的人口數量優勢;二是通過教育以及相應的培訓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以此形成質量人口紅利。
(1)提高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
首先要逐步完善生育政策,提高民眾生孩子的意愿,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并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在對人力資本進行投入的過程中,要十分重視本科生教育,本科畢業生是當今中國社會勞動力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針對我國地區差異施行差別化策略,充分開發人力資源。
(2)促進就業完善勞動力市場
我國目前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尤其是本科生的就業情況。普通本科生的就業情況相比較好學校學生而言,又會顯得更加嚴峻。這樣就會導致勞動力資源的閑置浪費,因此應該創造更多合適的就業機會,實現勞動力的充分就業。
(3)充分利用老齡資源
應該重視研判老齡化對中國資本積累和經濟凈效應,老齡化表明老齡人口的增加,而相比之下,老齡人口的支出將會減少,這樣就可以將多余的資本用于投資或儲蓄,從而增加社會的資本的積累;加速要素市場調整和經濟體制改革,提高評估并科學應對老齡化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影響,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同時,人口老齡化是中國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人口老齡化的有效解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勞動年齡人口的負擔,促進經濟的發展。
四、結語
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是當前中國面臨的不可避免的挑戰,可以通過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完善就業市場、充分利用老齡資源等方法來充分利用剩下的紅利資源,并且通過制度、政策的制定創造新的人口紅利,把人口數量轉化為人口優勢。
筆者在研究的過程中任然存在很多不足,只能從淺薄的層面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得出的結論只是基于數據和對其他學者的總結,希望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加以改進。
參考文獻
[1]朱峰億.人口紅利變化對中國經濟增長影響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8.
[2]劉家強,劉昌宇,唐代盛.論21世紀中國人口發展與人口研究[J].人口研究,2018,42(01):8-20.
[3]晏月平,韋思琪.中國人口新常態與新型人口紅利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8,32(01):58-70.
作者簡介:蔣念周(1998-),男,漢族,本科生,研究方向:應用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