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某國當地時間12月2日凌晨,國會參議院以51比49通過稅改法案,該法案將成為史上最大的稅收減免法案。在公布稅改計劃時,該國總統宣稱,減稅將會增加投資、促進增長,并創造更大的繁榮。但業界對此次計劃的評價褒貶不一。在稅改方案通過之前,該國總統就曾在演講指出稅收制度應該造福于忠實的、勤勞的國人和他們的家庭,該國必須降低企業所得稅率,以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而促進就業增長。然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其稅收制度的改革也會對中國經濟產生沖擊。本文通過對該國歷史上的三次稅改的效用回顧來簡要論述此次稅改的動機和目標,以及該國稅改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關鍵詞:稅改;效用;動機;中國經濟
一、歷史上三次稅改的效用回顧
回顧該國歷史上的三次減稅,均是通過降低稅率、降低企業成本、增加國民可支配收入,從而帶動該國經濟增長。減稅對于個人而言,可以增加個人的稅后可支配收入,從而刺激消費;對于企業而言,可以增加稅后利潤,刺激投資;但對于整個社會而言,稅收收入的減少,意味著政府必須提高財政赤字,提高政府債務,提高利率,從而抑制消費和投資。所以從近年的經濟數據來看,減稅并不一定能有效促進該國經濟增長和就業,且每一次都伴隨著財政赤字的擴大。
二、稅改的目標及動機
2017年8月30日該國公布其稅收改革目標,表示希望通過稅改來提振本國實體經濟,并公布了稅改四大目標:簡化稅法、降低公司稅、為中產階級減稅、鼓勵企業將囤積在海外的利潤匯回國內。稅收改革計劃的主要思路,是通過限制企業反轉的做法,特別是通過降低個人和企業的聯邦稅率,使該國的稅收體系更加友好。隨后發布了稅改框架,提出四項稅改原則:使稅法簡單明了、易于理解;提高工人收入;讓本國成為世界就業的磁石;讓滯留海外的數萬億美元回流重新投資于本國經濟。
稅收政策中心估計,稅改將讓富裕的1%的家庭每年減少14.1%的壓力(約31.7萬美元),卻只能給中產階級家庭減少1.5%的負擔(約1100美元)。這一意見經媒體以及大學教授等人進一步放大,似乎成為主流社會意見。但事實上,若深入該國社會,便會發現,普通民眾,不管是何黨派,他們對減稅計劃總體都抱有期待。該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10月16日發布的《公司稅改革和工資:理論和實證》報告稱,將企業稅率從35%降低到20%,這將給工人帶來筆意外之財,該國家庭平均收入增加4000美元,甚至可能會增加9000
美元。更何況稅改計劃的初衷要解決的是所謂經濟“平庸增長”的問題,而非社會公平正義。目前該國國會基本上認同了稅改理念,將提振國民經濟作為首要出發點。主流經濟學界預計稅改計劃將會讓該國赤字總規模在未來10年擴大1萬—1.5萬億美元。
三、稅改的具體措施
(1)企業稅變化框架要點
下調企業所得稅,取消企業替代性最低稅,將企業所得稅由35%降至20%。框架文件稱,獨資經營、合伙經營和股份制的小企業和家族企業,即稅賦轉由合伙人繳納的公司,其企業所得的最高稅率將從39.6%降至25%。短期資本投資費用優惠對于設備和機器等新增短期資本投資,可沖銷至少五年的費用,但沒有提供建筑物等長期資本投資的優惠細節。呼吁提高部分應稅利息框架,呼吁限制部分C型股份有限公司納稅可扣除的利息,但沒有提供企業利息抵扣的細節。
(2)個稅變化框架要點
稅級由七檔簡化為三檔,即12%、25%和35%。雖然12%的最低個稅率高于10%的當前最低水平,但文件認為,如果全面推行稅改的舉措,目前按10%一檔繳稅的家庭會減少整體稅負。標準扣除額翻倍,提高免稅額。該國目前個稅的應納稅所得額是調整后的收入減去個人免稅額和個人所得扣除額的結果。有兩種方式確定個人所得扣除額,一種是標準扣除額,另一種是列舉扣除額。根據稅改框架文件,將單身人士的標準扣除額從當前的6350美元上調至1.2萬美元;將夫婦二人的標準扣除額從當前的1.27萬美元上調至2.4萬美元。列舉扣除額方面,文件呼吁取消大部分列舉扣除額,包括州和地方政府的抵扣額。雖未明確具體是哪些項目,但呼吁保留按揭貸款利息、慈善捐款和養老儲蓄、高等教育方面的扣除額;大幅提高子女稅收抵扣并取消被撫養人個人的豁免額,大幅提高子女稅收補貼,但未透露具體幅度。對于資本利得和分紅,文件表明可能保留退休人士的這類稅收優惠。該國稅務基金會認為,它可能指的是401K退休計劃、個人投資性退休賬戶IRA和特定的福利計劃投資所得。另外,取消替代性最低稅(AMT),CNN指出,AMT最常被收入在20萬到100萬美元的納稅人所用,它原本是為了保證富人盡可能少納稅。取消遺產稅,共和黨人此前將這種稅稱為“死亡稅”,它只影響約0.2%的遺產,應稅遺產價值約550萬美元。
四、稅改的利弊
《紐約時報》批評稅改計劃將對富人有利,評論認為,稅改對該國最富階層是巨大的暴利,卻不會直接惠及占三分之一人口的底層民眾。至于中產階層,獲益程度也不痛不癢,更有可能得到增稅的結果。對巨富階層來說,取消房產遺產稅和替代性最低稅都是利好。房產遺產稅每年影響幾千個超級富翁家庭,而替代性最低稅是為防止逃稅設計的安全網。現在兩個稅種都取消將使富人受益。對那些不用繳納聯邦所得稅的低收入家庭來說,該計劃也不會帶來好處。因為并未提出像削減工資稅這樣的措施。同時,最新計劃也沒有增加勞動所得稅抵免,對貧困的工人階層來說,勞動所得稅抵免能夠提升工資的價值。對中產階層而言稅改計劃沒有具體規定減稅的收入門檻。雖然計劃還提議用兒童稅收抵免取代現行的稅收減免政策,但政府也未明言到底能抵免多少。因此,盡管部分家庭可能會得到減稅,但另一些家庭最終可能是繳更多的稅。
據該國稅務基金會的預計,稅改獲益最多的還是占家庭總收入20%的富人,即年收入48萬美元以上的家庭。隨著最高個人所得稅率降至35%,占人口1%的富人將因此增加5.3%的稅后收入。再加上取消遺產稅,會讓他們的子女受益更大。
五、該國稅改對中國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1)該國稅改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首先,人民幣重回貶值通道。該國的稅改使得該國的匯率提高,相應的中國和世界各地的貨幣就會相對的貶值,該國稅改落地后人民幣對美元的兌換就出現了七天連續跌了七次,使得人民幣重回貶值通道;其次,在美留學生受沖擊。據美媒報道,一方面,大學接受的捐助資金要開始收稅,取消了學生貸款利息抵稅,提高了慈善捐款的抵稅門檻。學校資金來源減少,學生上大學的成本上升,學生畢業后還貸款的負擔增加,這些對低收入學生群體不利。另一方面,該國大學經常會通過減免學費、發放獎學金等形式給學生提供補助。現在,新稅改政策明確提出,減免的學費及獎學金需要收稅,研究生、博士生的收入也需要征稅。
(2)我國的應對措施
首先應理性面對壓力傳導。在短期,該國減稅會對中國形成資本爭奪態勢;在長期,該國制造業復蘇將使得中美之間在某些制造業領域競爭加劇,這種競爭壓力也會給中國企業提供一些新的升級機會。與此同時,該國減稅如果效果好,能夠使其為世界經濟復蘇做出更大貢獻,亦有助于改善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其次注重增強自身協調性。該國的經濟體量和國際地位決定了全世界必須重視該國減稅,中國更需要密切關注該國稅制改革進程,而不是輕視外界正在發生的重大改變。未來,中國應一方面繼續扎實推進自身財稅體制改革,全方位優化營商環境;另一方面利用二十國集團(G20)、亞太經合組織(APEC)、“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機制加強稅收政策協調,避免惡性稅收競爭。
參考文獻
[1]劉瑩,鄭后建,唐后濤.稅改新政對我國跨境進口電商發展的影響和對策.中國財政,2016
[2]王杰,趙志鵬,陳晨.稅改新政下中國跨境進口電商發展態勢及調整路徑選擇.對外經貿實務,2017
[3]林艷艷.美國稅改對中國的影響及中國的對策.時代金融旬刊,2017
[4]高金平.美國稅改中國需承壓而上.新理財.公司理財,2017
[5]黃志龍.美國稅改意味著什么.新理財.政府理財,2017
作者簡介:陳瑩(1994),女,漢,浙江,碩士,蘇州大學,企業經濟;會計,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