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企業經營中,內部控制始終貫穿于管理活動的全程,是企業經營生產十分重要的管理手段。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企業從財務風險管理視角出發建構內控體系所存在的問題,其次本文研究了企業構建內控體系的策略,企業必須要通過不斷完善內控體系,提高內控效果,提高風險管理效率。
關鍵詞:財務風險管理;內控體系;預警機制
在企業管理中,財務風險管理的地位不斷升高,內部控制實踐逐漸發展為風險管理和企業治理相互融合的階段。由于我國大部分企業內部控制水平比較低,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企業想要建立內部控制體系,還需要借助風險管理部門和財務管理部門的共同作用,才能讓風險管理得到有效的進行。
一、財務風險管理視角下企業內控體系存在的問題
(1)管理戰略缺乏長遠性。很多企業對財務風險的管理缺乏長遠性戰略,企業管理人員自身風險管理意識薄弱,在經營企業過程中,更加重視風險管理的效益,對財務風險的管理只局限于個別項目以及階段工作,使得企業中存在一些不必要的風險。企業中財務風險管理交給財務部門落實,其他部門不需要花費精力管理風險,甚至不需要參與到風險管理中。因此風險管理工作在企業中缺乏長遠性戰略,并不能發揮出防范的作用。
(2)財務預警機制欠完善。對于企業而言,具備完善的財務預警機制十分關鍵,只有財務預警機制發揮出作用,在財務風險面前,企業才能及早發現,采取有效的手段進行處理。目前很多企業的財務預警機制存在漏洞,不能準確及時的識別財務風險,對企業運營管理造成不利影響,使得企業遭受財務損失。
(3)財務管理責任未明確。在企業中,還存在一個相對嚴重的問題需要得到解決,就是財務信息真實性的問題。隨著我國進入到新市場經濟體制中,財會信息得到真實準確的保證,財務風險才能得到避免。我國很多企業中財務管理責任沒有得到明確,使得財務信息受到嚴重的人為因素影響。存在部分管理人員出于私利,人為干預財會信息和財會數據,造成過度投資以及過度生產的現象,使得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持續增加。
(4)財務監督體系落后。很多企業受到崗位和部門限制,不具備審計部門,部分企業設立了審計部門,但是受到領導人員的干預,使得審計部門發揮的作用受到影響,缺少獨立性。企業中財務監督體系十分落后,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之間缺少交流體系,使得內部控制效果得不到體現,風險管理中存在很多問題,沒有辦法第一時間處理,問題逐漸擴大,甚至沒有辦法補救,使得企業出現了經濟上的損失。
二、財務風險管理視角下企業內控體系的構建策略
(1)建立持續性管理戰略。企業要想建構內控體系必須要建立持續性的管理戰略,不斷優化企業組織結構,讓全體員工可以正確認知財務風險,著力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首先要對企業組織結構展開優化,在任意兩個部門之間建立聯系,加強信息的流通性,讓經營效率得到提高。在建立內控體系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各個部門之間建立的參與度和配合度,使得經營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將財務風險及早遏制。同時企業需要對自身組織形式形成充分的認識,同時需要對組織結構展開優化,盡量減少管理或者操作上的失誤。其次要加強財務部門員工對于財務風險的認知,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管理人員承擔決策的責任,管理人員風險理念必須要敏感強大,保證企業經營可以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同時也能夠創造出良好的內控環境。同時需要注意提升財務人員的素質水平,主動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保障財務信息的準確真實。
(2)完善財務預警機制。在現代化企業中,構建內控機制務必要得到預警機制的配合,只有預警機制發揮出實際的作用,內部控制管理工作才能和財務管理得到融合。在企業中對預警機制的完善需要從兩個方面展開。首先要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將預警機制融入到財務管理機制中,在信息化平臺上,集中審查企業資金使用平整以及資金流向,利用信息化平臺公開審查結果。在審查過程中如果發現問題,形成審查報告發送給有關部門,從而避免預警機制運行過程中受到人為影響。其次需要將預警機制覆蓋到生產工作、運營工作以及決策工作中,在企業運營的全程展開審查,從而讓企業全方位工作受到監管,預警機制覆蓋面積的增加,更增加了預警的有效性。在信息平臺上公布風險預警,財務部門和管理人員可以更及時的發現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對財務風險進行規避,保障企業財務安全。在基層部門中安排一名風險管理員工,負責實時監督本部門工作中存在的財務風險,并定期將財務風險匯報給上級機構,使得財務風險可以及早發現和管理。
(3)嚴格落實責任制度在企業中,內控機制是財務風險管理的依據,為了提升風險管理有效性,不能忽視責任制度的作用。在內控體系中,嚴格執行責任制度可以避免人為風險,減少人為失誤的問題。首先需要將內控機制中,引入輪崗制度,將職務分離開來,讓財務管理工作具體要求得到落實。在財務管理部門中,要根據不同崗位展開明確分工,保證員工可以清楚的了解自己工作職責以及工作權利,最大程度上減少人為因素帶來的風險。其次內控體系必須要建立執行標準,按照標準展開檢驗,讓風險管理可以獲得保障。同時在每一部分財務工作、重要財務信息上,需要由負責員工的簽字,通過簽字制度可以提高員工的重視程度,讓工作責任和數據責任得到保證。一旦遇到財務風險,需要查找問題來源,可以從簽字中,將失誤責任落實到員工個人身上。
(4)改革財務監督體系。對企業中財務監督體系進行改革,首先要建立一個獨立的內審部門,獨立的內審部門能夠提升監督作用。在內審部門中,安排專門的管理人員對對應的崗位展開管理。在內審部門中,為了讓監督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需要定期進行風險審查,有針對性的進行財務漏洞管理,同時可以及早發現內控體系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對風險管理存在的缺陷展開集中處理。對應的部門對缺陷問題進行集中整改,保障內部控制有效性以及財務資金的安全性,在內控初期將財務風險及早消除,從而讓企業管理目標能夠早日實現,讓企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提升。企業內部監督體系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管理人員擔任審計部門經理,在管理、領導以及風險意識上起到帶頭作用。2、從各個部門中抽取專業人員構成審計員工,保證審計部門獨立性,技術人員負責風險管理的專業技能。3、內部審計部門要對風險展開動態監督,定期匯報風險處理工作。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先是對企業內控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主要存在管理戰略缺乏長遠性、財務預警機制欠完善、財務管理責任未明確、財務監督體系落后的問題。其次提出了在財務風險管理視角下構建企業內控體系的策略,企業需要建立持續性管理戰略,完善財務預警機制,嚴格落實責任制度,改革財務監督體系。
參考文獻
[1]謝美花.基于中小民營企業合同管理的企業內控體系的構建[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8(12):1-2.
[2]于先蘭,李漫漫.風險管控視角下的醫院財務管理內控體系構建[J].現代醫院,2018,18(10):1457-1461.
作者簡介:方星化(1984-)男,浙江蒼南人,大學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會,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