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甫
摘 要:近年來,我國國有資本管理行業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全資本管理行業的年復合增長率是38%。9%的資本經營產品規模效益量超過100億元。在投資范圍、籌資范圍、杠桿水平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和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監管標準相比,產品暴露出了層層嵌套、支付僵化、業務不規范、缺乏監管等問題。作為直接的金融服務,金融體系積累了系統性風險。早在2013年和2015年,監管機構就發布了銀行業發展條例。雖然有一定的規管效果,但上述問題并沒有得到實質解決。隨著第五次全國金融會議的召開,“一黨三委”聯合發布了“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標準化準則(咨詢意見草案)”,并對各方意見進行了征求。中央銀行、銀保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在4月27日正式發布了“金融機構資產管理規范綱要”,這標志著資產管理新時代的開始。銀行資本管理業務逐漸轉向源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關鍵詞:銀行資本;管理業務;資本管理;行業來源回報
一、資本管理新條例的監管特點
從金融實踐的角度看,分業監管模式已不能適應混業經營趨勢的發展,因此,對其進行分業監管勢在必行,如監督混合作業,建立全面的監督體系等。目前,混業經營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資本管理產品中,金融業已經發展成熟了。除了基本的財務管理、信托、基金和資產管理產品外,它們還包括公開發行的證券投資基金、私人股本投資基金、新臺幣基金等等。
2017年,銀行金融產品增長率明顯下降,銀行財務管理逐步由單純追求規模向強化資本內涵轉變。不僅能提高財務管理質量,還能提高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同時,銀行間財務管理的規模也是顯而易見的。銀行資產減少,資金余額和比重下降,資本閑置效應明顯,銀行財務管理體制改革開始取得成效。
最近,銀行金融管理注冊托管中心發布了“中國銀行業財務管理標志”報告。中國財務管理市場銀行業的特點是金融產品增長率下降,金融產品規模和比重“雙降”。與年初相比,同一部門的管理增加了信息披露。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共有562家銀行機構擁有現有的金融產品和93500種其他產品。財富管理產品余額為29.54萬億元,創匯10億元。比年初的產品增多,比2016年減少5.06萬億元。年增長率比上年下降21.94個百分點。
二、提高服務水平
(1)監管部門加強了監管和風險防范
避免管理混亂,積極引導產品轉型。一方面指導銀行的財務管理。另一方面,在防范和化解跨金融風險方面,維護金融安全和穩定,堅持規避系統性風險、社會風險。
2017年11月,“一、三次會議”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為金融管理業務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指導。與新規則的要求相比較,國家統計局年度報告顯示,銀行財務管理的變化正在開始發揮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規模增長速度放緩
財務管理又回到了資本管理的源頭。2017年以前,一些組織追求“規模第一”。從2012年到2015年,銀行金融的年增長率超過50%。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增長率顯著下降。2017年末,金融產品余額保持在29.54萬億元,比2017年年初增長4900億元,比2016年減少5.06萬億元,年增長率1.69%,比去年同期下降21.94個百分點。財富管理業務規模的放緩,意味著銀行財務管理開始從簡單的浦項制轉變為適應的規模化。他的規模化,逐步強化了資本管理的內涵,提高了財務管理的質量,回歸到了資本管理的源頭。
(3)行業的金融產品和份額規模雙跌
銀行間財富從2014年底的4900億元增加到2016年末的5.99萬億元。產品管理經歷了一個無序快速增長的時期。銀行間貸款減少3.4萬億元,比2017年下降11.88%。
(4)實行包容性金融,增加居民財產收入
根據相關數據,到2017年年底,個人理財產品的平均余額為14.6萬億元,占金融產品余額的2.91萬億元。私人銀行產品2.28萬億元,占總額的7.72%。這三個金融機構的總規模近20萬億元,銷售面積超過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成為投資者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17年的收入方面,金融產品向客戶回報了1.19萬億元,對個人投資回報了6700億元。封閉式金融產品的回報率正在上升,從年初的平均3.5%上升到平均4.3%。投資銀行金融產品逐步成為保護和增加財富的重要手段。
三、信托不斷加強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增長率在2017年顯著放緩,但披露過程取得了重大進展。
(1)投資銀行金融產品已成為投資者信任的最佳方式
是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在購買金融產品的過程中,要了解金融產品的購買前后,以及如何購買。對于投資者來說,損失非法銷售引起的投資,如航班訂單等,是無法補救的。
據年度報告稱,2017年,中國銀行業金融中心繼續加強金融管理產品信息披露,強化中國財富管理網絡的安全。經過幾次升級,投資者為檢驗金融管理產品的真實性提供了一個平臺,這個平臺能夠有效防范“虛假財務管理”和“單飛”。在銀監會的指導下,財務管理中心建立了財務管理注冊系統,并運行了涵蓋所有財務項目的信息登記系統,給出了統一規范的信息要素的定義和解釋,實現了信息披露登記的“全過程”。該銀行中心表示,它將為理財產品的注冊和編碼制定統一的規則,為所有金融產品提供獨特的注冊代碼。根據最近幾年的規定,如居民身份證號碼等相似代碼是金融產品遵守情況的重要標志,也是識別航班訂單的唯一標志。
(2)披露銀行金融產品具有重要意義
充分的信息披露是提高監管有效性的重要保證。建立信譽銀行金融機構,提高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這是銀行金融產品進入大眾視野的必由之路。對責任的承擔是銀行財務管理業務回歸“委托”和“代理”的重要體現。
根據“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子公司管理辦法”,允許銀行將其私人金融產品直接投資于股票和金融機構。公眾通過公款間接投資的產品,可以直接投資于公共發行金融產品的金融管理補貼。在股票方面,這些措施并沒有根據其他規管產品的規定所取消,也為金融產品的銷售設定一個起點。
(3)在銷售渠道和投資者的適當管理方面
該辦法規定金融子公司的金融產品可以通過銀行財務信息系統銷售。其他機構的批準,由銀監會編輯。參照其他規定,該方法不要求個人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在非標準債權的管理中,根據財務管理子公司的特點,只對非標準債權人的投資余額進行要求。并且其權利不得超過金融產品凈資產的35%。在產品評級方面,允許金融子公司發布分級財務管理產品,但須遵守新的資本管理規則和相關規定。
(4)在財務管理和合作機構的范圍內
根據新的資本管理規則,金融管理子公司發行的金融產品,只能是持牌金融機構,但公開發行的金融產品投資基金經理可以是有執照。當然,也可以是守法、合格的私人股本基金經理。在風險管理方面,要求財務管理子公司儲備風險準備金,遵守凈資本和流動資金管理的要求,加強風險管理和對關聯交易的管理,遵守公司治理、業務管理、交易行為、內部審計等具體要求。根據新的資本管理規則和新的財務管理規則,財務子公司必須遵循定性和定量的原則。據了解,銀監會已開始監查銀行子公司的凈資產。這是管理及其他配套監管的第一步。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說,建立商業銀行對汽車的財務管理子公司來說是一項重要任務。不僅有利于經營資本管理業務,還加強銀行財務管理業務的風險隔離,促進銀行財務管理回歸資金來源的門類生意,培育和加強機構投資者隊伍,規范引導金融管理基金進入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促成金融市場的統一,規范資本管理產品,以至于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目前,衛生組織的金融管理機構已經發展成熟。民生證券分析師李啟林表示,目前中國大多數銀行產品的到期日相對較短,資產和負債之間存在嚴重的不匹配。
中國銀行業金融市場報告(2016年上半年)顯示,今年上半年封閉式金融產品的加權平均到期日為127天。根據產品分類籌集的資金數據分析,6個月理財產品籌集資金占80.48%。李啟林說:“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段時間是錯誤的。不匹配是主要原因。財務管理承諾的高預期回報率推遲了債務成本的進一步削減。所以,有必要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但短期金融產品不能適應實體經濟,這需要長期資金。因此,金融產品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
四、總結
盡管銀行財富管理的增長速度已經放緩,但由于非標準資產投資等股票資產的期限較長,銀行財富管理存在著重新配置的巨大壓力。對于中國國際金融集團公司的季江帆等分析師來說,債轉股可以在“資產危機”中為銀行提供一種新的資產選擇。
這一輪債務股權轉換與上世紀90年代不良貸款處置的主要區別之一是財富管理基金的增長和參與。財務管理將成為隨后債轉股的主要資金來源。
參考文獻
[1]李凱.銀行理財發展的思考[J].內蒙古金融研究,2016(9)
[2]李勇.銀行理財監管挑戰[J]。華東科技,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