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肯?加爾肯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醫療機構重疊、條塊分割以及基層醫療資源緊缺等問題逐漸顯現;同時,大的醫療單位越來越功利化,醫療費用快速增長,而且全民醫保在我國普及尚有相當的難度,這些原因造成目前相當一部分人群缺乏醫療保障,難以得到基本的醫療服務。這種情況下,大力發展社區醫療服務成為緩解目前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眾多研究表明,一個國家的居民的健康水平與其可獲得的公共醫療資源密切相關。然而,我國公共醫療資源配置長期受歷史、自然、政策、制度和社會結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不公平問題日益突出。而如何公平配置公共醫療資源成為了醫療體制改革的關鍵問題之一。最大限度地對公共醫療資源進行公平配置,推進醫療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升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水平,已成為當前政府、學界和社會公眾所關注的熱點。而上海作為是我國大都市,也是醫療資源比較完善的城市之一,因此,以上海為例,研究社區醫療資源配置的優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以上海社區醫療作為研究對象,能為全國社區醫療資源配置的優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社區醫療;資源配置;優化
社區醫療服務(簡稱社區醫療),是指以社區為范圍、家庭為單位,提供連續的和人性化的醫療服務。其主要內容是:開展常見病、多發病、診斷明確的慢性病的治療,地方病、職業病的防治,提供急診、現場搶救、家庭出診等服務。社區醫療以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在優化城市衛生服務結構、方便群眾就醫、減輕費用負擔,建立和諧醫患關系方面有重要的意義。相對于中國醫療方面的研究,在對社區醫療的研究并不是很有大的改善,人民在潛意識與生活環境中總是更愿意去一些大型的三甲醫院或者知名度高的醫院,并且對社區醫療的關注度幾乎為零,例如每每路過松江區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院內預約拍號的人總是爆滿,排起長隊。而反觀上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是冷冷清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著綜合性保健服務,重視預防,不僅可以節約資源,也能較好的滿足居民對衛生保健的需求,而在我們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低,衛生資源有限,更能改善我們的健康情況。例如人們感冒發燒之類的常見性感染疾病,社區醫療都可以解決,如果一些小病都要去費時費力費錢去大型醫院就診,無異于高射炮打蚊子,這更加造成社區醫療的不被重視,資源配置更加失衡。雖然大多數關于對社區醫療的研究報告都在為此發聲,但是真正有用相關的研究還是十分匱乏,有待進一步深入,以家庭為單位,建立詳細的醫療健康檔案,長期進行負責式照顧,將預防、醫療、康復、保健有機結合,將個體保健和群體保健融為一體,為居民提供綜合、連續、方便、快捷、經濟、優質的醫療服務,社區醫療服務人員立足社區、面相家庭,提供綜合、連續的健康服務,可逐步解決目前城市醫療服務中存在的優質資源過分向大醫院集中的問題。
社區醫療服務可節約衛生資源。目前,隨著衛生費用的急劇上漲,人民群眾對醫療預防保健需求與可利用的衛生資源的矛盾加劇,社區醫療服務有利于醫療資源的優化和合理配置,一直被認為是經濟、有效的醫療預防保健服務。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上海市區居民的調查發現,80%的人認為發展社區醫療服務十分有必要。另外,隨著我國的社區服務逐漸發展成熟,社區不僅注重居民的自助互助,以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為目的,而且把社區服務作為社會福利和服務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社會醫療熱點逐漸升溫,醫療糾紛及醫患關系,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的發生,而公立醫院運行機制不合理,存在逐利趨向,政府對于醫療市場的監管力度缺失,以及民眾的意識度不夠高等。都使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慢慢呈現出其優良點,因此對上海市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研究有助于進一步優化,以及更好地完善和推廣社區醫療的發展??v觀我國醫療服務體系中突出的問題就是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出現這個問題的根源就是我國在不同的區域存在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公平的現象,并被國內多項實證研究所證實。
主要表現為醫療衛生資源往往向購買力高、人口密度大的大城市聚集,也將服務集中于那些價格高的藥品或盈利水平高的治療上。實踐證明,衛生技術人員整體素質不高,衛生人力資源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衛生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的標志。至今,我國醫療衛生人力資源的總量已勉強達到夠用,但卻存在著衛生人力資源結構的不合理、配置不平衡、管理相對滯后、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
國家給予資源太少,門診嚴格實施“藥品三統一”政策,全部為基藥,可刷省、市職工醫保卡,持本市“居民醫保本”的患者所有費用半價。醫院設備簡陋,彩超清晰度差。簡單的說,就是闌尾炎有可能會看不清楚(闌尾炎事件闌尾穿孔),無X線,檢驗科能做血、尿、糞常規、肝功五項、腎功、乙肝兩對半、血脂五項。液體只有0.9%氯化鈉和5%葡萄糖,沒高糖,沒胰島素,沒平衡鹽,沒鉀,搶救措施只有一臺小的便攜式電除顫,幾支腎上腺素。日常門診只能應付簡單的感冒發燒,對自己的定位就是預診、分診,盡可能早的發現患者掩蓋在小毛病下的“大毛病”,說服他們去公立醫院的相關科室,進一步檢查、治療。這么多年過去了 ,居民們對于診所的服務還僅僅停留在開藥很便宜的概念上。很少見到有居民對診所的醫療水平有良好評價。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優質醫療資源長期以來集中在大醫院,包括優秀的醫生和醫療設備,還有品種齊全的藥品。對于醫療知識相對匱乏的普通人,特別是日常保健意識很差的國人來說,遇到身體不舒服到影響生活的情況,自然選擇到醫院排隊,花錢買放心,另一方面而言,由于基層醫療機構目前最大的支付方是醫?;?,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統計醫保的工作上,由于人手不足,很多醫生需要將時間浪費在統計醫保信息上,沒有充足的時間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長期下來,就形成了“報銷在社區,看病去三甲”的現象。覺得國家推廣社區醫院初衷很好,至少搶了很多黑診所的生意,不過投入太少,藥品品種太少,很多藥品即使在三統一目錄內也進不來。
首先需要按需分配,絕大多數的門診病人在基層的一些醫療單位就可以得到恰當的治療。而住院病人需要到較高級別的醫療衛生單位進行就診的比例較大。在不同級別的醫療衛生機構之間,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依據應體現出居民的醫療衛生服務的不同需求,因而在不同級別或不同功能的醫療衛生機構的資源配置上應有所不同。因為絕大多數的公共衛生服務與基本醫療服務是由基層的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所以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應呈正三角形態,即資源配置越往基層衛生機構數量越大。因此在制定衛生資源配置標準時,首先應制定出醫生和病床在各級醫療衛生單位的結構比例。
政府應適當地增加衛生方面的投入,增加醫療衛生機構的補助比重,要保障醫學科研機構人員的開支和業務工作、醫學教育、婦幼衛生、綜合疾病控制與衛生執法監督等的需要。建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調整醫護比,更多地引進護理人才,開展社區護理工作,尤其是中老年護理工作,以適合居民的需求。同時進一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質量,分利用國家衛分配的資源配置,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和服務,加大上級醫療機構對口支援人數,讓百姓在 家門口就可以看到專家門診讓基層醫療機構得到居民的認可。
城市社區醫療服務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要應該高度重視發展城市社區醫療服務,不斷提高其綜合水平,而要想真正實現“小病進社區,大病去醫院”,需要增加居民對社區的粘性,以及增加對居民的健康意識,讓他們知道什么樣的病是可以在社區解決的。同時需要解放醫生護士的時間,不再將過多的時間浪費在報告和統計上面,更加專注于醫療本身。
總之,上海社區區域衛生資源的配置應與社會經濟發展相一致,要充分體現公平和效率、合理和實用的原則,使資源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如何在已有的社區醫療資源上再次進行最優化,強化上海市社區醫療衛生體系的功能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的合理局面。從實際出發,從基層出發,從區域規劃出發,切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并且以上海為例帶動全國其他地區的社區醫療,彌補我國社區醫療衛生資源優化配置研究中的一部分空白。
參考文獻
[1]李麗,王傳斌.安徽省衛生資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0.27(5):535-536
[2]侯筱蓉,鄧小梅,趙文龍.我國醫療衛生信息資源配置現狀及對策研究[J].2014.17(4):274-276
[3]李曉玢,謝華.論公共衛生事業與財政政策措施[J].特區經濟,2005(6):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