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勁 張俊 鄭甘甜



摘要 構建了生態文明指標體系,并制定評估方法,進行指標賦值和權重確定,用“萬全鎮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指數”(WQECI)來總體衡量萬全鎮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根據現狀評估結果分析,2017年WQECI指數為0.47,處于生態文明建設啟動階段。從4項一級指數看,生態文化建設距離生態文明要求還有較大距離;從10項二級指數看,環保物質投入力度較大,但是 “軟件”上投入不夠,導致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相對不足;從3項公眾關注指數看,萬全鎮仍處于一種以粗放式增長為主要發展模式的社會發展階段,區域環境民生和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相對滯后于經濟發展。
關鍵詞 生態文明;評價指標;評估方法;綜合指數
中圖分類號 TU 9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2-0250-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2.069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In this paper,we established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formulated assessment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assignment of indicators and weights,using the “Wanquan Tow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Index” (WQECI) to measure the progr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Wanquan Town.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2017 WQECI index is 0.47, which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According to the 4 firstlevel indexe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 was still far from the require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ccording to the 10 secondlevel indexes, the investment of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materials was relatively large, but the investment in the “software” was not enough,lead to a relative lack of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Judging from the three public concern indices, Wanquan Town was still in a stage of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extensive growth as the main development model.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livelihood and soci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lagged behi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Evaluating indicator;Appraisal procedure;Composite index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生態文明指標體系是對生態文明理念內涵的深化和細化,并將其轉化為具有操作性的規劃任務和措施,并跟蹤評估進展情況。以指引生態文明建設為目標,以可標定生態文明建設進程為依據,明確構建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并對具體指標進行篩選、解釋及目標值設定[1-2]。筆者提出以“萬全鎮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指數”(WQECI)來總體衡量萬全鎮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構建了生態文明指標體系,并制定評估方法,進行指標賦值和權重確定,對萬全鎮生態文明建設指數現狀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可為萬全鎮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參考。
1 生態文明指標體系構建
1.1 指標體系構建思路 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構建應堅持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和過程性。該體系構建還應當具備2個主要功能:一是指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二是標定生態文明建設進程。結合萬全鎮生態文明建設總體目標,構建萬全鎮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以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目標和要求為基本框架結構,可以從生態文化繁榮、生態機制健全、生態經濟高效、生態環境友好4個方面構建指標體系[3]。構建思路見圖1。
1.2 具體指標篩選、解釋及目標值設定 對近期國內外可持續發展指標和國內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進行篩選[4],選擇26項指標作為萬全生態文明建設與跟蹤評估指標(表1)[5-7]。指標目標值的確定,主要根據萬全鎮現狀水平、未來發展趨勢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要求來綜合制定。
2 指標體系跟蹤評估方法
2.1 評估方法 為了對萬全鎮生態文明的建設進程進行定量評估,可以通過建立指標綜合評估體系,以綜合指數和分級指數的形式,從宏觀、中觀、微觀和公眾視角等不同層面來反映生態文明的總體建設進程及相關領域的情況。為此,該研究提出以“萬全鎮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指數”(“WQECI”)這一指數來總體衡量萬全鎮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該指數按照指標體系的結構設置,通過歸一化加權法計算后獲得。
具體評估計算方法為:首先,通過對各項指標歸一化處理得到每個指標的歸一化值作為三級指數(Ci);然后,按照資源效率,污染排放、環境質量等10個主題層劃分[8],通過權重加權法計算出10個主題層的二級指數(Bi);接著,進一步按照生態環境友好、社會經濟協調,體制機制完善、公眾意識覺醒4個目標層劃分,通過加權法計算4個目標層一級指數(Ai);最后,通過對4個目標層一級指數加權處理后,得到最終反映萬全鎮生態文明建設總體進程的WQECI指數。計算得到的WQECI指數介于0~1,指數越大,表明距離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越近;指數越小,表明距離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越遠。若WQECI=0,表示生態文明建設尚未起步;若WQECI=1,表示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全面達到預期目標。
此外,為反映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的幾個關鍵建設領域情況和人們最為關注的民生問題,可以通過設置社會關注指數來實現,包括綠色發展指數(DI)、環境民生指數(LI)及生態和諧指數(HI)。該指數按照不同的對應主題層,通過同樣的方法計算獲得,并通過定期社會發布,實現對生態文明建設重點關注領域的全社會關注。
從生態文明建設設置的各項指數性質看,WQECI指數為生態文明建設綜合進程反映,可以說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宏觀表征:一級指數是生態文明建設4項基本目標的進程反映,可以說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中觀表征;二級指數是生態文明建設10項主要具體內容的進程反映,可以說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微觀表征;而社會關注指數則是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公眾關注熱點問題的進程反映。此評估體系,不僅可以從生態文明建設的微觀、中觀、宏觀層面綜合評估進程,也可以另辟視角,從公眾聚焦的層面進行評估。
2.2 指標的賦值 從篩選出的指標數據特征來看,分為定性和定量2種,因此分別針對這2類指標進行賦值。定量指標可以根據權威公布數據進行直接賦值或根據指標計算方法計算后賦值定性指標則可以基于指標相關內容清單的具體工作進展,通過Delphi專家調查打分法賦值。有關評分標準見表2。
此外,還有部分指標為多個分指標聯合構成,比如生活污染調控水平,由生活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2個指標聯合構成[9],聯合指標的指標值確定方法主要是按照“平均”原則處理,即:首先確定該指標分指標值,然后將分指標值歸一化處理,然后將分指標歸一化值進行算術平均,最后將平均值乘以10,形成范圍在“1~10”的指標最終值。
2.3 權重的確定 各級指標的權重采用層次分析法(AHP)和Delphi法(專家調查法)相結合的辦法確定,邀請了國內十多名專家會同項目組成成員對指標各級結構的相關性矩陣進行審核和評分,在對矩陣賦值進行統計,通過層次分析法分別計算各級指標的權重,見表3。
以同樣方法,針對社會關注指數制定各項指標項相應的權重,具體權重見表4。
2.4 指數分級評估標準
根據計算所得的WQECI指數得知其指數的高低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呈正相關性,由此進一步通過對指數的分級劃分,可以判斷生態文明的進程階段。
按照指標標準值(包括最差值和最優值)的確定原則,可以將生態文明指數進行分級[10]。分級結果如下:準備階段0~0.4;啟動階段0.4~0.6;發展階段0.6~0.9;完善階段0.9~1.0。
3 萬全鎮生態文明建設指數現狀評估
根據以上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對萬全鎮生態文明建設現狀進行指數評估。評估結果見表5。
從上述評估結果分析,2017年萬全鎮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指數WQECI=0.47,處于生態文明建設啟動階段。這說明,從生態文明建設的宏觀層次上看,目前萬全鎮的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完成準備期的調整,處于啟動階段,各領域的建設發展開始朝著生態文明的方向轉變[11]。
從一級指數看,2017年萬全鎮生態文化、生態機制、生態經濟、生態環境這4項指數本別為0.31、0.52、0.53和0.49,其中生態文化處于準備階段,其他指數則處于啟動階段。可見,相對于其他指數而言,目前萬全鎮生態文化方面建設方面距離生態文明要求還有較大距離,群眾生態意識還亟待提升。
從二級指數看,2017年萬全鎮10項二級指數中有宣傳教育(0.28),公共參與(0.32)和機制政策(0.36)還處于啟動階段,而投入保障(0.74)則處于發展階段;其他二級指數則處于啟動階段。可見,目前萬全鎮環保物質投入力度較大,但是在一些“軟件”上的投入還不夠,特別是宣傳教育設施和機制政策方面的投入,從而導致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相對不足。
從公眾關注的社會關注指數看,2017年萬全鎮的綠色發展指數、環境民生指數和和諧文明指數分別為0.56、0.43、0.40,均處于啟動階段。但是,相對而言,萬全鎮目前仍然處于一種以粗放式增長為主要發展模式為主的社會發展階段,總體發展格調仍然是“重發展、輕生態”,因此區域環境民生和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相對滯后于經濟發展步伐。
參考文獻
[1]孟宜林.美麗鄉村背景下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D].福建:福建農林大學,2016.
[2] 趙明霞.我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建構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大學,2016.
[3] 房安文.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框架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09.
[4] 成金華,戴勝,王然.縣域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其應用[J].環境經濟研究,2017(4):107-122.
[5] 付洪良,曹永峰,于敏捷.浙江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動力機制的實證研究[J].生態經濟,2018,34(5):218-223.
[6] 齊志端.新農村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0.
[7] 張歡,成金華,馮銀,等.特大型城市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及應用:以武漢市為例[J].生態學報,2015,35(2):547-556.
[8] 邱建輝.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與評價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大學,2014.
[9] 劉海英,尚晶,王殿武.中國省際節能與環保一致性及影響因素研究[J].資源科學,2018,40(12):2438-2450.
[10] 牛敏杰.基于生態文明視角的我國農業空間格局評價與優化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6.
[11] 黃勤,曾元,江琴.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進展[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5(2):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