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代月 張華 華春林


摘要 基于江油的實地調查研究,利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農業文化遺產認知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定量分析。從研究結果來看,農戶受教育程度、是否關注和討論國家大事以及社會新聞對農業文化遺產認知程度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由于農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遺產保護政策宣傳及實施不到位,農戶整體認知意識層度低導致對江油辛夷花農業文化遺產的關注度不高。因此,應采取積極舉措轉變農戶的認知水平,完善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增強對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增強農戶的認知程度,并最終影響其行為,從而達到保護江油辛夷花傳統栽培體系的目的。
關鍵詞 農業文化遺產;江油辛夷花傳統栽培體系;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S-9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2-0274-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2.076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Jiangyou,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gnition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ural households education level, whether they pay attention to and discuss the state affairs, and the social new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ognition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Due to the low level of farmers education, the lack of publicity and implementation of heritage protection policies, and the low level of awareness of farmers overall cognition, the attention to the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of Xinyi flower in Jiangyou is not high. Therefore, posi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hange farmers cognitive level, improve 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enhance the protection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enhance farmers awareness, and ultimately affect their behavior,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system of Jiangyou Xinyi flower.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Jiangyou Xinyi flower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system;Influence factors
農業文化遺產是“人類智慧和人類杰作的突出樣品”,它最早起源于歐洲,學者們對遺產地的分類除了一般意義上的農業文化與技術之外,還包括歷史悠久、結構合理的傳統農業景觀及農業生產系統[1]。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起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保護項目,旨在對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脅的傳統農業文化與技術遺產進行保護[2-4]。在我國學術界對農業文化遺產內涵的研究中,研究成果最為突出的學者是閔慶文,他將農業文化遺產的定義為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5-7]。并且從動態保護、法律政策、保護發展和實踐探索等方面總結了近幾年開展的農業文化遺產的基礎性研究工作與取得的成效[8]?,F有文獻顯示,學者們從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體質和方法兩個方面進行探討,提出了保護農業文化遺產的措施[9-10]。也有學者從生態學、管理學、社會學等角度分別對會稽山區、紫鵲界、萬年稻等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進行了探討[11-13]。
近幾年,從中央一號文件來看,我國對“三農”政策的重視與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因此人們越來越重視農業及其可持續發展、自然農業文化遺產研究及保護實踐[14]。然而隨著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城市文化思想對農村傳統文化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影響了農業文化遺產的生存環境,影響了當地農戶對農業文化遺產的認知,使其保護開發陷入誤區,傳承和保護面臨困境,因此加強對農業文化遺產的認知工作迫在眉睫[15]。
2014年四川江油辛夷花傳統栽培體系被評選為我國第2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李白文化所承載的地方文脈與傳統文化歷經滄桑的見證,具有豐富的地域歷史內涵和地域文化特色,極具考古價值、旅游價值和開發價值[16]。鑒于此,筆者以江油辛夷花傳統栽培體系作為研究對象,在農業文化遺產地采取調查問卷方式對江油農戶辛夷花傳統栽培體系保護的認知態度進行調查研究。通過logistic回歸模型,對農業文化遺產認知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定量分析,有利于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進一步拓展,為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環境因素的影響:是否關注和討論國家大事、社會新聞對農業文化遺產認知程度具有顯著影響,這與電視媒體對農業文化遺產知識大力宣傳的效果有很大關系。
由表6可知,是否知道江油辛夷花是農業文化遺產,其中17.5%的農戶知道,然而82.5%的農戶表示不知道。這說明大部分農戶對江油辛夷花傳統栽培體系認知程度不高。從農戶文化程度的普遍偏低、遺產保護政策宣傳及實施不到位等方面,導致對江油辛夷花農業文化遺產關注度不高。最后,總結出農戶對江油辛夷花農業文化遺產認知度整體偏低。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該次調查共發放823份問卷,有效問卷797份,問卷有效率達96.8%;其中對江油辛夷花傳統栽培體系的認知有139人,認知率為17.5%;由此可見,大部分農戶對江油辛夷花傳統栽培體系認識不足,因此當地對該農業文化遺產的宣傳力度亟需提高。
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法對影響農戶認知因素進行研究得知:主要影響的是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其中個人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對農戶認知顯著影響,而環境因素中是否關注和討論國家大事、社會新聞對農業文化遺產認知程度最為顯著。
3.2 討論
3.2.1 遺產保護政策宣傳及實施不到位。
雖然現階段當地政府出臺了遺產保護政策,但是地方工作人員沒有將遺產保護政策進行積極的宣傳,具體的措施并沒有執行到位,使得大多數農戶對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認識不全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需要加強遺產保護宣傳工作,使農戶對江油辛夷花傳統栽培體系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并采取積極舉措轉變農戶的認知態度,如政府及相關部門可經常性組織或舉辦弘揚辛夷花文化的大型民間文藝活動吸引人們參與其中,增強農戶對江油辛夷花傳統栽培體系的了解;政府部門利用網絡多渠道對江油辛夷花傳統栽培體系進行積極宣傳;舉辦對辛夷花藥用及食用功效的講座或論壇,拓寬農戶對辛夷花功效的理解;完善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增強對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途徑。通過增強農戶的認知程度最終影響其行為,以實現對江油辛夷花傳統栽培體系保護的目的,并且加大監督力度,促使具體的措施得到有效實施。
3.2.2 農戶對江油辛夷花農業文化遺產認知意識層度低。
崔峰等指出了社區居民的感知能較真實地反映所在地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狀況及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17]。遺產地居民是江油辛夷花農業文化遺產發展的重要參與者,他們的行為與意愿對于此項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當地大部分人由于受教育程度、思想觀念、社會環境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對于這項工作的接受程度參差不齊。在江油辛夷花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中農戶是主角,在江油辛夷花農業文化遺產動態保護系統里,農戶參與其中是核心。制定社區環境保護規章制度、賦予居民參與旅游開發決策權等是解決問題的關鍵[18]。因此加強農戶對遺產認知意識,以便更好地保護與利用農業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 PRENTICE R.Tourism and heritage attraction [M].London:Routledge,1993:39.
[2] ?LI W H.Agroecological farming systems in China[M].New York:Parthenon Publishing Group,2001.
[3] PIMENTEL D,ACQUAY H,BILTONEN M,et al.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sts of pesticide use[J].BioScience,1992,42(10):750-760.
[4] FAO.GIAHS.Pilot systems and sites [EB/OL].(2009-05-27)[2018-12-20]http://www.fao.org.
[5] 閔慶文.關于“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中文名稱及其他[J].古今農業,2007(3):116-120.
[6] 閔慶文,孫業紅.農業文化遺產的概念、特點與保護要求[J].資源科學,2009,31(6):914-918.
[7] 閔慶文,曹幸穗.農業文化遺產對鄉村振興的意義[J].中國投資,2018(17):47-53.
[8] 閔慶文,張碧天.中國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研究進展[J].農學學報,2018,8(1):221-228.
[9] 李明,王思明.農業文化遺產:保護什么與怎樣保護[J].中國農史,2012,31(2):119-129.
[10] 葉麗麗.四川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現狀及對策探析[J].南方農業,2018,12(22):74-76.
[11] 王斌,閔慶文,杜波,等.會稽山古香榧群農業文化遺產生態服務價值評價[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3,21(6):779-785.
[12] 敬靜芬.紫鵲界梯田居民地方依戀與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4.
[13] 陳章鑫,林海,應興華,等.萬年稻作農業文化系統的開發、保護及發展對策[J].中國稻米,2012,18(6):23-26.
[14] 施維,劉振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頂層設計:中央農辦主任、中央財辦副主任韓俊解讀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18,30(5):3-5.
[15] 他淑君.安溪鐵觀音農業文化遺產非使用價值評估與保護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7.
[16] 熊瑛.江油辛夷花傳統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4(12):32.
[17] 唐曉云,秦彬,吳忠軍.基于居民視角的農業文化遺產地社區旅游開發影響評價:以桂林龍脊平安寨為例[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0,30(3):461-466.
[18] 崔峰,李明,王思明.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研究:以江蘇興化垛田為例[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23(12):15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