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劉艷麗 張國棟
摘要:在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菏澤市職業教育要想發展,就必須樹立正確的職業教育觀,借助城市迅猛發展的契機,帶動教育的進步,通過各職業院校的不斷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輸送高質量的建設人才。文章就今后發展菏澤市職業教育的策略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菏澤市職業教育;職業院校;職業教育發展
菏澤市人口眾多,職業教育發展相對落后,勞動者的綜合素質普遍不高,低水平的勞務輸出在勞動力市場中始終占據較大比重。《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把職業教育列為我國當前教育發展中的重點。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來促進經濟發展,成了今天的共識。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不斷重視,菏澤市委市政府也把職業教育的發展列為了工作的重點,如何通過發展職業教育以帶動勞動者素質的提升,成為當前熱門的話題。針對菏澤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特點,文章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建議。
一、大力宣傳國家政策,引導民眾形成正確的職業教育觀念
當前我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但是,菏澤地區職業教育觀念遠遠落后于各經濟發達城市。受應試教育觀的影響,普遍存在重文輕用的現象,傳統落后的擇業觀始終影響民眾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因此,大力宣傳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方針、政策,提高民眾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職業教育觀,認清職業教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勢在必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舉措,主要包括:黨的十八大報告(2012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檢查職教法實施情況的報告》(2015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年)、李克強總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批示(2016年)。2018年4月,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明確了職業學校和企業可以結合實際,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7種形式的合作。辦法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舉辦或者參與舉辦職業學校,設置學生實習、學徒培養、教師實踐崗位。這些政策和法規為職業教育、職業培訓指明了方向、明確了政策、提出了要求,是職業院校改革和發展的法律和政策保證。就業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實施將促進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有國家方針政策的支持,各職業院校也要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加大宣傳力度,使學生擯棄錯誤的擇校觀和擇業觀,并傳播積極輿論,提高社會民眾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同時,職業院校學生也要肩負起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獻身的歷史重任。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盡快營造有利于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社會輿論氛圍和學校環境。另外,國家在職業教育上的財政支出比例也不斷增大,從2014年起,中央財政在整合現有項目的基礎上啟動實施了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并繼續引導和支持地方政府落實好職業院校在校生資助政策。2015年6月22日發布的《菏澤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教育財政經費增量要向職業教育傾斜”。要求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多渠道籌措和增加職業教育的辦學經費,并提供法律、政策和制度保障。在良好的氛圍下,通過各種資助,職業教育為貧困學生提供了繼續接受教育、素質提升和獲得一技之長的機會,各職業院校提供的勤工儉學崗位和頂崗實習制度使學生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增強了其專業技術能力和社會認知能力,為畢業生走上社會起到了引領作用。隨著社會上眾多媒體對正能量的傳播,很多職業教育培養的先進人物涌現出來,使民眾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也就消除了職業院校學生對高考失利或無緣高考的自卑感,重拾自信心,對自身有了新的認識,更有利于他們的學習和發展。
二、城市的迅猛發展,為菏澤職業教育提供了保障
菏澤,自然資源匱乏,工業基礎薄弱,作為魯西南的門戶,經濟發展長期處于山東的末端。菏澤經濟的落后有歷史原因也有地理因素,關鍵在于思想的落后。隨著山東省政府啟動“突破菏澤,加快發展”戰略,菏澤崛起,建設四省八市交界處科學發展高地,是山東省委對菏澤發展的要求。國家和山東政府對于菏澤的支持從一大批基礎設施和大項目的落地開始。菏澤機場、京九高鐵、魯南快速鐵路客運通道、德上高速的建設使菏澤交通網絡得到發展,山東東部產生轉移,山東城市結對扶貧政策的實施,中原城市群規劃的出臺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讓菏澤迎來了嶄新的發展空間。隨著物流園區“落戶”菏澤,還會輻射周邊城市,成為魯西南最大“無水港”。菏澤企業東明石化、玉皇化工、洪業化工入圍國家企業500強,富士康的建成給菏澤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菏澤牡丹區鄆城縣入選返鄉創業國家級試點。城市經濟的迅猛發展,勢必將改善菏澤職業教育在民眾心中的地位,將有更多的,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陸續關注菏澤的職業教育,報考菏澤的職業院校。另一方面,菏澤本地的考生流向外地的幾率將大大降低。除了吸引更多生源,社會進步經濟的發展也會為畢業生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和工作崗位。
三、職業院校以改革求生存,促發展
(一)加大招生宣傳力度,以就業促招生
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進入職業院校的學生大多是被普通高校拒于門外的,學習成績較差的一部分,家長和學生選擇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學有一技之長,具有謀生的能力。這就決定了職業院校要想吸引生源就必須在就業上下功夫。職業院校與市場相融合,打破了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壁壘,以市場需求為引導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技術培訓,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形成良好的招生局面。
(二)建立健全就業服務體系
職業學校要根據社會勞動力需要的不斷變化,來設定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市場需要進行專業設置。通過加強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各職業院校要加強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建立健全畢業生檔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為畢業生及時提供信息服務,幫助畢業生準確擇業。對于以往畢業生進行跟蹤,為他們融入社會提供幫助。就業工作做好了,學校的社會形象和知名度就會提高了,學校就能得以生存和發展。
(三)加強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質量
教學改革是學校發展進步的動力。職業教育要在市場瞬息萬變的今天獲得了生存和發展,必須進行教學改革。首先,學校要通過市場調研,跟蹤市場需求,根據自身的辦學能力和社會需求,不斷調整和優化專業設置,調整課程結構,使人才培養方案和市場需求相銜接。其次, 鑒于職業教育重實踐的特性,增加實訓設施投入,提升實踐教學質量。建設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訓教學的場地,增加學生參加實踐動手的機會,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避免一味地紙上談兵。另外,還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校的教學質量決定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其教師既要懂專業理論,又要懂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 。各校應因地制宜,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切實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同時先進有效的教學評價模式也是促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隨著信息化不斷發展,建立資源共享平臺,利用數字化校園完成教學資源的共享。堅持“合作交流、資源共享、互利互惠、多方共贏”原則,加強校校合作甚至是國際合作,對內可以制定決策對,外可以加強交流,增加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方艷.鄉村振興戰略下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發展路徑研究——以廣東省河源市為例[J].河北職業教育,2018,2(5):5-8.
[2] 李紅,李保勤,李凌楓.菏澤市職業教育集團的運行現狀及其發展對策[J].職業通訊,2017,(23).
[3] 馮春英.菏澤市職業教育的現狀與發展對策論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10):19—29.
[4] 劉婕.農村職業教育專業發展困境與對策[J].河北職業教育,2017,1(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