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龍 薛彬
摘要:現代的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因此強調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中心,通過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從而實現班級團隊建設管理。在班級團隊建設管理的過程當中,作為班主任應當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地進行學習體會學習所帶來的樂趣,從而實現自主管理。本文就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班級團隊建設管理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班級團隊建設管理;有效策略
班級管理作為學校管理的重要基礎,其管理的整體質量決定了學校的教學秩序以及教學質量,因此在高職院校進行班級團隊建設管理尤為重要。每一個班級都應當有一支優秀的團隊,通過齊心協力來提高班級的整體素質,而作為班主任、輔導員也應當樹立良好的形象,制定準確的班級目標,發揮學生能動性,從而推動班級整體的良好發展。
一、高職院校班級團隊建設管理的意義
近年來,高職院校不斷擴招,學生數量逐步增多,學生管理人員不足,管理力量相對薄弱,學生的素質更是層次不齊。因此如果一味地按照普通院校的管理方式是行不通的,我們應當緊跟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腳步,將學生的管理當作一項系統的復雜的工作,只有真正的樹立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學校管理觀念,不斷地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和團隊協作能力,健全學生各方面的人格,才能不斷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高職教育得到可持續的發展。通過班級團隊建設能夠有效地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在提升綜合人文素質教育的同時,也挖掘了每一位學生的內在潛力,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班級構建成一個凝聚力強且健康發展的集體,從而推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因此高職院校班級團隊建設管理有其獨特的意義[1]。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的一些班級的管理比較重視“剛性管理”而忽視了班級團隊建設管理,班級的管理以老師的主觀意識和各種繁瑣、教條化的管理制度為主,對學生的行為和學習管的太多太死,只是注重班級的表面紀律,忽視了班級內部的多樣性,不注重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這種管理難以讓學生真正的服從,導致老師在和不在兩個樣,缺乏自覺和自律性。班級團隊建設管理理念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打動學生的心靈,來激發學生內心的學習動機,誘導情緒,使學生對學習有相對積極的心態。
二、高職院校班級團隊建設管理的策略
(一)開展班級活動
高職院校班級團隊建設管理,需要通過各項班級活動實現,這不僅僅應當包括班級的教學活動,還應當包括課外的實踐活動等等。因此作為教師,應當組織學生參與各項活動,在活動的過程當中給學生足夠的自由,使其在體驗學習樂趣的同時,實現自我管理,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同學和教師,因此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等方式,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從而引導學生實現自主管理[2]。例如作為教師,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班級拓展活動或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并發表自身的意見、建議,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實現班級團隊建設管理。
(二)評價標準多元化
在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作為教師應當更加的注重學生的發展性的評價。我們不應當僅僅關注學生的個人成績并對其進行評價,還應當綜合的參考學生在班級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態度。隨著新課標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我們應當改革評價的標準和內容,這種僅僅依靠學習成績來進行學生評價的方式應當被摒棄,我們應當以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評價的根本目的,從而有效的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發展和提升。因此在引導學生走向自主管理,實現班級團隊建設管理的過程當中,我們應當不斷地豐富評價的方式和內容,在進行學生評價的過程當中,注重多層次多角度的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活動的積極性,充分的發揮每位同學的長處,最終實現班級團隊建設管理。
(三)將班級管理的機會留給學生
學生實現自主管理與班級干部團隊建設是密切相關的,只有班級干部正確的起好帶頭作用才能夠使得班級更有團體性,減少了學生之間的矛盾,使得班級的團隊精神得到更好的升華。在建立班干部隊伍之后,教師引導多次的組織班級干部制定有關的管理方案,共同的為引導學生自主管理做出努力。與此同時,建立班干隊伍也能夠有效地通過班干部的作用來影響學生,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普遍都是由班主任帶頭,或是將一些瑣碎的工作交給班委,很少會有機會使得學生真正的參與班級管理,這也為引導學生走向自主管理的時間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很多學生對于班級的管理缺乏自信心,因此作為班主任,我們應當將更多的機會留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為引導學生走向自主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在班級拓展訓練或者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要注意發揮班干部的作用,活動的組織、策劃、實施由班委集體商討,這樣既能夠鍛煉班干部的組織、協調能力,還能夠增強班委的向心力、凝聚力。我們還可以通過采取班干部輪換的方式,提升學生進行自主管理的自信心。首先我們可以用選舉的方式獲得每一位同學的申請。其次,班主任可以要求每一位申請的學生做一番演講,可以說說自己對這一崗位的認識,或是以后將怎樣為大家服務,最后由學生進行投票,每一位班干部的限定為一個學期,下個學期再重新選取班干部。這種輪換制度有很多好處,例如班干部是同學自愿選出來的,因此學生也更加樂意服從他們的管理。除此之外,班干部相比較教師而言,與學生之間有更多的了解和交流,他們更能夠明白班級內部的大小問題,再者,無論學生能否獲選,對他們個人而言,有很大的幫助,在提高自身自信心的同時,也會積極的主動參與到班級事務中來,從而提高班級的整體管理水平。
(四)加強校企合作,將企業文化融入班級
班級文化是指一個班級內學生共同形成的價值觀、學習觀、行為習慣的總的體現,班級文化能體現一個班級的學習精神和總體面貌,是一個班級的班魂,對學生具有引導、約束能力,無形的教育著學生。高職學校通過加強相應的校企合作,建設良好的溝通平臺,將企業文化帶入班級的建設中,形成良好的職業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和習慣,可以開展多種社團活動及學?;顒?,安排企業人員進行講座,通過講述創業、從業的真實事跡來感染學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傳播途徑,如校園廣播,校報,宣傳欄等進行企業文化的宣傳,使學生對企業文化有逐步的認識。
(五)完善班級管理制度
班級規定和制度是進行各項教學活動的首要條件也是重要保證,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引導學生一起來完善班級班規,并且要求學生通過遵守班級班規,從而實現自我的管理。通過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可以從學生個人以及班級的集體角度出發有效地規范學生的行為,除此之外,我們應當嚴格的執行相應的班級班規,每一階段都要進行考核評價,在制定班級班規的過程當中,作為教師也應當多方面的結合學生們的意見。這樣才能夠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過程當中,提高對于班級班規的認同感。
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在不斷的上升,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在進行教學管理的同時,也應當引導學生實現自主管理,作為班主任、輔導員,應當充分的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組織好、開展好班級活動,發揮班干部的作用,從而更有效的實現高職院校班級團隊建設管理。
[參考文獻]
[1]王友華.網絡環境和大學生班級管理中的團隊建設[J].文教資料,2018(31):133-134+117.
[2]裴啟超.基于核心素養的班級管理團隊建設[J].江蘇教育,2018(07):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