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
摘要:思想安全是一個國家和地區主流思想地位不被侵犯、自然人和社會團體既有思想不受侵蝕和妨礙的權利。新世紀以來,我黨我國思想戰線和思想領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已經危害到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尤其是各類學校應該十分重視思想安全問題,這是因為: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思想安全是行為可控的條件;思想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思想安全關系到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民族的前途命運、人民的幸福安康;思想安全的地位高于人身安全和財物安全;利益問題,要么是思想問題,要么是以什么思想指導而產生的問題。思想安全問題,終歸還是思想認識問題、意識形態問題。
關鍵詞:思想;行為;思想安全;行為控制;意識形態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思想戰線和思想領域出現了一些問題,思想安全問題凸顯。主要表現在:一是各種邪教組織[1]粉墨登場,混淆視聽,禍國殃民,如法輪功、全能教;二是各類激進組織和跳梁小丑配合境外反動勢力,利用宗教問題、民族問題、利益問題,激化矛盾,小范圍開展各種暴恐活動,造成局地人心恐慌;三是境內外各種宗教勢力空前活躍,中國大陸信教群眾呈爆發式增長,高校學生思想安全面臨嚴重挑戰;四是個別別有用心的人在境外敵對勢力的操控指揮下,對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說三道四,甚至采取各種手段進行歪曲、顛覆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企圖造成思想混亂和流變;五是西方自由化思想的侵蝕以各種新面目呈現,繼續毒害青年一代,國內也有一小撮親西方的鼓手、喉舌、寫手、所謂的公知、網絡大v,不斷鼓吹、美化、夸大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造成廣大人民群眾思想上的波動。前述種種表現的共同特點是企圖造成思想認識上的混亂、模糊、顛倒,引發思想異動和思想安全問題,顛覆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國各項事業的指導思想地位,進而引導行動,危害我黨和我國人民開創的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的良好局面。
“思想安全問題……其一,思想是否能正確認識、順應生活法則,從而是否具有真理性。……其二,是否具有引導人創造條件運用生活法則,實現支撐人健康生存發展的功能。”思想安全實際上是由思想對人的積極功能保障的,這種保障的底線,則是思想對人功能的無害性。[2]
思想安全,是一個國家和地區主流思想地位不被侵犯、自然人和社會團體既有思想不受侵蝕和妨礙的權利。思想的安全,重于人身安全和財物安全,不論是高校教育工作還是其他黨政工作,理應將思想安全作為重要課題和重點工作。
一、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思想安全是行為可控的條件
人的內在思想決定人的外部行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和動力。人之行為,都受制于某種思想。有正確的思想才有正確的行為,有積極的思想才有積極的行為。培根在《習慣論》中寫道:思想決定行為。
人之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指引人的行為和行為選擇。馬克思主義無疑是科學的哲學,是引導共產黨人和無產階級取得政權、治理國家的指南;從個人角度說,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就有什么樣與之匹配的個人行為。基于此,思想的式樣決定了外部行為的樣式、尺度和邊界;正是因為思想安全,決定了行為安全;思想的異動,必然導致可控的行為不能被預見,成為不可控,從而引發對個人和社會不利的外部行為。
思想之安全,還在于思想的與時俱進,契合時代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共產黨人歷來重視理論發展和創新,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經濟社會結合,呈現出不同時代、不同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從而引導中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中國共產黨在斗爭過程、建國過程、建設過程中,思想不安全、不穩定帶來的波折、苦難和損失也不在少數。
正因為如此,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政權的打擊和顛覆.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和平演變”,很重要的一個選擇就是動搖民眾的認知、誘導青年人、宣揚西方民主、培植代言人等,思想的動搖和異動是其先導和重要手段。
二、思想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思想安全關系到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
從思想上建黨,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要原則。黨的思想建設就是黨為保持自己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而在思想理論領域所進行的一系列工作。黨的思想建設的基本內容和主要任務,是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改造和克服黨內一切非無產階級思想;對黨員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教育,保證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行。
黨的思想建設始終是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帶動其他方面建設的根本性建設,其實質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領導,保持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的高度一致和黨的先進性。黨的思想建設的目標,一是確實保證思想的積極向上,保證思想的先進性和與時俱進;二是切實排除一切非馬克思主義思潮對我黨、我國人民的侵蝕和誤導;三是杜絕既有正確思想被刪減、篡改、覆蓋。總體上,黨的思想建設的目標就是確保既有思想的安全和思想理論的創新。
確保思想安全和思想的先進性,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武裝全黨和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建設和全部工作中貫徹和遵循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并增強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擁護黨的綱領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其實質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作為社會主義各項工作的指導思
想地位,在于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領導并提高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核心在于保持中國共產黨思想的先進性。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中國人民長期實踐探索的歷史必然,是用我國憲法的規定確立下來的最終成果和認識,也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決定的。離開了思想安全的保障,動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盲目信從西方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主張,要么是思想上不成熟,要么是別有用心,必然使我黨我國人民既有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處于不安定狀態,必然導致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不到貫徹執行,也必然導致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動搖,動搖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最終使中國處于分崩離析和動蕩中。
新中國成立以來,資產階級的政客、思想家和鼓手,時刻不忘顛覆社會主義政權,時刻不忘對社會主義中國進行和平演變,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推行資產階級的所謂民主,推廣資產階級所謂的自由,推行資產階級的兩黨制或者多黨制,終極目的無非是通過思想灌輸和認同動搖我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的思想基礎。
可見,明辨是非、確保思想安全、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的建黨理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不動搖,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思想安全問題是意識形態問題,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民族的前途命運、人民的幸福安康
思想指引著行為的方向,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思想波動、嬗變,必然引起行為偏離既定方向和目標;思想的不安全、不穩定,必然引發社會問題。
我們對實際問題的看法和態度片面、偏頗、不正確,就會成為思想問題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實際問題。產生思想問題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有實際問題的存在,再是不能正確認識、對待存在的實際問題等。思想表現有多層次,其中深層次、根源性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思想是否安全,決定了三個層面:
l、為的異樣。思想不穩定,思想處于不安全狀態,由于指導方向出現問題或者異動,必然導致行為的異樣和不可控:人民公仆將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蛻變為為一己私利中飽私囊者,導致權力的異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也將淪落為受人唾棄者;個人因為思想波動、異化而導致行為的樣式發生改變。教育、醫療衛生等事業單位演變為營利機構,也是某一階段國家領導人的思想和看法的改變而導致的。
2、罪的可能。個人和群體的思想異化嚴重,在利益選擇問題上不正確、大是大非問題上站位錯誤而成為人民的對立面:因為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加重,導致行為的嬗變,成就了罪的可能。
3、意識形態。受到國外敵對勢力控制和引誘的個別人,如所謂的公知、網絡大V也會引起大眾認知的錯誤和模糊、誤導和蠱惑民眾,對我國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造成影響;況且位居高位的官員,若受到西方勢力的控制和蠱惑而成為其代言人,其對國家、社會、民族的影響可想而知。這也是執政黨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的原因。
目前,我國社會面臨著境外宗教勢力的極力滲透,致使信教群眾數量非正常劇增,尤其是廣大農村的青年人及各類高等學校的學生,導致受社會主義教育多年的青年其思想從科學走向愚昧甚至反動,無疑是教育面臨的問題和培養成果的嚴重損失。
四、思想安全的地位高于人身安全和財物安全
確保人身安全和財物安全是各級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工作的重點,但思想安全問題往往被忽視。事實是,思想安全高于人身安全和財物安全。
1、思想安全問題往往波及政權、社會穩定,而人身和財物的損害范圍往往是個人和集體
思想是否安全,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政權的更迭。人類歷史上,思想的推陳出新往往是大革命、大變革的前兆和基礎。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奠定了基礎,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啟蒙運動是法國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啟蒙運動是繼文藝復興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啟蒙思想家們以“法”為中心,有力地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和精神支柱——天主教會,描繪了未來“理想王國”的藍圖,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3]。啟蒙運動思想家們共同吹響了法國大革命的口號,為即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被推翻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曾感嘆:“是伏爾泰和盧梭滅了法國”。引發世界制度版圖大變動的十月革命,也是在思想引領下成功的。列寧在《四月提綱》中明確提出無產階級應當奪取政權,實現社會主義革命,從而為十月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而新中國的建立,無疑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勝利。
人身安全和財物安全,往往僅僅涉及公民個人或者少數人,其波及范圍顯見要比思想安全小得多。
2、思想安全的損害往往是不可估量的,而人身和財物的損害往往是可以計算的
思想的異動甚至走向邪惡化,其影響范圍是相當廣泛的。如在“法輪大法”邪惡思想的誘惑、裹挾下,受眾波及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國家、社會等產生了一定沖擊,目前在個別邪惡國家和地區仍然頻繁活動,對國家和社會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而人身和財物的損害,其范圍小得多,損失也往往是可以計量的。
3、思想損害的撥亂反正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人身和財物的損害的救濟與回復時間相對較短
因為思想本身具有的可復制、傳播,影響范圍顯然要大得多;而民眾一旦接受某種思想,往往是難以改變的,甚至深入人心而根深蒂固。因此,人們的思想一旦被刪改、異化,其修復過程是漫長的,甚至反復。人身和財物的損害無論是范圍,還是周期,都是相對要小。
五、一切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利益問題。利益問題,要么是思想問題,要么是以什么思想指導而產生的問題
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認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馬克思指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5]。人的任何行為背后,總是隱藏著各種利益關系;思想離開了“利益”,那就準保出丑。
人之行為、人之行為選擇,無疑都是某種思想指導的結果,沒有無動機的行為,無論是國家行為、集體行為還是個人行為,概莫能外;就思想本身而言,“思想”也是思想的結果,是人之認識水平的結果,是接受“思想”呈現出的結果,無論群體還是個人。
法學家們認為,利益的變化決定了法的產生與演變,決定了法的運行的各個環節和方面。這種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什么利益是恰當的?什么利益是需要支持的?什么利益應該受到保護的?這些問題,往往都是思想問題;即便法的運行的各個環節涉及到的利益問題,也是在什么樣的思想指導下進行取舍的問題。
新中國的四部憲法對個人財產的保護,恰恰反映了不同時期領導人對個人財產保護思想和選擇。
總之,因思想安全的重要地位和影響,社會主義國家和執政黨面臨西方強大的思想攻勢和“和平演變”,理應十分關注思想安全、思想穩定、思想創新工作,確保馬克思主義及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作為社會主義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不動搖,堅決抵制和消除非馬克思主義思想和思潮對我國各項工作的侵擾,尤其是做好廣大黨員以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思想安全工作,具有深遠和重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http://news.e23.cn/content/2014-06-09/2014060900442.html,中國公布20個活躍邪教組織。
[2]肖士英:《思想安全的信念基礎及其缺失根源與化解條件》,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5月,39卷第三期。
[3]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
[4]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