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瑯
[摘要]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本文將探索在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合作學習如何成為課堂常態,教師究竟如何正確認識、理解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關鍵詞]合作學習;核心素養;小學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合作學習倡導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核心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強調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科學習特點,讓學生親歷體驗、以學科知識為載體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形成學科核心素養,而不是讓他們成為知識接受者呢?教師究竟如何為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形成學科核心素養創造條件呢?
一、認識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
合作學習是一種主要的學習方法,它不僅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集體觀念和創新能力,激勵學生高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促進在學習共同提高
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共同進步模式,通過合作學習,基礎扎實的人可以幫助基礎薄弱的人,在這種幫助中,其基礎知識又得到了鞏固,對兩者都能提高。
(二)改善人際關系
小組學習的共同目標和相互的經常交流,拉進了他們的感情距離,使得他們能互幫互助。
(三)激勵主動學習
合作學習能使學生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參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一些問題放手讓小組合作討論,這時的學生已主動參與了學習。學生在一起自由、自主地交流、討論,營造了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因而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有效發揮各自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
(四)體現學生主體性
合作學習中,基本上是學生先個人學習理解,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整個教學過程是以學生自主能動學習為主,把學生擺在教學的主體地位。在合作討論中,學生或多或少都會得到一些結論,注意這些結論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它是學生在合作討論中得出來的。如果沒有完全解決問題,教師稍加點撥,學生對方法、結論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這其中有自己的學習成果。
(五)創新教學觀的理念的體現
合作學習中的主體學習,全體參與,加上小組討論和活動的形式,都為創新創造了極好的條件。小組討論形式的民主,寬松的氛圍,會觸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而逐步形成創新意識。
(六)培養承受能力
一個人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越高,他成就的事業也就越大。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組內真誠地合作,組織公平競爭,在合作與競爭過程中逐步完善人格,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合作學習主要方式
(一)問題式合作學習
問題式合作學習是指教師和學生互相提問、互為解答、互作教師,既答疑解難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合作學習形式。
(二)表演式合作學習
表演式合作學習即通過表演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品質,或作為課堂的小結形式,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三、掌握合作學習方法
(一)小組合作形式
合作學習的關鍵是小組成員要合理搭配,建立起積極的互動關系。每個小組成員都要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達到成效。
完全隨機分組:教師依據學號,按小組要求的人數,隨機組合形成的合作學習小組。其優勢是充分體現了公平性。不足之處是可能出現小組成員都是實力強、或薄弱的情況,不能形成能力方面的互補。
志趣分組:根據學生的同一興趣,隨機進行分組,將志趣相同或相近的學生分在同一小組中。其優勢就是相同的興趣愛好,增進小組成員間的相互依賴、促進互動。缺點是遇到不感興趣的內容,大家都不愿意去做,不利于學習任務的完成。
(二)小組合作內容
合作學習強調集體榮譽和個人責任,能充分發揮小組內成員的主體性,但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個人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必須適合每位學生參與,使學生有話講,有一定的爭論性,能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內容,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既發揚了教學民主,又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機會。
(三)小組合作時機
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內容,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既發揚了教學民主,又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機會。如在新舊知識銜接時,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動手操作、探究問題時,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四)小組合作過程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明確目標,這是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指導合作是在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后,對組員進行有效的分工合作,使學生逐漸學會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教師在小組合作中的作用為:引導、合作、參與和交流。
(五)小組合作成果
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要認真傾聽發言,及時針對發言內容進行評價、補充或質疑,補充時切忌重復。
總之,能掌握合作性學習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堅持不懈的嘗試和總結,希望我們面對困難能迎難而上,積極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