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喬琳
【摘 要】目的:探討老年慢性心衰護理中舒適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方法:回顧分析本院在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間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一般資料,并選擇同意進行實驗的84例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展開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中錄入42例患者。給予對照組患者傳統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傳統護理的同時實施舒適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進行比較。結果:本次研究成果顯示,護理前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均有改善,但實驗組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此外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實驗組明顯更優,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慢性心衰的老年患者實施舒適護理,能夠對其生活質量有所改善,同時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慢性心衰;舒適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2
慢性心力衰竭是因為心肌病、心肌梗塞、血流動力學負荷太重而導致的心肌損傷,引起心肌結構及功能發生改變,最終出現心室泵血及充盈功能喪失[1]。患者會出現無力、呼吸困難等癥狀,在臨床治療中不僅要注重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還得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2]。本次研究回顧分析本院在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間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一般資料,探討將舒適護理應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護理中的效果,現將其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本院在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間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一般資料,并選擇同意進行實驗的84例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展開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中錄入42例患者。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齡51-74歲,平均年齡(63.7±4.8)歲,實驗組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齡50-72歲,平均年齡(62.8±4.4)歲。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后未發現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護理,保持病房的通風,遵醫囑指導用藥等。實驗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主要措施如下:
1.21 心理護理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史較長,需要反復住院,這十分容易導致患者出現不適感和焦慮。此時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進行安撫,以和藹可親的語言對其進行交談,激發患者的治愈信心,使患者獲得心理上滿足感,為治療創造良好的條件。
1.22 體位護理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伴隨水腫以及氣喘現象,護理人員可以給予患者半臥位狀況,并根據患者的病情對床頭高度進行調整,體位設置應當以患者感受適宜切舒適為主。
1.23 飲食護理 而在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時,應當對患者進行攝入鹽分量控制攝入,鹽分應當小于每日五克,并且選擇少食多餐的方式進行飲食攝入,這樣有助于避免患者飲食過量的情況。在進行飲食選擇時,醫務人員應當以清淡和易消化的飲食為主,忌辛辣、油炸、油膩類食物。
1.24 吸氧舒適護理 采用無菌剪刀將一次性吸氧管減去鼻塞后放入氣管套管內套管內不應當放置生理鹽水浸潤的無菌紗布。在對患者進行吸痰操作時,需要對患者進行拍背,這樣能夠幫助患者咳出痰液。根據患者狀況對吸氧流量進行調整,通常控制在1-4L/min。患者如果存在肺心病,可將吸氧流量調整為1-2L/min。
1.3 評價標準 采用問卷形式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進行調查。生活質量中包含其心理、軀體和社會功能,滿分為100,分值越高說明質量越優。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數據均進行分析后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統計學處理,而實驗結果中,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計數資料用率(%)的形式表達,數據采取卡方檢驗,生活質量應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數據記錄,實驗結果采用t值進行檢驗,若p<0.05,則說明實驗結果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顯示,護理前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均有改善,但實驗組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本次研究成果顯示,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實驗組明顯更優,數據有統計學意義,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心衰是一種慢性疾病,長久以來病痛的折磨以及反復的發作,對會患者的心理狀態造成影響,而情緒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治療時不僅要重視癥狀是否消失,還應對其心理狀態進行改善[3]。
舒適護理的服務理念是“以患者為中心”,并將其應用到實際護理中,在實施傳統護理和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并保持和患者的溝通,對其不良情緒進行緩解,為其提供舒適、優質的護理服務[4]。
此外,舒適護理還包含體位的護理,定期為患者更換合適的體位,提高其舒適度的同時,還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5]。本次研究將舒適護理和傳統護理相對比,研究成果顯示,實施舒適護理的實驗組患者,其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傳統護理的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慢性心衰的老年患者實施舒適護理,能夠對其生活質量有所改善,同時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吳艷英,馮健飛,于偉.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衰護理中的觀察[J].當代臨床醫刊,2018,31(06):4106-4107.
陳小紅.探討對老年慢性心衰者給予舒適護理干預的作用以及相關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0):16.
姜明慧,陳麗娜,周素紅,戚慧.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衰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51):38-39.
王麗霞.舒適護理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臨床護理中的作用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2):8226-8227.
邵菊香.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質量變化特征與舒適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