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華
摘要:近些年來國企文化建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文化建設的階段,以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等作為基礎,在不斷發展中,進行創新性分析。國有企業的黨建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問題,主要是由于企業沒有重視黨建工作的落實,可能存在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失調等現象。在后續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思想理念的轉變,要求拉近群眾的關系,促進文化的融合。本次研究以國企文化建設創新作為基礎,對具體創新方式分析。
關鍵詞:黨建工作 ? 國企文化建設 ? 創新發展
國有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市場經濟取得突出的進步,企業受到國內以及國外經濟的沖擊后,企業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在整個過程中需要立足當前,以改革作為基礎,確保社會的和諧和進步。新時期國有企業的發展可能存在很多問題,傳統的黨建政治模式和新政治方式擦出火花,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從企業的具體情況入手,積極開展工作創新的途徑。
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落實很重要,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確定創新方式和要求,只有嚴格按照黨建工作流程進行,才能符合要求。以下對國有企業黨建創新的意義分析。
(一)能確保國企改革的政治方向
在當前企業政治改革的過程中,國有企業的所有制性質決定了今后的發展方向。以公有制作為基礎,涉及到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等,在企業生產的過程中,需要把握的是企業改革的具體方向,注意的是社會職能以及服務性等方面,國企按照一般化特征進行的是現代化的改革和創新,在追求經濟效益的過程中,擔負著發展社會生產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使命。廉政建設是關鍵,在企業創新中,可以進行黨建的思想指導,發揮導向作用[1]。
(二)強化對國企的監督作用
黨組織需要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整個過程中從組織角度和紀律監督等方面入手,根據黨員自身的具體情況,探究出分類管理的方式。在開放化的黨員評論機制中,進行自我機制的調整。強化黨員干部的監督,監督黨員遵守現有的要求。此外在結構性劃分、內部監督和行政監督等方面,強化對重點環節的處理,只有確保監督模式的合理性,才能不斷完善企業的廉政建設。制度創新很重要,發揮引導性作用,結合現有的生產經營情況、財務管理制度和規范的行為模式等,在黨風建設中建立健全現有的管理行為,取得一定的成效。此外黨內監督很重要,實施民主監督管理,強化黨和群眾的監督和管理,實現整體進步[2]。
(三)營造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黨建工作的基本所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深化改革是關鍵,結合現有企業管理的具體情況,企業中的人、財以及物等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凝聚力創新中,注意的是企業文化和黨建工作的協同化管理。在不同的方面實施不同的指導,人物相宜很重要,此外剛柔并濟,發揮人自身的創造性作用。在全面認知度管理中,進行防范和約束等,情境結合的方式也是黨建的核心所在。可以形成自身完善的價值管理體系,確保變革和發展的有序性[3]。
近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企業發展中面對很多挑戰,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與時俱進,實現創新。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當前工作現狀不合理,因此在后續廉政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方案的調整和落實。現狀如下:
(一)忽視了黨建工作的落實
結合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局勢而言,企業當前面臨很多的挑戰,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與時俱進進行創新,考慮到政治功能和黨建工作現狀等,形式化和表面化的工作實施是重點,針對存在的各種問題,必須盡快處理。但是當前整體關注度比較低,對黨建管理了解的少,導致對應的嚴懲措施得不到實施[4]。
(二)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背離
在當前階段,國有企業黨建工作部門設定的是企業文化部門,考慮到黨建工作創新和其他文化形式等,在實施階段存在表面化的黨政工作的現象。企業自身的文化融合管理存在問題,黨政建設難度提升。由于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是背離的,因此在創新管控的過程中,必須明確創新流程和要求,在當前基礎上發揮文化管理的優勢。由于整個過程中產生了相反的作用,企業黨建工作和文化等密不可分,必須給予一定的支撐,確保工作理論是企業文化的基礎[5]。
(三)黨建缺少立足根本
廣大受眾是黨建工作的基礎,在各項指導過程中,需要以群眾為根本,受到形式主義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可能存在人民群眾嚴重脫節的問題,在當前企業現狀管理中,必須積極參與到內部決策中,只有確保工作人員對黨建工作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立足在當前管理基礎上,貼近人民群眾的自身利益。黨建工作的積極落實是重點,如果存在創新不足或者其他情況等,勢必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黨建管理中凸顯出立足管理的根本,實現整體進步。
(四)制度創新存在滯后性
黨建工作有明確的規范和要求,在當前制度管理中,需要注意的是以文化創新作為基礎,按照制度方式的要求實施。但是在整個過程中存在嚴重的滯后性的現象,制度管理很難落實,各項政策方案存在其他的問題。在后續管控過程中要求明確的管理機制要求,如果制度滯后性得不到解決,必然對企業今后發展產生制約。
結合當前企業黨建工作創新的途徑和流程要求等可知,在后續創新和實施中需要明確的是創新管理需求,只有按照黨建模式要求落實,才能確保穩定性。以下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創新途徑分析。
(一)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理念
國有企業需要重視的是黨建工作的落實,結合黨建工作指導和創新路徑等可知,需要改變傳統的黨建理念。在企業黨建工作的重點內容分析的階段,確保主次清晰。考慮到中心思想的認知和具體情況等,黨支部工作人員必須對具體的工作內容進行掌握,結合工作安排和實際情況等,在決策階段,確保黨建工作和經濟工作背離。國有企業需要強化的是組織工作者的重視,實施黨組織內部改革和創新,只有改變傳統的黨建工作理念,才能發揮政治核心的優勢。在當前黨務創新的階段,強化自身職責的認知,不斷強化企業榮譽感,黨建工作指導是關鍵,肩負起創新黨建的責任,在整個過程中要求按照創新流程要求進行,實現文化建設。
(二)強化互聯網+的原則
互聯網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中,結合現有企業黨建指導的具體要求,在工作創新的過程中,建立互聯網+的方式,將黨建工作和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客戶端等融合在一起,實現受眾的廣泛傳遞。此外在企業黨建制度創新的階段,強化企業的轉型和改變是關鍵,適當的改變后能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在轉型過程中以互聯網創新作為基礎,強化黨建工作指導,整個過程中不受時間和空間等影響,不斷加大宣傳指導力度。在黨建工作指導中,形成良好的風氣,不斷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和進步。
(三)貫徹落實教育方式
國有企業的內部黨建教育指導很重要,需要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落實廉政建設。國有企業在學習教育的過程中,以科學化、全面化和創新化等作為基礎,積極進行總結和教育。針對國有企業的現狀,進行學習和指導,最重要的是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完善自身的黨建黨風建設,實現創新和進步。必要的情況下更新工作人員的思想,將國有企業立足社會,促進進步。
(四)強調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民族振興的基本所在,如何贏得國際競爭的戰略資源,做好人才隊伍建設是重點。在基層教育指導中,需要鼓勵創新,不斷弘揚工匠精神,此外在人才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中,以法人治理結構作為基礎,實現黨管干部的政策,企業黨組織需要明確領導干部的自身責任,在經營管理中進行專業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將工作人員培養為擁護黨的方針路線的中堅力量,使其成為先進生產管理的代表,不斷推進企業改革和創新,促進整體優勢。
結合黨建工作指導和實際要求等,在創新管控的過程中要求注意的是路徑的更新,在社會發展的階段,以黨建工作為基礎,對各項工作有新的認識。此外在黨建工作創新中,從人民群眾的根本情況出發,結合企業現有的文化創新進行路徑的創新。在互聯網+的原則下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盡量滿足根本要求,實現企業進步。
參考文獻:
[1]陳聰.傳承優勢 拓展視野 積極打造新時代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升級版——中交天津港研院企業文化建設測評結果的啟示[J].中國水運,2019,(03):32-33.
[2]宋英男,張月梅.“三培四融”提升非公企業黨建水平——基于佳木斯市東風區的調查與思考[J].經濟師,2019,(03):41+43.
[3]張治彬.核心價值觀角度談電力企業黨建與文化建設[J].低碳世界,2019,(02):327-328.
[4]陶魄.核心引領 ?同頻共振 ?創新發展 ?共創共享 ?追求卓越——南鋼卓越黨建模式介紹[J].冶金企業文化,2019,(01):13-15.
[5]王曉彥.黨建引領國企文化建設創新發展[J].企業文明,2019,(02):92-93.
(作者單位: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