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歡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將直接影響中職學生的就業規劃,中等職業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可以幫助中職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過去,在考查這門課程時,我們只從理論研究的角度入手,而不注重中職學生實踐能力的調查,檢查結果不科學,不客觀,因此,本文將分析如何改革中等職業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考試模式。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 職業生涯規劃 ? 考試 ? 改革
幫助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價值觀,提高對職業社會的認識,合理規劃和實施個人職業生涯,具有重要意義。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要求德育課的評價與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要采取多種方式,全面評價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實際表現,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理論素養和道德素質。
2018年我校組織學生參加廣東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競賽,受本次比賽的啟發,為進一步促進學生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我科組與教務處就導游專業課的期末考核進行了新的協商和討論,效果顯著。
從目前《職業生涯規劃》綜合考試模式來看,目前有許多方面亟待改進。以下就中等職業學校《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課程考試模式的改革進行了研究,希望對《職業生涯規劃》考核方式改革提出有效的建議,幫助我國中職學校對中職學生進行有效職業生涯規劃引導。
(一)重于理論,次于實踐
職業生涯規劃需要與實踐相結合,使中職學生能夠系統地認識社會,通過正確的自我認識,根據自身情況和社會,科學地制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因此,本課程注重實踐性。然而,目前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對中職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學習,課程結束后大多采用閉卷考試法。雖然獲得學生的論文成績可以直觀地檢查和接受學生對本課程的理論知識,參考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課文內容,但中職學生不能做到這一點。運用理論知識進行自我管理和控制,不能合理評價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否科學實踐,是否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和修訂。
(二)忽視課程指導
中等職業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考試的目的是評價學生對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意義的認識,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合理利用課程。目前,在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教育中,重點是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對學生在生活中是否合理地運用學習知識沒有任何評價。因此,重點只在于考察學生對課程的認知,而忽視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科學地使用課程,從而失去了指導學生日常生活行為的作用,導致《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育意義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法國文學教育家斯普倫格曾指出:“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經存在的東西,而是引導人類的創造力量,直到精神生活運動的根源‘喚醒生命和價值感。”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我們嘗試了結合的評價方法,在導游專業實行“職業成長卡+職業生涯規劃現場展示”考核方式,引導學生結合本專業的特點和個性特點,自覺提高滿足未來職業要求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努力調整和發展自己的個人,為更美好的未來而奮斗。

職業成長卡和職業規劃展示分別占50%,職業成長卡主要分為五項:社團活動、志愿者服務、才藝學習、競賽競技、才藝展示,每項15分,滿分50分直接計入期末成績。目的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求知,在探索中創新,以期讓每位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加入一個學生社團,發展一項興趣愛好,參加一次競賽競技,參與一項志愿服務,展示自己的才藝特長。
通過完成職業成長卡,學生可以在生活、學習、社會活動等方面找到自己的“閃點”,并重新認識自己、自我肯定、自我展示。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觀察人民情況,了解民意”,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參與志愿者活動,進入真實的社會情境,使學生在實踐中達到專業服務水平和自我思想道德修養,從而讓其能夠在實踐中做到專業服務水平與自我思想品德的踐行,為將來進入職場做好準備。
為了更好地在中等職業學校實施《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改革現行的課程考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但在課程方法改革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重基礎工作
做好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踐考試記錄的基礎工作,做好記錄文件的保管,以保證課程綜合評價的依據的準確性。雖然這些基礎工作表面上并不特別重要,但它確實有助于每一個中職學生在轉變過程中實現對學習的掌握,有利于創造中職學生的職業生涯,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改革步伐平穩
《職業生涯規劃》評價方法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我們需要在改革過程中積累,然后完善改革政策,一步一步是最穩定的方式。具體來說,我們可以讓中職學生在開始時對實踐課程有一個粗略的了解,然后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更詳細的實踐評估。只有做好每一個穩定的步驟,我們才能確保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真正被課程所利用。
(三)多方面合作
《職業生涯規劃》考核模式的改革,需要教師認真負責的工作、班主任日常管理的關注、學生會的密切管理、班集體的相互監督和鼓勵、學生自身的積極態度等多方面的配合,以及學生家長的熱情支持。
職業成長卡的實施離不開團委、實訓處(競賽)、培訓就業中心的支持。我們計劃在下一步與學校培訓就業中心合作,大力推廣職業成長卡,不再局限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適用于中職學生的整個職業生涯,在高三第二學期,對職業成長卡積分較高的學生還可以優先推薦實習,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職業成長卡活動。因此,《職業生涯規劃》考試模式改革不是一方的責任,這就需要各方面人員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才能真正落實對學生的職業指導。
梁啟超有云:“少年強則國強”。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對學生自我控制、樹立正確的職業前景、選擇未來就業規劃的方向具有重要作用。本課程目前的教育雖然存在一些問題,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掌握,但課程的實施是循序漸進的。改革考試模式,使中職學生真正掌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有助于他們提高自身價值,促進社會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社會。
參考文獻:
[1]董寅華.中職校“職業生涯規劃”課案例教學法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2]何仕海.探究型教學模式在中職“職業指導”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3]楊婭.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
[4]方健華.中職學生職業核心素養評價及其標準體系建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作者單位:東莞市經濟貿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