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慧平 孫艷秋 王赫楠
【摘 要】醫學信息工程專業開設的時間并不長,是醫學與信息學交叉學科,通過幾年的培養,醫學信息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基本完善,在專業建設過程中針對專業課程體系不斷進行調整、優化。
【關鍵字】醫學信息工程;專業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2;R-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5-0095-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5.045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Medical Informatiics Engineering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E Hui-ping SUN Yan-qiu WANG He-na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Liaoning 110847,China)
【Abstract】Medical Informatiics Engineering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for a long time,it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of medicine and informatics.Through several years of training,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Medical Informatiics Engineering is basically perfect,in the process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optimized.
【Key words】Medical Informatiics Engineer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我校于2010年申請醫學信息專業,于2011年開始招生,是東北三省第一個開設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中醫藥院校,目前已經經過了幾個年頭了,在這幾年中,一直積極努力的進行專業建設的相關工作,其中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一直對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優化進行研究與探索。
1 主要研究內容
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結合專業實際,將主要的必修課(理論課部分)分為三個平臺、五個課程模塊,三個平臺包括通識教育平臺、專業基礎課平臺和專業課平臺,通識教育平臺包括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學課程模塊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平臺包括醫學信息工程類和醫學類兩個課程模塊;專業課平臺包括醫學信息工程類一個課程模塊。
我校通識教育課程由學校統一安排調整,本次研究內容主要針對醫學信息工程類模塊,由于各個開設醫學信息工程的院校對本專業的課程設置及側重點各有不同,我們在調研并借鑒其他院校的同時結合我校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特點,結合教學研討會的情況,進行相關課程的調整,使學生在綜合素質、專業素養方面均有所提升,在考研、就業及創新創業等方面有明顯促進作用。
2 醫學信息工程模塊基本情況
目前我校醫學信息工程專業醫學信息工程模塊中的課程設置中兼顧了硬件類課程和軟件類課程,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課程以軟件類課程為主,硬件類課程為輔,同時兼顧了考研的要求及擴大學生的就業面。
軟件類課程包括計算機導論、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庫系統原理、計算機網絡、可視化程序設計、軟件工程、算法分析、醫學軟件設計、數據挖掘、操作系統、醫院信息系統等課程。
硬件類課程包括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信號與系統、數字醫學圖像等課程。
目前,我校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學生考研方向比較多樣,大多數需要考數學類課程,而數學類課程也為是后續程序設計類課程的基礎,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離散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開設十分必要。
3 本研究對課程的調整
在教學研討會上,教務處領導、就業單位代表、任課教師、學生代表等結合專業培養方案進行了仔細討論,充分考慮了課程的銜接、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考研及就業的需求、新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等多方面因素。結合多方比較同類高等院校醫學信息工程專業課程設置情況及畢業生反饋情況,結合我校學生培養的特色,本研究對課程的調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學時的調整:
有些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十分重要,比如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專業核心課程,是數據結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可視化程序設計、軟件工程、算法分析、醫學軟件設計、oracle數據庫應用、醫院信息系統等一系列課程的前序課程,是學生們學習的第一門語言類課程,也是學生們進行ACM大賽的基礎,原本的學時為72學時,通過調研其他院校及召開教學研討會討論,均認為這門課程的學時設置偏少,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增加其學時到90學時。
有些課程從課程體系上看,減少學時也可以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學時需要減少,包括計算機導論課程,由于現在的學生在中學階段就開始進行計算機教育,很多相關的知識在大學之前就已經完成,可以減少其學時,學時由原來的64學時減少到48學時。數字邏輯課程和數據建模課程學時由原來的72學時減少到54學時。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軟件工程課程為整體教學進程考慮,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編程能力,增加實踐學時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課程的增加刪除
本學科技術發展迅速,專業知識更新快速,有些課程內容已經知識點陳舊,對學生培養工作已經失去了支撐作用,同時本著減輕學生負擔,提高精簡課程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對于一些內容有重復,或知識點陳舊的課程進行了合并和刪減,刪除網頁設計與網站建設、可視化程序設計、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數據挖掘、電子病歷系統、物聯網應用基礎課程;為增加學生的就業優勢,突出專業特色,增加JAWA程序設計、醫學數據挖掘、醫學網站開發、醫院管理信息系統課程。
(3)豐富選修課程
醫學信息工程屬學科交叉型專業,設計的知識面十分廣泛,可以通過選修課對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學習本專業的前沿技術及其應用。
(4)開展第二課堂,通過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開展第一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第二課堂教學成為第一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將專業實驗室和大學生實訓基地作為學生第二課堂的場地,學生將在第二課堂完成學生大創項目,挑戰杯的項目,及其他感興趣的專業知識和中醫藥案例的學習,并有專門的指導教師進行指導,讓學生分組討論,一方面鞏固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對于所遇到的新的問題,提出可行辦法。
(5)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
通過多種舉措進行學生實踐教學方式的改革,包括帶領學生分赴各醫藥衛生服務單位觀摩參觀學習,幫助學生了解專業運用,鞏固專業思想;聘請院內外醫藥專家、信息技術專家舉辦信息技術或中醫專題學術講座,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創新意識;結合專業特點,開展各種信息技術技能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鼓勵并引導學生參加計算機等級、軟件工程等證書的考試;引導學生根據社會需求開展專題實踐,參與醫學信息工程的研究工作;鼓勵大三、大四學生參與專業教師的科研項目等。
本研究經過充分調研,以學生為中心,以社會需求及學生發展為導向,通過多輪不同層次的探討及反饋,充分發揮我校的特色,緊跟時代的發展,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