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音樂為載體來傳達思想感情自古就有,現如今,亦是如此,作為人們抒發感情的重要媒介,音樂給人們的生活與交往提供了諸多方便,因此,對于樂器的演奏教學而言,情感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打擊樂沒有明顯的旋律、音高,人們通常將它視為伴奏樂器,認為它沒有表達情感的功能。但事實上,雖然打擊樂與其他樂器相比情感表現并不強烈,但其表達情感的方式與內涵卻是十分豐富的。本文是從打擊樂的技巧訓練以及情感培養等方面來探析當前我國高校打擊樂教學中是如何通過演奏來傳遞情感的,從而讓學生更加真切的領悟打擊樂的演奏真諦。
關鍵詞:情感;教學;高校;打擊樂
0 前言
節奏強烈、音色獨特,演奏者運用多種手法敲擊進行音樂表演,這是人們對于打擊樂的普遍印象,對于打擊樂的表演而言,一場精彩的演出不但需要表演者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與豐富的演奏經驗,更需要表演者能夠真正領悟音樂的內在情感并真實的傳達出來,一首完整的打擊樂作品體現著表演者的全部內心世界。欣賞者在音樂作品中所體會到的音樂的美感與魅力源自欣賞者個體的情感,缺乏情感的音樂表演是毫無波瀾的,無法打動欣賞者的內心。因此,打擊樂的學習不僅要重視技巧的訓練,更要關注情感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呈現出一場優秀的打擊樂表演。
1 培養情感之重要所在
1.1 由來已久
遠古時期,打擊樂便已誕生,人類通過敲擊石頭進行交流,其傳遞情感的實際功用毋庸置疑。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打擊樂始終以一種獨特的聲音豐富著人們的生活。打擊樂的演奏是通過敲擊而發出音響的一種能夠直接、真實的傳達情感的音樂形式,在音樂中具有控制節奏、烘托氣氛等實際功用,其歷史由來已久,在時間的不斷推移與發展過程中,打擊樂以自身獨特的音樂表達能力以及多元化的演奏特色受到大眾的青睞。相比較其他樂器,以打擊樂來傳達情感顯然具有較大難度,但它卻擁有更為豐富的內涵。
眾所周知,音樂作品想要吸引欣賞者的注意力,從而產生共鳴,其關鍵所在就是情感的傳達能否打動欣賞者的內心。因此,打擊樂的表演需要表演者對作品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并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演奏效果傳遞情感。倘若演奏者過分關注演奏的技巧難度以及節奏的正確與否,反而不重視情感對于音樂作品的作用,會導致音樂的內在思想無法真實地傳遞給欣賞者,欣賞者自然無法投入到音樂的欣賞中。而在合奏中,如果打擊樂演奏者只是機械地將演奏當成工作或者任務來隨意完成,沒有投入情感,往往會影響整部作品的呈現。
1.2 發展局限
但在目前的高校教學中,打擊樂教師對于學生情感的培養還存在一定的難度,首先,在理念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高校教師對于情感教學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為只要將技術傳授即可,有些高校甚至對于打擊樂的教學課程都處于邊緣化,更不用說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其次,在高校的打擊樂教學中,教師必須是經過專業訓練的。然而,現在在部分高校中專業教師的比重貧乏,這也直接降低了教學的質量。此外,有些學校雖然具備專業教師,但這些所謂的專業教師卻不具備專業的業務能力,更不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學方法的探索,這也使得情感教育在實際教學中只能成為一句空話。再次,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傳授學生科學、正確的演奏技術,還需要讓學生勤于練習,在反復練習中獲得感悟,從而在今后的演奏中能夠由心出發。
2 各音樂要素與之關聯
世間萬事萬物皆有關聯,音樂各要素間亦是如此。在打擊樂中,情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素,它與節奏有著密切的關聯,從某種角度而言,二者是互相促進的兩個重要因素。節奏構成了打擊樂的基本框架,它在打擊樂中擁有不可撼動的關鍵位置。節奏對于情感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情感也決定著節奏的緩急變化。
其次,在打擊樂的諸多元素中,音色是辨識度最高的元素之一,依據樂器材質、大小、形制等因素的不同,打擊樂樂器的音色也各具特色,許多音樂家甚至將生活中一些隨處可見的物品,如水杯、木盆等等,甚至是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能當作打擊樂樂器來演奏,使打擊樂的音色得到極大的豐富。演奏者可通過音樂情感的變化借助不同音色的樂器來詮釋作品。例如,演奏者可以運用定音鼓或者大鼓這類大型樂器來表現憤怒的情感或者巨大的能量;而想要表達開心、愉悅的情感時往往會運用一些音色較為鮮明的小樂器,類似于木琴、三角鐵,等等。
再次,打擊樂的演奏不可能整部作品皆用一種力度演奏,它需要根據演奏者的情感需要細致處理。這類作品數不勝數,如德彪西的《大海》,一開始便以定音鼓拉開序幕,但在這里的定音鼓并不是表現憤怒的情緒,而是以弱奏開始,描繪了清晨大海海面一片寧靜的靜謐景象。而在表現憤怒情緒時,演奏者也須注意,“怒奏”并不等于一味地加大力度,力度過度反而會影響情感的傳達以及音響的美感。
3 培養情感之路徑探索
3.1 扎實的根基
任何藝術形式的呈現都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作為基礎,而打擊樂由于樂器自身的獨特性,在訓練基本功的過程中難免會覺得枯燥乏味。在這一階段,教師須對每一位學生都嚴格要求,在教學之初便要規范他們的演奏姿勢與手法,務必做到科學、正確。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雖須嚴格要求學生,但切忌教條式的教學,以免學生在體會打擊樂學習的快樂之前卻對學習產生了抵觸心理。教師應始終堅持科學的教學指導思想,在教學中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想法與感受,耐心、細致地解答學生的疑惑,重視情感在打擊樂教學中的地位,讓學生能夠真正喜歡上打擊樂的學習,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學生在演奏時才能真正詮釋作品的思想感情。在學生的手型基本穩定、技巧也能夠熟練掌握之后,教師可加強學生的四連音練習,這種練習有利于學生開腕。具體的難度調整、技術層面的訓練需要教師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精彩的音樂表演建立在演奏者精湛的演奏技巧以及真實的情感表現之下,而這些都是建立在演奏者擁有扎實的基本功,而扎實的基本功源自演奏者長久以來的勤奮練習。學生在練習中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也在練習中感悟打擊樂的學習、感悟音樂。
3.2 良好的技能
由于打擊樂樂器的種類繁多,音色以及形制也各有不同、各具特色,因此,將演奏者自身的個性以及對音樂的理解加入演奏技能的訓練當中,能夠大大提升演奏者的音樂表現力。例如,教師可以首先加強學生的節奏感,節奏感可謂是打擊樂演奏技能訓練的重中之重,在基本功的訓練之中便已設計,但對于不同的樂器其節奏感的需求也有所區別。學生還應注重語言節奏的重要性,語言是情感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徑,音樂同樣具有語言,音樂的語言不是真實的語言,可通過演奏者的身體以及節奏的律動來表現,用語言來傳達音樂情感則能給欣賞者帶來更為真實的感受。在打擊樂的音樂語言訓練中,學生可以通過敲擊樂器產生的律動以及手腕的呼吸有機融合,形成一種潛在的音樂語言,讓身體與音樂巧妙的鏈接在一起。
3.3 豐富的知識
演奏者掌握的音樂理論知識的程度對于打擊樂的學習影響頗為深遠。想要成為一名合格并且卓越的演奏者,僅僅懂得一種風格的音樂演奏顯然是遠遠不夠的,而這些往往取決于演奏者所掌握的音樂綜合知識的程度。學生可以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中了解所學樂器的歷史淵源、形制變化以及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等等,從而加深對于打擊樂的理解。然而,現在的眾多高校皆存在這樣一種現實狀況,音樂學生在專業課的表現突出,在理論課的表現卻懶散怠慢,頻頻曠課。殊不知,綜合知識、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夠極大擴充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音樂素養,學生能夠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充盈自己的音樂情感,學生還能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完成對二度創作內涵的理解。
4 結語
音樂是人們抒發感情的有效載體,它能夠極大地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情感教學在打擊樂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以及演奏水平的程度高低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學生進行打擊樂演奏的靈魂所在。每一部音樂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靈魂,它能夠給予演奏者與欣賞者無盡的美感與無限遐想,甚至能給予人精神力量。在提倡繼承傳統的當今時代,教師在教學中還應努力古、今融合,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因材施教,努力豐富學生的演奏風格與技巧,以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高校的打擊樂教學水平仍在發展階段,教師的教學更多的停留在教授技巧方面。鑒于這些問題,教師須在思想上與技術上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力求能夠培養出更多真正的音樂人。
參考文獻:
[1] 荀亮.論西洋打擊樂教學中流行打擊樂的學習與借鑒[J].智富時代,2014(12).
[2] 宋艷麗.西洋打擊樂教學中流行打擊樂的學習與借鑒[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3).
[3] 于君.打擊樂教學之我見——流行打擊樂教學中西洋打擊樂的學習與借鑒[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2012(05).
作者簡介:盧詩怡(1990—),女,山西晉城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打擊樂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