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世鑫
(山西師范大學 臨汾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職業教育中文化基礎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知識缺一不可,并且注重知識和技術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在傳統職業教育中,通過知識學習與重復性練習讓學生掌握能力、學會應用,往往效果不顯。為了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將項目式學習引進課堂,可有效轉變高職生的學習態度,化被動為主動,提升其實踐能力以及思考問題的深度[1]。文章針對項目式學習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互聯網+”探索項目式學習開展的新流程。
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的主體是學生,項目開展基于真實情景,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方法及相關職業能力等均有所幫助。有研究者將項目式學習定義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基于最終成果創造和完成的教學模式。”①Fried-Booth,D.L.Project Work[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環境中進行項目式學習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缺乏交流、合作;學習內容固定,方式單一,資源不足;進行活動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有限等。引入“互聯網+”思維的項目式學習結合網絡學習的優點,充分發揮項目式學習的優勢,打破了時空限制,豐富了學習資源,增強了交流互動,彌補了項目式學習實施過程中的若干不足。信息技術能支持解決項目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2]。“互聯網+”視域下項目式學習有如下特點。
1.2.1 問題情境逼真豐富
在“互聯網+”視域下借助網絡學習平臺,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能快速結合現實問題,提升其學習動機和興趣,為項目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1.2.2 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技術工具支持
“互聯網+”視域下的項目式學習,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及強大的技術后盾,利用最先進的網絡平臺及相關多媒體技術開展工作。
1.2.3 支持多元評價方式與管理
“互聯網+”視域下的項目式學習,倡導多元評價方式,遵循全方位的管理模式。
針對在傳統課堂教學中開展項目式學習的問題,融合“互聯網+”思維,借助網絡學習的優勢,重新考慮項目式學習的實施流程,具體流程如下表1所示。

表1 “互聯網+”視域下項目式學習實施流程表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是計算機應用技術及電子等專業的必修課。在傳統教學中,由于學生缺乏體驗與實踐,對于抽象內容難以理解,故課堂積極性、參與性不高,互動少。學生普遍反映學了該課程不知道有什么用,不能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分析本校學生特點,針對傳統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我們在項目式學習理論指導下進行改革。
第一,在推動校企合作的政策引導下,學校與專業公司平臺合作,讓學生參加實習實踐并搜集典型工作任務。使用項目學習法組織教學,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從解決問題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而認識到《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與自己的專業、實際生活以及未來工作之間的關系。
第二,結合“互聯網+”思維的課堂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互聯網+教育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互動,師生將互聯網作為知識共享的重要平臺,最大限度優化交流方式,線上線下結合更加緊密,評價方式更加多遠,加快形成以開放、共享為特征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3.2.1 課程項目、任務設計
根據在真實工作環境中搜集的典型工作任務,結合《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知識點,將課程內容按項目式學習理念進行項目式轉化,以在真實環境中的工作內容為項目來建立課程體系。納入項目式學習的應該是本課程的核心知識點,對于概念性等理論知識,以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形式提供給學生,供其選用[3]。
通過往屆學生的反饋,結合老師企業實踐的經驗,有效的教育活動應在真實環境下具體解決問題。本著企業“用什么”,學生“學什么”,企業員工“怎樣干”和學生“怎樣學”的問題進行該課程的項目設計,每個項目當中又選取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學生感興趣的典型的電子產品制作為任務,同時項目的進行是從易到難逐級遞進的,如下圖1所示。在此過程中,借助各種數字化學習資源及信息技術工具,完成課程知識的內化與遷移及建構,在進一步深化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增強了實踐技能[4]。

圖1 課程項目
3.2.2 項目制作流程
每個項目都遵循功能分析→制定設計方案→硬件電路設計→編程與仿真→產品制作的項目流程及產品開發步驟,在實現課程抽象知識內化的同時,進而達到能力的提升。
在課堂具體實施上,主要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改革。首先,基于項目成立學習小組,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其次,任務圍繞項目進行,明確學習目標。最后,設置評分標準,評價形式多樣。在具體的項目考核上,以LED產品的設計及制作這個項目為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LED產品開發,而且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問題解決等高階能力的提升。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理念,它并不排斥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完整的項目學習過程中學生首先要明確任務/獲取信息,并獨立制定計劃。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但大部分職業院校學生的相關知識較欠缺。所以,這一問題得以解決的思路仍舊是理論講解+實踐。即,在講解相應的理論知識后,通過課堂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制定計劃與方案。在計劃與方案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及時發現與解決學生方案實施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