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菲 陳娟 薛小曉
摘 要:基諾族作為我國的少數民族,其服裝承載了民族的發展和歷史進程,寄托了基諾族人民對于自身文化的追憶和傳承,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積累、重合、演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基諾族傳統服飾。隨著時代的發展,基諾族服飾面臨一次又一次的演變和發展。只有將本民族的特色運用于現代服飾中,才能更好地繼承、發揚民族文化內涵和傳統服飾。
關鍵詞:基諾族;現代服飾設計;傳統服飾;紋樣;傳承
云南省作為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民族服飾。基諾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且是人口較少的7個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民族鄉等地,居住地自然環境優美,氣候炎熱,生產活動以種植業、手工業為主。
1 基諾族傳統服飾的特點
基諾族傳統服飾特點:不同于其他的少數民族,傳統男裝較簡潔,裝飾較少;傳統男裝和女裝同樣有著獨有的特點。
1.1 基諾族男子傳統服裝
關于基諾族男子傳統服飾,上衣著裝一般為基本款式,無領無扣,顏色以黑白色為主,材質以棉、麻為主。上衣的前面比較簡單,后背正中縫制一塊長方形的紅色面料,其上繡有美麗的太陽花,以及傳說為諸葛孔明創造出來的八卦圖案。下身多是白色或者藍色的、較為寬松的、或長或短的褲裝。基諾族男子的傳統發型非常有特色,多數男子在頭頂留有三撮頭發,其中蘊含的文化意義為,中間用來紀念武侯即諸葛孔明,為其服飾背后的裝飾繡花為八卦圖案作出了一定的佐證,其余兩撮用來紀念父母,或是有左邊為父母留、右邊為自己留的含義。
1.2 基諾族女子傳統服裝
基諾族傳統女子服裝多是無領長袖、開襟款式、麻布面料的短上衣,以布條代替紐扣,上衣長度僅至臍間,凸顯基諾族女子婀娜的身材,呈現完美的身材比例。
基諾族女子傳統短上衣,上半部分用深色的自織布,其下以紅色、黃色、藍色、黑色、白色等不同顏色的布料相互穿插拼接或是鑲嵌而成,打破了上衣的沉悶感,表現出別樣的活潑。在上衣背部的正中和兩肩位置多有繡花,或是鑲嵌一條花邊,雙肩左右有時候會以繡花點綴。
1.3 基諾族傳統配飾
第一,頭飾。基諾族傳統女子的頭飾不同于其他少數民族,獨具特色。女子多是頭戴由自家制造的較厚重的布料,與服裝的面料多為一致。造型亦是別有風味,高高聳立的尖頂式樣與洛可可時期的發型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帽子的下擺長長地披在背上,多繡有彩色的十字挑花,圖案多為幾何樣式,下擺處裝飾有珠子、絨球和羽毛等做成的流蘇,元素豐富。
基諾族女子頭飾還有辨別女子婚否的作用,未婚的女子將帽子服帖地戴在頭上即可,已婚婦女則會用竹篾編成一個架子,使帽子更加高聳。
第二,耳飾。傳統基諾族男子和女子都喜歡佩戴比較夸張的大耳環,耳環眼的大小是勤勞與否的象征。女子多以空心的柱形軟木塞或是竹管、鮮花為裝飾,青年男女在戀愛時,互相贈送花束將其塞在對方的耳孔或是耳環眼里,借此傳達對彼此的愛慕之情。
2 基諾族服飾元素在現代服飾設計中應用
2.1 基諾族面料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應用
砍刀布是基諾族的基本紡織品面料,其具有本民族的起源傳說,其中一種是起源于原始圖騰崇拜,不同的條紋代表了不同的祖先。砍刀布采用古老的腰機式紡織機手工制造而成,因為用砍刀式樣的木板將紡織品中的緯線推在一起得名。最初的砍刀布以素色為主,隨著民族交流,慢慢加入了更多的色彩和刺繡手法作為裝飾。
2.2 基諾族刺繡紋樣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應用
日月花紋樣主要用于基諾族成年男子的背后裝飾,其為圓形,直徑一般為十幾厘米,其圖案以呈現放射狀的各色絲線繡制而成的,線條如同陽光的光線散發光芒,平緩的線條則溫柔似月光,周邊繡有其他的紋樣加以輔助,顯得豐富多彩。
日月花紋樣屬于比較完整的單獨紋樣,其線條流暢,寓意美好。將其完整地或是加以分解地運用在現代服飾的裙裝或是上衣上,具有較為濃郁的民族風味,且其圖案色彩豐富,顯得服裝中心點較為明顯,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且具備很強的裝飾性。
3 結語
基諾族服飾作為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表現,其承載了民族的發展和歷史進程,寄托了基諾族人民對自己文化的追憶和傳承,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積累、重合、演變,形成了獨有特色的基諾族傳統服飾。隨著時代的發展,基諾族服飾的傳承同樣面臨著挑戰,只有將民族的特色運用于現代服飾中,才能更好地傳承文化內涵和服飾文化。
參考文獻:
[1] 李當岐.服裝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 鄭健.服飾設計學[M].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97.
[3] 李昆聲,周文林.云南少數民族服飾[M].云南出版集團公司,2002.
作者簡介:井菲(1987—),女,碩士研究生,助教,從事中國少數民族服飾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