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因素在鋼琴的演奏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心理學中“想象”進行了初步的研究與分析,并將其運用于鋼琴演奏中,為演奏者提高鋼琴演奏水平提供一種有效的實踐方法。
關鍵詞:想象;鋼琴演奏
許多鋼琴演奏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在進行了刻苦的訓練后演奏水平還是不理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了演奏中的心理因素。世界著名的高爾夫球教練阿列克斯·莫里森認為,在高爾夫球比賽中心理因素占90%以上,而技巧因素只占2%。他總結了一套心理訓練方法,其中包括想象建構心理圖像等。這同樣適用于鋼琴演奏,不但能幫助演奏者找回自信,而且能夠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
1 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信息進行加工改造,從而產生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與思維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都屬于高級的認知過程。想象又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無意想象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的想象,而有意想象則是有預定目的的想象。這里我們將有意想象運用于鋼琴的演奏實踐中。
從許多鋼琴家的經歷來看,他們都運用了有意想象。世界著名的鋼琴演奏家阿圖爾·施納貝爾很少在鋼琴上做長時間的練習,有人問起這個現(xiàn)象時,他回答說“我用腦子練琴”。“用腦子練琴”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心練”,就是通過有意想象形成心理圖像,從而達到實踐的目標。有意想象不僅能提高鋼琴演奏水平,而且對增強自信心、挖掘演奏者的潛能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所有運用想象練習的人都能夠想象出理想的目標形象,構建心理圖像,正如馬爾茲所說,“大腦、神經系統(tǒng)和‘肌肉組織這套自動化的創(chuàng)造性機制,就會運用自動反饋和信息儲存指導你通向目標”。
2 想象在鋼琴演奏中的運用
在鋼琴演奏練習中,運用想象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演奏水平,而且有時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鋼琴演奏技巧的練習中,可以運用動作想象來練習。例如,在練習鋼琴基本技巧之一——琶音的過程中,需要演奏得準確、干凈、流暢。這時演奏者可以運用動作想象來構建心理圖像:想象在大指穿行的同時,手臂、手腕帶動手指迅速地從一個手位移動到下一個手位。假設是F大調的右手上行琶音,想象右手1、2、3指放在F、A、C音的位置上,在大指穿指時,重心和力量從1指向3指傳遞,并將大指送向下一組F音的位置。上述想象的是動作的全過程,也是細致的心理圖像的構建。通過這樣的想象練習,琶音的準確性和流暢性已不再困難,只要具備較好的手指能力就可以達到準確、干凈、流暢的演奏效果。
當然,鋼琴演奏中除了技巧性的技術外,更主要的是音樂表現(xiàn)中的技術,如觸鍵、對聲音的控制力等。那么如何運用想象在演奏中表達感情呢?
例如,巴赫的十二平均律《C大調前奏曲》,這首作品沒有旋律,完全由分解和弦構成,和聲微妙變化,平靜而又寬廣。要表達這樣的音樂,可以運用畫面想象進行練習。比如想象這樣一幅畫面:平靜的湖水清澈見底,倒映出碧藍天空的朵朵白云,畫面寧靜透徹,這時,想象將巴赫的這首前奏曲作為這個畫面的背景音樂,音樂會像這湖水一般靜靜地呼吸,每一組分解和弦與和聲都隨著這呼吸而變化。想象著這樣的畫面,演奏者能夠很好地控制住聲音、呼吸和節(jié)奏,從而表達出作品平靜又寬廣的意境。
除畫面想象外,還可以通過模仿“理想形象”來想象。例如,肖邦的鋼琴作品《即興幻想曲》的中段,氣息較長、音色柔美、情感飽滿。為更好地表達這段音樂,演奏者可以尋找一個范本作為“理想形象”來構建心理圖像。這里以鋼琴家安妮·費舍爾的演奏為范本,想象并模仿她的動作和聲音,通過模仿外在的動作來感覺聲音的控制,用她的情緒帶動演奏者的情感。演奏者可以想象這樣的圖像:安妮坐在鋼琴前,將手臂舒展地放在琴鍵上,當她觸鍵時,她已進入音樂的情緒,深情地奏出感人的旋律,左手織體輕輕地托著它,我們似乎可以聽到那天籟般的聲音。這種感覺也帶動演奏者進入同樣的音樂情緒,模仿鋼琴家的動作去演奏,似乎可以感受到來自手臂乃至全身的控制力傳到指尖,那美妙的聲音正是安妮的歌唱,也是演奏者的歌唱。此時,演奏者沉浸其中,與作為范本的“理想形象”合二為一。通過這樣的想象練習,演奏者能夠全身心地感受作品所表達的情緒和情感。
這里模仿的“理想形象”是一個真實的范本,而演奏者通常想象的是多個范本抽象出的“理想形象”,同時,這個“理想形象”的完善與演奏者的音樂認知成長又是同步的。當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和音樂認知不斷提高時,所構建的“理想形象”也會從不成熟到變得近乎完美了。由此可見,通過有意想象所構建的新的形象與演奏者的音樂認知水平密不可分,兩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螺旋上升。
上述幾種有意想象的方法,在鋼琴演奏中可以有針對性地運用其中一種,也可以綜合運用。當然,對每一位鋼琴演奏者來說,想象非常重要,但鋼琴演奏不能單靠想象,更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還要不斷提升自身對音樂的認知水平。只有在每個階段訓練中將想象與鋼琴演奏練習很好地結合起來,演奏者的鋼琴演奏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2] 馬斯洛.人的潛能和價值[M].華夏出版社,1987.
[3] 涅高茲.論鋼琴表演藝術[M].人民音樂出版社,1963.
[4] 約瑟夫·迦特.鋼琴演奏技巧[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5] 馬爾茲.你的潛能[M].工人出版社,1987.
作者簡介:常沁怡(1978—),上海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