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純
摘 要:書籍從誕生至今,作為文化、歷史的載體,記錄了各種思想以及歷史。時代的前進步伐不斷加快,書籍的發展也異常迅速,從內容到形式、書籍裝幀、材質等方面都跟隨時代的節奏。同時,科技這把雙刃劍也讓書籍的弊端暴露無遺,受快餐文化影響的快速片段式電子閱讀正在大面積取代傳統紙質書籍。傳統書籍面臨著考驗,需要注入新鮮血液,需要加入新型科技,加入趣味性互動。這樣才能使讀者主動參與互動,主動享受閱讀。本文將從書籍的趣味性設計角度,解析書籍趣味性帶給讀者的全新感受。
關鍵詞:趣味;書籍;互動;書籍設計
在科學技術和時代大背景的不斷變化下,生活中常常會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變化,這都得益于信息技術逐漸加快的發展步伐。多元化的時代給書籍設計也帶來了多元的發展機遇,機遇來臨的同時也需要面對高風險。一味因循守舊,固守傳統書籍形式,引不起讀者的興趣,必然會被時代拋棄。書籍作為人們增長知識、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必需品也需不斷創新發展,更加多元。
如今,獲得更多關注的是獨具特色的創意與想法。有趣的互動設計能抓住讀者的視線與情感。書籍給予讀者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書籍作為精神溝通的橋梁必須以人為主,從人的情感和精神需要出發,營造良好舒適的閱讀氛圍。感受書籍中圖文的趣味、設計中的趣味、內容中的趣味,加深書籍與讀者的親密感。情感體驗之外還有一些造型獨特,具備交互體驗,材質特殊的書籍設計,它們特色鮮明,深深吸引著諸多讀者,書籍設計向趣味化方向發展已是必然趨勢。
1 趣味性書籍的概述
當今世界,人們對于紙質書籍的要求不局限于獲取知識,同時還應滿足現代讀者獨特、個性、特殊的心理需求,同時視覺上也需要具有沖擊性并且將信息準確傳遞給讀者。因而,人、社會和書籍本身的發展使得書籍的趣味性設計應運而生。
書籍的趣味性設計滿足了人的好奇心,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研究表明,多數書籍的趣味性表現在外觀形式結構、文字與配圖的趣味性、趣味性互動設計以及材質工藝等方面的趣味性。兒童趣味書籍發展得最為迅速,如流行的紙質立體書、洞洞兒童認知書等。溫柔沉靜的紙質書籍與趣味性設計結合起來使得紙質書籍更加具有多層次情感,更加無法被片段式浮躁的電子書籍代替,成為豐富書籍設計的一大亮點。
一個好的設計不一定是一個靜態的物品,最好的設計是不斷更新、不斷創新的過程。一本書的成功與否就在于能不能設計好這個過程,這個過程是讀者與書籍的互相交流。潛在的創造性是每個讀者都具備的,讀者喜歡享受書籍與自身想法互相碰撞的過程。讀者與書籍由于自身的差異性造就了每個人讀書時所體會的感受多樣性。閱讀的樂趣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參與。趣味性書籍能夠神奇地使讀者主動參與書籍的互動,享受閱讀給讀者們帶來的趣味性體驗。
2 書籍設計形式的趣味性
設計形式的趣味性分為三種,一是外觀結構的趣味性設計。外觀結構會快速直觀地吸引讀者的眼球,設計師會根據書籍的內容把造型設計得別出心裁。有的書被做成圓形,有些被切掉一個角,有的做成食物的形狀,乍一看讓人難辨真假,打開仔細查看才發覺切合書意并且趣味橫生。《藝術危機》就是這樣一本外觀造型獨特,引人注目的書籍,外觀直接為一把黑色的手槍,直率地將作者的想法擺在讀者的眼前,告訴我們藝術的危機就在眼前。
隨著社會的包容度越來越高,書籍設計也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越來越多的設計師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各式各樣的書籍外觀包裝也給予我們更多的驚艷與趣味。書籍結構猶如建筑,《書戲》這本書像是為書搭建好了一個展示的舞臺,在這里將自己的特色與魅力都展現出來。書籍的整體構成非常的特別,采用較厚的硬殼紙作為書的封面與封底,相對而折,使得普通的書籍一下有了3D立體效果,構建了《書戲》需要的舞臺。這些充滿趣味性的外形能夠瞬間吸引讀者的目光,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勾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二是材料與印制的趣味性,具有特殊效果的趣味書籍設計在材料與印制方面也需要出其不意。有創新精神的設計師在紙張的設計中,任何材料只要符合設計意圖都可以為書籍所用,讓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是先進的印刷工藝。
因此,具有各種質感的材料都能出現在書中,剛硬的鋁箔、有韌性的塑料等出現在書籍中。《中國傳統手工藝——實物圖書系列》的設計者就把具備中國傳統特色的手工藝品融入書籍,如刺繡、青花瓷等。全書以圖為主,最具特色的是凹槽中夾帶的實物樣品。《中國彩瓷》的內頁中,如有一頁左邊是湘繡的圖文簡介,右邊鑲嵌實體湘繡物體。整本書最具特色的就是能夠真實地觸摸書中所描述的物品。這樣的設計不只是刻板乏味地介紹中國的工藝,更是能夠讓讀者用觸覺感知中國傳統手工藝的魅力,是書籍材料與印制趣味性的表現。
《知竹》一書在印制上也有獨特的色彩,印制采用手工印制,所有書籍的材料都是手作完成,進一步凸顯書籍的質樸與本質。手工木刻版印刷使得整本書更加有趣,并且體現出書籍的氣質與“知竹(足)”的瀟灑。
三是文圖的趣味性以及趣味性互動。圖片與文字的設計才是書籍的主要內容,是和讀者進行深度交流的基礎。中國設計師朱贏椿的書籍作品《蟻囈》,有趣的配圖和令人深思的語言,留白空間的設計無疑都為這本書增添了趣味性。大量的空白空間設計是留給讀者一個想象與思考的空間,通過這本書的引導進行自我思考、自我創作,讓書籍與讀者的想法相互碰撞,使書籍與讀者不再是“泛泛之交”,而是有共鳴、有不同,既有相同點卻又各具特色的一本由讀者主動參與的新的書籍。
很多讀者在閱讀密集的字時,對排版很滿的書籍容易失去閱讀的興趣。怎樣處理文字才能使讀者津津有味地連貫地想要閱讀完整本書?《設計詩》就做到了,通過文字與圖形結合,創造出有趣的文字圖。看了這本書你會覺得,原來只有字也會這么有趣!圖中的字被解構,重新組合,圖文相互呼應,看完后或有啟發,或震驚,或癡笑,設計感如同名字《設計詩》一般簡約而又令人回味。文字拼接成圖案,完全不影響它的可讀性,反而提高了閱讀的興趣,引導讀者體會和用心理解圖文的內在表達。書籍的后面有幾頁空白處,讓讀者自己動手寫出屬于自己的設計詩,參與互動。圖文是書籍的主要內容,一旦圖片和文字有趣味性,那么閱讀起來就會一氣呵成,反復閱讀。有了趣味性互動,作者與讀者能夠產生深層次互動,讓讀者愉悅,主動閱讀。
3 書籍設計中趣味性的表現方法
首先,選材與設計相結合的方法,《用鏡頭親吻西藏》在選擇的材料上與設計相貼切,第一眼可以吸引讀者的目光。以書籍的封面選材與設計為例:第一眼映入眼簾的就是圓圓的像是鏡頭一樣的一組彩色圓圈,這也是書籍封面的特殊所在。覆了啞光膜之后的銅版紙高雅,選擇了幾個最具西藏色彩的圓片并切割出五個大小不一的圓片。這些圓片層疊堆積出“鏡頭”的伸縮效果,形成一個單反相機的鏡頭,呼應了書籍的題目與主題,讓讀者感受到趣味的同時也對這本書印象深刻。
《不哭》這本書的選材更加豐富,內容設計更是扣人心弦。作為一名記者的作者常年采訪全國各地的弱勢群體,呼吁關注這些群體。但是剛開始這本書銷量并不是很好,設計師朱贏椿后來決定將書籍重新排版,經他處理的書籍仿佛會說話,呼吁人們能夠盡自己所能來幫助這些孩子。書籍的封面摸上去凹凸不平,灰蒙蒙的色調,巧妙地使不哭兩個字做出了水霧的效果,說不哭卻濕了眼眶的感覺,直擊讀者的心,看著讓人心痛。書籍的內頁就是各種混合的紙,材質不同、顏色不同,表達的感情也不相同。這樣的不同更好地展現了里面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態。這本書的材料與設計的完美結合打在人心上,觸動著我們的心。
其次,新媒體技術與設計相結合的方法。新媒體技術不斷地更新,發展迅猛,AR(增強現實技術)的誕生給各個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沸騰著并且變革著傳統的書籍。電子書給傳統書籍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為了提升讀者的閱讀興趣,傳統書籍與新媒體技術的結合也愈發緊密。近年來,AR技術與書籍的結合較為廣泛,兒童科普類書籍占據較大比例。
傳統書籍普遍比較單一,難以調動讀者的興趣,更是難以吸引兒童的閱讀注意力。加入新技術的閱讀繪本能夠大幅度地提高讀者對于書籍閱讀的興趣。例如,idinosaur是一本科普恐龍的書,通過相應的軟件就可以用AR技術看到立體的恐龍出現在你的書桌上,在閱讀的旅途中你還可以與恐龍互動。圖文并茂的形式使孩子不僅感覺有趣,在加深印象的同時增強了孩子的空間能力、認知能力,更容易讓孩子進入沉浸式閱讀。這樣的書籍設計,引導讀者主動地接收信息,同時也加深與作者之間精神感情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使得讀者能夠充分體驗書籍的多樣性、趣味性。
最后,趣味互動與設計相結合的方法。書籍設計師朱贏椿的《不裁》互動環節設計得別出心裁,翻閱形式的特殊性成為設計的亮點。打開書的第一頁,有一個紙做的小刀,開始還很疑惑這難道是一枚書簽嗎?其實不然,這把紙刀需要裁開書頁才能進行閱讀(書籍有些書頁沒有裁開)。更有意思的是,“裁”與“才”同音,讀者想要閱讀的“裁”,又恰如對書本的贊揚,便是對文本作者謙稱“不才”的否定。裁書時會有停頓,這種可以由讀者掌控的閱讀節奏給予讀者權利,讓閱讀更具呼吸感。這樣的書籍整體設計趣味生動,良好的互動能夠在讀者與書中展開,趣味性的互動設計帶給讀者多重的閱讀體驗。
形式上的趣味性吸引讀者的注意,使讀者產生興趣與好奇,讓讀者想要深入讀書。趣味性書籍的外形結構給讀者帶來獨特的視覺沖擊,在形式上給予書籍外觀上的趣味感,吸引讀者的目光。材料的多種應用也給書籍帶來了多維體驗,而圖文的趣味性給書籍帶來了深層次內涵的趣味感。科學技術、互動與設計相結合也給趣味性書籍帶來了鮮明的特色。書籍的趣味化設計無論是在內需還是在外需上都是必然趨勢。
從書籍設計中趣味性的表現方法來看,材料與設計相結合,材料使設計更具表現力,使得情感能夠更加準確強烈地表達。科技的加入也為書籍行業增添了許多的活力。這些有趣的設計不僅僅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而且各種形式的趣味互動也使得這些書百看不厭,回味無窮。
在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時代,書籍設計也需出其不意,趣味層出。在有書籍內容的基礎上增加書籍趣味性能讓書籍更具吸引力,引導讀者主動參與閱讀,主動加入互動,享受愉快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呂敬人.敬人書籍設計[M].吉林美術出版社,2001.
[2] 呂敬人.書藝問道[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3] 王紹強.書形:138種創意書籍和印刷紙品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
[4] 梁新春.紙質書籍設計中的趣味性解析[J].中國出版,2012.
[5] 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6] 原研哉(日).設計中的設計[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7] 杉浦康平(日).亞洲的書籍、文字與設計[M].上海:三聯書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