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進榮
【摘 要】地方旅游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酒店管理人才的培養,作為長壽養生旅游區域的職業院校應著眼于地方文化,分析長壽養生旅游產業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能力需求,立足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探尋長壽養生旅游產業背景下的人才培養策略,研究符合地方需求的特色人才培養途徑,為促進地方長壽旅游產業的發展培養出優秀的酒店管理人才。
【關鍵詞】長壽養生;旅游產業;高職;酒店管理;人才培養
巴馬是著名的長壽養生旅游目的地,擁有獨特的長壽養生因子旅游資源、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未來,巴馬將成為國際一流的長壽養生健康旅游目的地、國際長壽養生旅游示范區③。酒店是旅游產業的三大支柱之一,旅游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酒店業的基礎性作用,酒店行業的發展,人才需求是關鍵。
一、長壽養生旅游產業酒店管理專業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巴馬長壽養生旅游區域酒店管理及服務接待中將需要一支既能提供符合酒店行業標準的管理服務、又能展現本土特色文化的人才隊伍,人才能力要求體現在:
(一)酒店管理專業知識及專業能力
酒店管理及接待服務能力是一個地方旅游產業發展的標志之一,巴馬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現代酒店標準化的管理及服務模式。酒店從業人員必需具備當代酒店管理綜合素質及能力要求,擁有較為全面的基礎知識,扎實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能。
(二)熟悉當地民族及長壽文化
巴馬不僅是長壽養生旅游目的地,也是一個少數民族的聚居地,有瑤族、壯族等,各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巴馬瑤族的“備棺”、“補糧”文化,壯族的山歌文化等。把民族及長壽養生文化引入酒店將會是當地酒店的一大特色,作為地方酒店的工作人員,應熟知當地的民族文化,具備一定的民族文化介紹及民族活動的表演能力,掌握巴馬的長壽養生因子相關知識,熟練地為客人推介旅游目的地、長壽養生食品、長壽養生旅游項目等。
(三)旅居管理服務能力
旅居是當前新興的一種旅游活動,游客不僅需要基本的生活需要,更應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所謂的 “三分居七分養”。依托于獨特的自然環境及長壽因子,每年前來巴馬旅居的“候鳥人”絡繹不絕。但目前巴馬的旅居產業發展不規范,服務不全面,只能為客人提供簡單的食宿需要。因此,旅居管理服務人才將是巴馬未來旅游人才的生力軍。旅居管理服務人才能力包括:
1.標準的酒店管理服務能力,需要為客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務管理,以滿足客人的基本食宿要求;
2.較強的康樂活動組織設計能力。旅居活動的“七分養”中,包含了讓客人適當參與相應的康樂活動,娛樂休閑活動等,需要有較強的組織策劃能力。
3.掌握一定的養生保健知識。包括養生食品知識、環境因子養生體驗等。
4.熟知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給他們提供周到,細致認真的服務,尊重客人的要求,為客人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
(四)酒店英語服務能力
巴馬縣多年來就是河池市境外游客的首先旅游目的地,旅游區建成后勢必進一步提升她的國際知名度,前來旅游的外國游客也會隨著增加,掌握酒店服務英語的對話能力必將成為旅游區酒店工作人員必備的一個能力之一。
二、地方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現狀調查分析
巴馬縣位于河池市,河池市的高職院校只有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一所,學院于2008年開設酒店管理專業并進行了統招,歷經幾年的專業發展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社會輸送了近1000名畢業生。現對學院的專業人才培養進行調查并提出了分析:
(一)重視專業基礎教育,無法形成特色教學。
幾年來,學院專業在課程設置及專業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中,重視專業基礎教育,沒有探索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無法形成教學特色。除酒店管理基礎知識及技能教學外,無法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學生就業后沒有真正的“一技之長”而喪失有力的競爭力。
(二)實訓室功能不健全,技能教學難以實施。
由于專業學生招生限制,學院對專業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響?,F有的專業實訓室為兩間,包括餐飲客房前廳綜合實訓室,茶藝調酒實訓室,實訓條件無論在設置更新上還是在功能使用上都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有些實訓的內容還與社會存在脫節的現象,突出表現在前廳實訓設備、客房控制軟件、插花實訓空間等存在空白,無法滿足酒店發展的實際需求。
(三)忽視職業素養培養,畢業生沒有競爭力。
職業素養在專業人才培養中顯得尤為重要,包含了職業道德、職業思想、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技能等幾個方面。根據“素質冰山”理論,冰山隱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體的7/8,它代表大學生隱性的職業素養,這也是區分職業優劣的重要因素。
學院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未采取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畢業后對酒店行業存在茫然而無所適從。導致競爭力低,不熱愛酒店行業,更有些學生一入行便轉行,極大影響畢業就業對口率,不利專業建設發展。
(四)脫離地方經濟文化,專業教育沒有特色。
縱觀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幾年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的人才培養忽視了地方文化特色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設置等方面沒有體現這一點。培養的畢業生對地方文化不了解、不掌握,專業教育沒有地方特色,無法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也削弱了專業建設的競爭力。
三、長壽養生旅游產業背景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一)立足行業及地方實際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每一屆學生的人才培養規劃,具有綱領性和指導性作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應立足于行業人才需求,結合地方特色。
1.深入調查知名酒店品牌人才需求,與企業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從一定意義上講,知名酒店品牌人才需求代表了酒店行業人才需求,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應建立在行業人才需求基礎上制定。通過這兩年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企業就業情況調查發現:學生反應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技能用不上,所學內容滯后,跟不上酒店的服務模式,不能運用酒店客房管理系統,外語服務水平無法滿足工作需要,對酒店管理沒有深入理解等,入職前需要進行基礎技能及崗位技能的培訓。因此,在制定人才方案的時候首先應對企業的人才需求深入調查了解和掌握,尤其是知名的酒店品牌企業,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劃、課程設置方面應邀請企業參與把關,共同制定。
2.以職業能力和地方特色為導向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部分,課程設置模塊應以職業能力為基礎,結合地方特色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具體設計為:
(1)必修課程設計分三大模塊
專業知識模塊:涵蓋了酒店管理相關專業知識,包括《酒店管理》、《前廳、客房、餐飲管理》、《茶藝》、《酒店吧管理及調酒》、《康樂服務與管理》、《宴會設計》等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各課程的教學要結合行業需求安排教學設計。
職業能力培養模塊:課程安排為提升學生職業能力進行設計,包括:《服務禮儀》、《酒店崗位素質培養》、《服務心理學》、《酒店應用軟件》、《食品營養與健康》、《酒店營銷》等課程。
地方特色文化教育模塊:課程設計要結合地方特色及文化,培養地方文化知識及能力。包括:《河池民族民俗》、《河池山歌文化》、《河池旅游資源》、《巴馬長壽養生知識》、《保健護理基礎》等。
(2)選修課程以培養職業能力及基礎素養為主。
公共選修課包括《普通話》、《演講與口才》、《就業指導》等課程,專業選修課包括《導游服務》、《飲食文化》、《人才資源管理》等。
3.邀請職業教育行業專家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審核評估。
專業人才培養制定后須邀請職業教育專家進行審核,包括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劃、課程設計、教學進度安排、課程考核及畢業要求等方面,避免出現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主觀性和盲目性。
(二)探索特色教育,增強專業培養競爭力。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和發展職業教育,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先后提出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彈性學制、現代學徒制等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職業院校應結合我國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培育具有專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專業人才培養競爭力。一些發達國家的院校在長期的人才培養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育,較為著名的有美國康奈大學“高質量課程學習和實踐體系”、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高級酒店管理人員培養模式”、愛爾蘭香儂酒店管理學院“三明治授課模式”等。
(三)加大專業建設,為專業人才培養保駕護航。
1.加大專業實訓投入,完善實訓功能。
在現有實訓室的基礎上,增加實訓室及實訓設備,實現酒店管理專業所有實訓功能。加強校企合作,與酒店建立長期人才培養合作機制,把部分課堂轉至酒店進行實景教學,讓學生在實景課堂中體會崗位環境,增強課堂授課效果;與企業聯合建設校外特色實訓基地,組建有特色主題元素的酒店,如壯鄉民族酒店、長壽養生酒店、瑤家風情酒店等。
2.加大專業教師培訓力度,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提升專業教師素質是提升專業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應從制度上保障專業教師的培訓機會,每年固定安排專業教師參加國培、區培、行業培訓等。應在經費、培訓途徑等方面給予支持。
3.投入專項經費,構建特色專業教學資源。
組建資源完善、功能齊全的教學資源庫,包括試題庫存、參考資料庫、專業視頻動畫庫、專業文獻庫等。可通過網絡技術實現專業教師對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共享和建設完善,為專業教師的專業教學提供參考與保障。邀請地方民族文化研究學者合作進行開發,編撰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專業教材。
(四)通過各種渠道培育學生優秀的職業素養。
根據對與學院密切合作的上海虹橋萬豪大酒店、萬怡大酒店、滬華酒店集團等高星級酒店的調查與解,職業素養是用人單位重要的考量標準之一。通過分析和總結職業素養相關理論知識,以酒店崗位勝任能力為視角,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職業素養應包全面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能、良好的服務意識、強烈的職業認同感、良好的溝通合作能力、良好的儀容儀態等。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應拓寬渠道,從各方面注重培養。
1.創新教學,基本素養在公共課培育。
公共課是學生基本素養形成的重要課程,其教學模式及手段要創新,改變傳統大班授課的模式,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授課。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的講授方式,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參與課堂,真正體現課堂特色,形成具有實際意義的課堂效果。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例,教學中應引入大量案例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健康心理的培育。積極開展室外活動,導入拓展能力訓練,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團隊信任意識、突破自我意識等。為專業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2.專業課程教學以專業素養培養為先導
(1)創新教學模式,模擬崗位環境。
專業課程教學是培育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核心課程,改革教學內容及方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把教學環境與崗位場景對接,在教學中融入企業崗位操作的工作流程,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意識,讓學生在企業模擬崗位上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在長期的酒店模擬環境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2)引入酒店文化,培養職業意識。
專業課的授課過程中應按酒店崗位要求讓學生身著工作制衣,在意識上進入職業角色,上課過程所有儀態均按崗位要求進行,提升專業學習效果。每堂課授課之前可運用幾分鐘時間模擬酒店各部門的晨會進行舊課復習及新課任務布置,同時鼓勵學生針對每門專業課對應的部門崗位創作服務理念或口號,在“晨會”上讓學生齊聲高喊,確保每堂課學生均能提前進入職業角色。此外,專業課程考核應按酒店崗位要求進行,整個考核要做到全過程、多元化,全面考核學生的專業素質及能力,對表現出色的學生按酒店考評方式授予“服務之星”、“每周明星”等,將考核結果公布于眾。
3.開展職業課堂,培育職業認同感。
職業課堂是培養學生職業認同感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邀請酒店職業經理或行業專家進行職業講座,召開酒店企業文化宣講會,學生職業角色演講比賽,部分課程可邀請酒店經理擔任授課教師等方式進行。通過職業課堂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培育職業信心,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4.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培育職業素養。
在授課之余,通過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來培育學生的職業素養,以樹立學生正確的職業觀,也可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職業風采。如可開展職業展示周活動、校內專業技能大賽、學生實訓室設計文化設計大賽、服務禮儀展示賽等,讓學生在活動氛圍的熏陶下培養慢慢培育職業素養。
(五)采取多種機制為地方培養優秀的特色人才
為培育出能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優秀特色人才,專業人才培養應立足地方文化,把地方文化融入專業教學,可采用多種機制進行培育:
1.在長壽養生旅游區培育實訓基礎
據調查,巴馬已擁有包括巴馬壽鄉大酒店、圣都大酒店、華昱假日酒店等一大批高星級酒店,長壽養生及民族文化成為各酒店的特色招牌,如果與長壽養生旅游目的地酒店建立人才培養合作機制,讓學生在見習、實習過程中感受長壽養生及民族文化知識,為培育地方特色人才奠定基礎。
2.成立五年一貫制特色班——“長壽民族班”,推進專業培養模式改革。
與巴馬中職學校、旅游酒店合作培育專業人才,建立五年一貫制特色班——“長壽民族班”。通過深入合作,實現特色班的共建、共管、共育的教學模式,推行“專業培養、民族文化、長壽養生”為一體化的人才培育機制,達到“校企合作、實境育人”的教學效果。
特色班中職階段的教學注重專業基礎知識及技能培養、壯族文化灌輸、長壽養生知識普及等方面,讓學生將民族文化及長壽養生知識融入酒店工作崗位中,采用“知識與技能共抓,崗位與特色同步”的特有模式。
在高職階段采用現代酒店管理模式教學,經過五年專業學習教育,畢業生可擁有現代酒店管理知識及能力,畢業后可直接安排到長壽養生旅游地酒店就業,整個專業教育體現出學校實現特色教育,企業能展現特色服務,讓學生、學校、企業三方互利共贏。
3.推進地方特色課程教學,組建特色團隊。
(1)推進地方特色課程教學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把長壽養生及民族文化融入專業教學中。通過聘請民族、養生專家擔任專業顧問及課程教師,開設地方特色課程,讓學生全面學習和掌握長壽養生和河池民族文化知識。在專業培養的過程中還通過多種手段培育學生的長壽及民族知識,如帶學生到國際長壽旅游區進行學習見習、生活體會、觀看及學習河池山歌文化、通過場景設置及教師教學等有趣味的方式引入長壽飲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
(2)組建旅居能力培育研發團隊
組建一支以專業教師為主體,以行業專家為主導的旅居能力培育研發團隊,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康樂養生知識、康樂活動項目開發,把研究成果應用于專業特色人才培養。
巴馬長壽旅游產業的發展依賴于地方特色人才的培育,地方職業院校專業人才的培養應著眼于地方旅游資源及文化特點,依托行業,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之路,為地方的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和自治區旅游局.《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發展規劃綱要》.南寧: 2013.
[2] 李天元.旅游學(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巴馬縣人民政府網.巴馬縣人民政府.巴馬:http://www.bama.gov.cn/.
[4] 陳盛榮.酒店人才學[M].中山:中山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