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摘 要】行事事業單位是國家行政體系中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部門。加強部門內的國有資產管理是為經濟與社會發展作貢獻的前提。緣于此,論文通過對連云港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進而從現有的管理制度、政策、監管模式和內部交流體系等三個視角探索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優化對策,為提高連云港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有資產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交流體系
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行政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工作內容涉及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行政事業單位為廣大市民服務質量很大程度上取于其擁有資源的多寡和管理的科學性,只有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高效應用這些資源,才能給市民優質的服務。雖然各行政事業單位在近幾年加大了國有資產管理的探索,在國有資產流失、利用上也取得不俗的成效,但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性質、職能不一,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導致國有資產管理質量不高,影響其發揮最大價值,影響了它們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因此,探索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策略是相當有意義的。
一、地級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現狀
(一)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在國有資產管理實踐中,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管理之綱。目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國有資產管理的指導文件只有國家財政部頒布的《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與《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兩個辦法。由于各個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性質,國有資產用度等方面存在差異,上述兩個辦法并不能切合每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總的來說,上述兩個辦法確保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質量,但由于構建適合本單位具體實際的細則,在國有資產管理中出現偏頗也是非常多的,一旦出現大的問題,造成的損失是難以挽回的。比如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中的第36條中規定: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需要對資產進行評估的其他情形,并非具體列出什么情形,因此在執行此辦法時,行政事業單位拿捏不準。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原因還是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二)監管力度不強
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管經常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影響因素的干擾,尤其是來自主管部門的影響。雖說問題并不顯著,但確實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的質量造成影響。由于監管部門也是影響部門,監管力度就可想而知了。此外,行政事業單位從事國有資產管理的專門人才,管理業務水平一般,對管理的全過程的監督也會顯得力不從心。當然,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對國有資產管理的意識不強也是監管不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內部交流體系不科學
國有資產管理是一項系統工作,其工作內容繁雜,比如各類辦公用品采購、資產編號、資產定期核查、資產報廢等,這些工作涉及多個部門,要想讓此項工作高質完成,就需要建立一個高效的內部交流體系,通過此體系,各部門才能按規照章參與到國有資產管理中來。經調查,連云港市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只有半數建立內部交流體系,半數建立內部交流體系的單位中只有30%的單位在利用此體系。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片面的認為國有資產管理就是財務部門的事情,與其他部門無關,這種觀念也是全員參與國有資產管理得不到推行的重要原因。一個單位就是一個整體,尤其是對涉及多部門的國有資產管理這種事務來說,多部門共參與才能確保國有資產管理的質量。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優化對策
(一)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
每個行政事業單位都有其個性的一面,國家財政部頒布的兩個辦法,只能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實施細則制定的綱要性文件,由于財政部頒布兩個辦法是從宏觀視角來管理國有資產的,對于具體的單位進和國有資產管理的適用性會有所降低,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要根據本單位的工作性質和現實不斷完善與優化適用于本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的制度。具體做法是:首先吃透財政部頒布的兩個辦法。其次,對本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現狀進行調研。其三,歸納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最后制定切合管理實際的管理細則。
(二)優化國有資產管理監管機制
監管機制的有效性取決于監管制度的科學性和執行的可操作性。只有優化了國有資產管理監管,才能有效的開展的國有資產管理,發揮其為民服務的最大效能。具體來說,可以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優化:一是建立國有資產管理的需求監控月報機制,設立專司國有資產管理需求月報信息和問題通報的部門,此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需求進行統計并分析歸納滿足這一管理需求的困難,以報表的形式上呈管理決策者,同時還要建立國有資產管理問題通報機制。二是吸納社會中專業人士或是監督機構參與國有資產管理監督,通過第三方客觀公平地梳理國有資產管理中的各類問題,并參與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常規監管。這樣做具有兩個方面的優勢: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可以通過外援提高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專業水平,同時外援也能實際監管中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人員進行教育培訓,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人員的專業素養。另一方面在采用內部監督,外部專業指導與實際參與,可以提高外部監督效能,使得國有資產管理公正、公開。
(三)構建科學的信息共享體系
多年來,行政事業單位之間的信息共享意識不強,甚至到了信息時代的今天,一些行政事業單位還沿用過去的管理模式對國有資產實施耗能管理,這顯然不適宜當前形勢的需要。黨和國家三令五申,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國有資產的自查、自檢工作,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借助第三方監管專業組織參與國有資產管理。逐步建立國有資產管理專業化,社會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建立統一的管理中心,對各類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實施統一管理,各單位要建設信息共享體系,互通國有資產管理需求。各行政事業單位據此制定本單位本年度國有資產管理計劃。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提高,信息共享體系可以通過網絡得以實現,不僅高效而且成本也會大幅度減少。
通過網絡平臺,還能通過條件檢索功能,查到國有資產管理中心管理的各個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的管理現狀,信息共享是資產共享的前提,只有知曉了本地行政事業單位擁有什么國有資產,可以采用時間上錯開的方式,以提高其使用效率,同時還可以避免大量相同國有資產的重復購置。
三、結語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問題是客觀存在的,要破解這些問題,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尊重國有資產管理規律實施科學管理,使國有資產在為民服務上發揮最大功效。總之,要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效率,首先要要完成管理制度,其次要優化國有資產監管機制,最后要構建科學的信息共享體系。
【參考文獻】
[1]萬玉菊.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納稅,2018 ( 12) : 111-113.
[2]劉新斌. 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經貿實踐,2017 ( 22):19-20.
[3]艾為紅,汪軍. 以資產清理清查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01):88-90.
[4]張晶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