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珍
【摘 要】在我國黨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毛澤東黨建思想以其崇高的價值在黨建方面熠熠生輝,成為我國黨建工作的重要理論方針。特別是毛澤東思想提倡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三大優良作風”,不僅讓我黨能夠始終保持先進性,建立起良好的群眾基礎,對于新時期我黨的建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黨的三大作風;歷史地位;當代價值
一、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是毛澤東黨建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我黨三大作風的首要內容,同時也是任何一個共產黨員都必須樹立的基本理念,這也是我黨與其他正當的主要區別之一。
在毛澤東思想體系中,理論聯系實際被當作優良作風不斷推崇,也被毛澤東稱為革命勝利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能夠樹立這種良好作風,也關系著我黨的生命力是否頑強,關系著工作能夠順利完成。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核心在于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準則》中的相關指示,我黨在歷史發戰過程中積累了許多新經驗,也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但是不可避免優惠遇到一系列新的問題,這就要求每一位黨員必須要不斷適應新的形勢發展要求,嚴格執行中央提出的規定,規范黨內政治生活,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這一指示很好的解釋了“理論聯系實際”的精神要求,由于形勢不斷變化,黨中央才會不斷對黨的準則進行更新。此外,《準則》的發布是為了更好的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也是為了更進一步推動從嚴治黨、解決黨內突出矛盾和問題。可以發現,在新形勢不斷變化之下,我黨始終堅持著“理論聯系實際”這一優良作風。也只要不斷將這一優良作風發揚光大,我黨才能夠日益變化的局勢中,始終保持頑強的生命力,鞏固黨的領導地位。
二、密切聯系群眾
除了理論聯系實際,毛澤東同志曾經表示,我黨與其他政黨的另一個顯著區別在于能夠密切聯系群眾。我黨與群眾保持緊密聯系首先表現在于中國共產黨員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理念,堅持一切以群眾利益至上,不脫離大眾,并非為了某一部分小群體的利益,同時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對人民負責和對黨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員開展一切工作的出發點。
密切聯系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也是其開展群眾工作的具體體現。1928年,我黨在中共六大會議上就確定了“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的工作方針。而后周恩來同志在《中央給紅四軍的指示信》當中第一次正式賦予了“群眾路線”清晰地概念和定義。之后毛澤東同志在《古田會議決議》中又一次對“群眾路線”的核心理念進行了解釋和說明。在我黨成立之初,各地黨員就以聯系、組織和發動群眾的良好工作習慣不斷開展各項工作,這也為我黨日后確立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理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革命年代,我黨不斷傾聽和吸取來自于各方面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針對工作當中的疏漏和不足之處及時進行完善,切實的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也使得我黨在革命年代取得了良好的群眾基礎,這也是我黨能夠在革命戰爭中保存在即、發展自己直至取得最終革命勝利的重要保障。換句話說,我國革命事業的成功,實質上是我黨與群眾緊密聯系的一個過程。一旦脫離了群眾,我黨將舉步維艱。這也是建國后我國歷代領導人堅定不移推崇這一優良作風的根本原因。
最近這些年來,隨著國際外交活動頻率的不斷增加,一部分西方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傳入國內,對一部分黨員干部產生了不良影響,也出現了一些搞特權、走后門等不良現象,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間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對我黨的光輝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損害。而這些問題產生的核心在于這一部分黨員干部脫離了群眾。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這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重要精神指示。因此《準則》中對此有明確的規定和說明,中國共產黨的工作和建設必須要嚴格遵守馬克思主義的精神指示,堅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打擊杜絕漠視群眾、盛氣凌人的不良作風,更要堅持打擊欺壓群眾、侵吞群眾利益的行為。中國共產黨員各級干部如果不能把密切聯系群眾這一觀點上升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認識到群眾的重要性,那么遲早將會失去廣大群眾的支持和擁戴,也就喪失了領導國家發展和建設的基礎。
三、批評與自我批評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毛澤東黨建思想的又一重大內容,也是我黨力量和智慧的集中體現。毛澤東同志多次指出,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黨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優良作風,也是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重要標志,并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為例講解說明,多次強調了這一工作方式的重要性。毛澤東同志還強調,加強黨內批評,是完善黨組織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途徑。
自十八大起,我國新一代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同志也多次重申中國共產黨員要繼承發揚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工作作風。他指出,這一工作作風有利于緩解和消除黨內矛盾,而做好這項工作的關鍵就在于要具備一定的勇氣,堅持黨性。
推動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關鍵在于黨,在黨要管黨。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我國提出了“從嚴治黨”的黨建目標,這也彰顯了我黨加強黨建工作的決心。毛澤東、習近平同志都多次強調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性,都高度認可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作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在新的國際形勢和歷史發展時期,繼承和發展我黨“三大優良作風”是加強黨建工作的內在要求。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也體現了三大作風對從嚴治黨的重要價值。只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我黨才能夠始終保持先進性;只有密切聯系群眾,我黨才能打牢群眾基礎;只有堅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我黨才能夠永葆活力。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六大以來—黨內秘密文件:(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J]. 黨建,2016,(11):15-23.
[5]韓振峰,紀淑云. 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的由來與發展[J]. 傳 承,2012,(19):30-31.
[6]閔雪. 毛澤東與習近平從嚴治黨對比研究[J]. 探索,2015,(05):20-27.
[8]吳其良. 黨的“三大作風”的形成歷史與現實價值[J]. 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1,(03):25-27
[9]習近平. 關于《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說明[J]. 黨建,2016,(1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