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
【摘 要】寫作是對學生的文學素養,知識領域以及思維能力的檢測。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把所涉及的信息整理總結進行全新創作,對學生的創造力與獨立思考的能力有重大意義。然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不難發現的是大部分學生對于寫作的積極性并不高,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如何,面對當前的教學困境,我們又該如何應對,成為我們需要思考并研究的問題,也是本文的主要講述內容。
【關鍵詞】高中語文;寫作能力;現狀及原因;應對策略
語文教育歷經百年的變遷,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語文學科所具備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作用愈發深刻。高中語文教學中寫作對學生的文學素養要求越來越高,教師主體與學生主體在傳統教學模式如何合作才可達到最高的教學效果成為關注熱點。
一、高中寫作學生文學素養的現狀與成因分析
(一)現狀
寫作是學生在各個教學階段都會接受的訓練課,然而在寫作教學中,學生面對寫作仍然會感到困難。面對繁重的課業內容與極少的自由時間,學生們很容易降低對語文學科學習的熱情,高中緊張的學習進程使學生們的閱讀量大大減少,寫作信手拈來的例子大多都是司空見慣的老套路,許多學生面對不高的作文分數更是苦不堪言。在較為廣闊的知識面的前提下,如何把知識融合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并建構成新文章更是難上加難。教師在應用傳統教學模式的路上越走越遠,如何引導學生掌握寫作規律更是困難重重。
(二)成因
1.學生練習強度低,閱讀量少,思維發散能力差。從學生主體來看,在高中階段,大部分學生迫于高考的壓力,閱讀時間與閱讀量被限制,學生思維被限制。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其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難以發揮。許多學生在多年傳統模式的教育下,對寫作喪失了興趣,被動性地進行寫作活動會限制學生的想象力與思考深度。
2.教師主體的引導作用成效不明顯。傳統的教學模式容易造成師生之間交流不充分的問題,使得許多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審美體驗不足,再加上生活經驗少的基礎,易導致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尷尬境地。傳統單一式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被動地接受寫作技巧,對作文的概念化與抽象化的講解很難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陳舊的教學模式與理念很難滿足對學生的文學素養要求越來越高的高考,以生搬硬套的方式寫出來的作品缺乏思想性,缺乏美感。由此可見,教師主體與學生主體間的融洽配合與適度交流將成為解決寫作難題的重要法寶。
3.應試教育下教學理念的影響。應試教育的環境下,許多老師和學生把如何把分數考得更高作為追求的目標,于是便把目光投向一些提分可能性大并且效果明顯的學科,而語文作為長期積累并且分數相差無幾的學科就被大家拋之腦后,寫作的地位更是不言而喻。一旦這樣的理念形成,就很容易造成學生對寫作的懈怠與應付。
二、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
(一)教師主體
1.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改革傳統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寫作訓練首要前提是使學生產生對文學的興趣,從而進行下一步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師如何尋找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契合點顯得至關重要。改革教學理念與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引導中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采取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熟悉寫作規律掌握寫作技巧,由此“學生才能利用這‘規矩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慨,也就不用擔心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①。同時,教師可以以教材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審美性,“所謂教材,就是在一個有目的的情境的發展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回憶的,閱讀的和談論的種種事實,以及所提出的種種觀念”②。我們的閱讀書目以及生活經驗都是我們教材的來源,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實現寫作閱讀中的共鳴。
2.深化學生對寫作的認識,強化語言積累與素材收集。教師在引導教學過程中應激發學生對文學審美的直觀感受,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實現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心靈互動從而深化學生對寫作的認識,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自由寫作與交流,這與梁啟超先生的“人文合一,文以載道”的精神相契合,“文品”是“人品的表達,教師應在學生形成個人思維習慣時加以引導,優化思維達到“言為心聲,文如其人”的效果。
3.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培養學生的首創精神與獨立思考能力。孔子教學強調因材施教,要求老師善于發現學生才能并具有促進其全面發展的能力。跟隨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豐富專業知識,優化寫作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樹立時代意識與培養批判精神是如今老師的肩上重任。“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改組,改造和轉化的過程”③,教師應嘗試優化學生長久以來應試模式下的思維習慣,鼓勵其獨立思考,大膽創新,從生活這條長河中汲取靈感。
(二)學生主體
1.自覺增加閱讀量,積累生活經驗。生活是信息的主要來源,寫作是大腦經過信息的整合呈現到書面的形式,文字的溫度與深度需要我們大量的閱讀與練習才可實現統一,寫作即是生長。寫作離不開閱讀,在閱讀中提高個人的審美與思考能力。同時,寫作水平不高表現突出在語病較多,詞不達意等問題,這要求學生多讀經典,熟練掌握語法技巧。高中大部分學生在訓練下掌握了規律的議論文寫作模式,然而,這也造成了許多學生拘泥于寫作模式,由此我們仍需擴大閱讀量,開闊眼界,提高學生寫作的廣度和深度,從而為創新文章形式做準備。
2.勤于練習,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總結并掌握寫作中的規律與技巧。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常處于被動狀態,難以發揮個人的積極性,以教師課堂傳授為主要形式的學習,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向老師表達自我想法,并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發散思維。廣泛閱讀是寫作的重要條件,勤加練習是一塊墊腳石,長期的練習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實踐中摸索經驗與規律。
三、總結
高中階段的寫作問題是長期存在的,這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去攻克眼前的難關,不同的主體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在交流與合作中實現步調一致協調統一。寫作是審美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寫作也是一個不斷的自我解放與表達自我的過程,寫作活動既可培養學生的首創精神與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藝術修養的重要推力。
注釋:
①秦婷婷.淺析梁啟超的作文教學思想[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 2017(7):34-35.
②③【美】約翰杜威. 民主主義與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參考文獻】
[1]王偉軍.高中語文教學與審美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 2016(18):11-11.
[2]秦婷婷.淺析梁啟超的作文教學思想[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 2017(7):34-35.
[3]肖志堅.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J].考試周刊, 2016(72):44-44.
[4]沈偲逸.淺談高中生文學素養現狀及成因[J].中華少年,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