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豬飼養是我國廣大農村的傳統養殖項目之一。同時,豬產品是我們主要的肉食來源,更是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通過對防控“非洲豬瘟”后,全縣養豬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措施,為今后養豬業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生豬;發展現狀;建議
一、當前我縣生豬市場現狀
喀左縣是遼寧省五個“半農半牧縣”之一,畜牧業占農業比重較大,在畜牧業發展中生豬飼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全縣23個鄉鎮(街區),總人口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8萬人;全縣土地面積335.19萬畝。其中耕地面積74萬畝。2018年末全縣存欄生豬24.3萬頭,其中,能繁母豬3.32萬頭,生豬出欄4.86萬頭。其中商品肉豬出欄 3.79萬頭,出欄率達 103.2 %,出欄商品仔豬12.32萬頭,約占全縣出欄生豬的五分之一;養豬產值達2.25萬元,占畜牧總產值的 31%,規模養豬戶有230戶,規模場出欄豬占62%。生豬產業以成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1.仔豬市場價格上漲,養殖戶添槽困難。由于2018年8月我省沈北新區發生首例“非洲豬瘟”疫情,育肥豬豬不能出省,特別是2018年末仔豬價格的過度下跌,養殖場戶母豬淘汰率加大,尤其是農村散養戶母豬淘汰率更高,有的達到35%以上,多數場戶仔豬僅能滿足本場需要,市場仔豬存欄明顯低于去年同期,引起仔豬價格上漲。
2.種豬良種繁育體系不適應經濟發展需求。大多數豬場存在種豬結構不合理,多為良種不良;種豬性能退化嚴重,選育不及時,影響種豬生產和種豬質量,三元雜交母豬在生豬生產中所占的比重較低,制約了優質生豬的生產發展。
3.生豬飼養方式落后。我縣散養戶居多,存欄500頭左右小型豬場頗多,具有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水平的豬場較少,多數養殖戶因技術水平不高、圈舍建設不符合環保規定,致使動物疫病控制難,先進養殖技術推廣難,經濟效益增加難。
4.養豬戶資金投入不足,投機思想較重。養豬戶缺乏現代化豬場管理理念,對市場、疫病風險的變化關注不夠,部分場戶存在市場好了多養,市場不好少養,甚至不養現象,經營無長遠規劃,無法抓住市場價格變化機會,生產中投機思想較重。
5.養豬戶市場化生產經營意識欠缺。2018年末,由于“非洲豬瘟”疫情未解除,生豬不得出省,運輸渠道不暢,收購生豬一段時間處于停滯狀態,壓欄問題嚴重、時間長,不少養殖戶飼養生豬過大,出現“牛豬”現象,由于生豬調運控制在300頭以下,300至500斤育肥豬仍無人問津,導致銷路不暢。
二、當前生豬生產存在問題
1.加大生豬產業化、規模化、專業化生產市場引導。鼓勵指導養殖戶及時更新超過使用年限、生產能力低下的母豬,引進良種二元母豬,加強飼養管理,適時配種,及時添槽。
2.引導養殖戶開展專業化生豬育肥飼養,指導場戶引進優質三元商品仔豬,利用專業化商品豬育肥周期短、資金周轉快、疫病較少的優勢,適應當前市場需要,以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三元商品豬養殖市場價位高、生產效益好優勢彌補現代化養豬業高投入、低收益帶來的市場風險。
3.鼓勵現有養殖場戶充分利用設施設備,緊抓市場商機,籌措資金、積極添槽,發展生產。
4.積極調整布局,加快生豬優勢產區的發展根據生豬產業發展需要,認真做好生豬優勢產區的調整布局工作。圍繞生豬良種繁育、小區建設、技術推廣、疫病防治和屠宰加工等重點環節,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支撐服務體系,提高養豬市場競爭力,擴大豬肉及其制品的外調和出口,帶動全縣生豬生產的發展。
5.促進生豬生產方式轉變,加大規模養豬的政策扶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重點支持良種繁育、疫病防控、質量安全監測、飼料獸藥和畜禽糞污處理等體系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多種處理方式,實現生豬糞污處理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
6.加強市場監管,確保群眾食肉安全。嚴格活豬及其產品的檢疫監管程序,加大生豬養殖環節投入品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加工、運輸、經營病死豬及其產品的違法行為,防止病害豬肉流入市場,確保群眾食肉安全。
三、生產建議
1.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增強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踐證明規模化養豬場(大戶)抗風險能力強,生產相對穩定,大力穩定和發展規模化養殖,將有利于生豬生產和供應的相對穩定。
2.金融部門降低貸款門檻,為生豬養殖場戶提供金融支持。金融主管部門及銀行部門研究出臺有關政策,增強社會責任,降低生豬養殖場戶貸款門檻,為當前生豬養殖提供資金支持,確保養殖場戶在生豬嚴重壓欄切流動資金緊張的情況下,保障正常生產運轉。
3.加強動物疫病監測,確保清凈無疫。由于當前縣內規模養豬場種豬引進渠道混亂,免疫程序不規范,導致生豬生產存在疫病隱患。因此,在生產者推廣應用“同源引種、分段飼養、全進全出、良種配套”的飼養方法,嚴格執行消毒、封閉管理制度,制定統一、規范科學和切實可行的生豬免疫程序,從跟不上解決動物疫病難防難控局面。
4.加強技術指導服務,提高現代畜牧業生產水平。針對養殖人員文化水平低等現狀,要切實采取措施,加大先進生產技術推廣力度,提高實用技術普及率。實行科技人員豬場服務,加強對養豬戶的技術培訓,加強養殖技術、防疫知識等的宣傳普及,提高養豬戶科學飼養、科學防疫、科學補欄意識,努力降低飼養成本,增加養殖效益。
參考文獻:
[1]詹登倫, 鐘楊均, 鐘揚萬. 淺談當前生豬生產的現狀及對策建議[J].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13(12):40-40.
作者簡介:唐敬德(1969-)高級畜牧師,畢業于沈陽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專業,現從事畜牧獸醫工作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