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梅
【摘要】作為語文教師,如何以課堂為主陣地,引導學生在經典詩詞的學習上從“閱讀”走向 ? ? ? ? “悅讀”呢?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以課堂為堅實的基點,組織生動而富有情趣的課堂,引導學生感知其中形象美,品味其中的精妙語言美,發掘詩詞中蘊積情感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讓閱讀的主體(學生)與閱讀行為(古詩詞教學活動)處于愉悅之中,古詩詞的“閱讀”也就漸漸走向了“悅讀”。
【關鍵詞】初中語文;感知形象;品味語言;領悟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經典詩詞作為我國燦爛文化中瑰麗的奇葩,應當傳承。“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就古詩詞學習提出如下要求:誦讀古代詩 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不難看出,語文課程標準中這一要求中的“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是學生古詩詞應達到的要求,而“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當屬悅讀的要求了。那么,作為語文教師,如何以課堂為主陣地,引導學生在經典詩詞的學習上從“閱讀”走向“悅讀”呢?我認為我們教者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學會發現,感知詩詞中優美的形象
現代閱讀教學理論認為,閱讀教學是與作者進行對話與交流的過程。因此,閱讀中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尤其是在古詩詞教學中,只有認真品味其語言,才能發現詩詞中優美的形象,才能感受作者要表達的情感。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編了很多優美的古詩詞,古詩詞聚集了眾多的藝術形象,我們在教學中通過剖析這些形象,可以引導學生感知其中的形象,既培養感悟形象的能力,也讓學生發現真善美。例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幾句融情于景,將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中成為一幅幅鮮明的畫面,讓這些畫面出現于羈旅在外的游子視野內,更顯悲愁。再如“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兩句通過寫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表現蟬的貴、清,借以表明自己的高潔……教學這些詩詞,我們可以讓學生閱讀詩歌,從初識形象,進而明白作者的真實意圖,實現閱讀到悅讀的轉化。
二、深入意境,品味詩詞中精妙的語言
眾所周知,古詩詞中作者往往通過精妙的語言來營造詩詞的意境。古詩詞教學中只有認真品味語言,才能從中獲得美感。深入地品味古詩詞的語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基本功,也是學生語文能力的起點。而古詩詞教學在這點尤為關鍵。如“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的一個“落”字新穎妥帖、不同凡響,它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中的“鐘”將大自然人格化,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美,“割”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描寫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我們在古詩詞教學時,讓學生透過這些生動貼切的文字體會到古詩詞意境的博大,從而提高學生的品位與鑒賞能力。
三、體現人文,領悟詩詞中蘊積的情感
古詩詞中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精神,閃耀著人文的光輝。如《登岳陽樓》展現壯美河山,揮灑壯志豪情。《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篇作品圍繞明月展開思維的想象。詩人把人間的悲歡離合之情進行大膽的想象,體現了作者的人生哲理,深切地反映了作者矛盾的內心世界。然而,我們深入地理解其內容還能發現其中蘊藏的情感,那就是作者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通過樸實的文字,感受到作者濃濃的人文情懷。基于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感受,從而領悟作者在詩詞中傳達的情感。唯有這樣,才能在閱讀過程中實現與詩中情景人事相融通,才能將表達邏輯和運行思路相吻合,明白作者的真實意圖,才是讓學生做到真心的閱讀與有效的悅讀相隨。
四、展現美感,有效實現詩詞閱讀的延伸
我們知道,詩歌教學中總是要通過感知詩歌形象,才能感悟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唯有通過深入的理解,才能體悟到詩歌的美感。實踐證明,只有展現詩歌的美感才能延伸知識,進而達到拓寬學生知識面的目的。例如在學習《涼州詞》這首詩時,就把它與《從軍行》開展對比閱讀。首先,進行創作風格方面的比較。一個是寫邊疆荒漠的戰場,一個是寫內地離別的場景,但能夠從培養學生的審美來審視詩歌中的意象。《涼州詞》中描寫了邊塞的孤寂與凄涼,“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并沒有衰萎頹唐的情調。它體現了戍邊將士保家衛國的責任感,是詩人由衷的贊美。而《從軍行》這首詩中也抒發了守衛邊關之人的思鄉之情,抒發了保衛邊關的壯志豪情。通過這樣的對比,在讓學生感悟作者愛國之情的同時,也實現了知識的延伸。古詩詞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而且要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從而提升學生的素養。
總之,每種文本都有其獨特的存在形式,形象美、語言美、情感美是經典古詩詞的特質。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以課堂為堅實的基點,組織生動而富有情趣的課堂,引導學生感知其中形象美,品味其中的精妙語言美,發掘詩詞中蘊積情感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讓閱讀的主體(學生)與閱讀行為(古詩詞教學活動)處于愉悅之中,古詩詞的“閱讀”也就漸漸走向了“悅讀”。
參考文獻
[1]劉軍兵.初中語文學困生的學業情緒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5).
[2]趙彥品.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14).
[3]王雅芹.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探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