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知識產權評議在學界以及工作實踐中備受關注,成為當前學界以及工作實踐中重點研究的課題。知識產權評議機制在確保重大經濟科技項目順利實施、提升我國科技研發產出效率以及保證和維護國家產業安全和經濟安全層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針對于當前法律法規缺失問題,未來我國在構建知識產權評議機制過程中,應當堅持效率價值和創新價值,堅持規范性、靈活性以及保密性原則。希望通過本研究,能夠豐富知識產權評議領域的理論研究,為相關部門提供實踐指引。
關鍵詞 知識產權評議 重大經濟科技活動 創新
作者簡介:吳沖,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審查員,助理研究員,廣州中新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專利信息檢索利用及知識產權保護等相關研究和服務工作。
中圖分類號:D92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148
一、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的概念
關于何為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學界并沒有形成通說觀點,本文認為,在現有社會經濟環境下,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主要是指政府及相關權限部門遵循項目管理既定流程與模式,對重大經濟科技項目從知識產權方面進行審議、審查與可行性分析的一種方式。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活動以防范知識產權風險,避免因存在知識產權問題而產生各種糾紛為主要目的,其需要遵循特有的程序。
二、構建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機制的現實意義
(一)為我國重大經濟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單純從鼓勵創新和加強創新的角度入手,無法全方位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因此,還應當從知識產權保護以及評議分析的角度來對知識產權予以規制,更好地提升我國在國際知識產權競爭中的競爭力。實踐證明,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在企業整體資產結構中的比例不斷增加,知識產權在企業中所發揮的作用也不斷凸顯。現階段,我國在知識產權領域仍存在許多制度空白、立法空白以及政策空白,加之國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合理使用意識不強,容易導致知識產權流失、知識產權侵權等問題的發生,最終使得經濟科技項目處于一個被動的局面。構建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機制,全方位評估、識別并防范重大經濟項目中存在的知識產權風險,可以在事前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將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確保重大經濟項目的順利實施。
(二)全方位提升我國科技研發產出效率的必然要求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將我國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創新強國和技術強國成為國家發展的主要目標,成為全民的共識。尤其是我國產業轉型以及結構調整進入到關鍵時期后,技術創新已經成為企業轉型中最基本的要素,在市場經濟中所發揮的作用和體現的價值也愈來愈大。構建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機制,有利于相關單位清晰了解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究情況,并根據這種研究情況來明確研究方向,優化科技創新資源的配置,進而提升我國科技研發產出效率。
(三)保證和維護國家產業安全和經濟安全的必然舉措
近些年來,中外企業之間關于知識產權的糾紛數量不斷增多,外資企業通過利用知識產權優勢、設置知識產權陷阱等手段對我國部分企業進行打壓,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產業安全以及經濟安全。現階段,我國國內大量的地方骨干企業的核心技術被外國公司所控制,企業產品的高附加值被惡意剝奪。例如,江蘇徐工集團以及河南雙匯集團,正逐步被外資企業所并購,不僅影響了國家相關產業的安全,更是會影響到國際整體的經濟安全。基于此,對于重大經濟科技活動進行知識產權評析,可以有效保障我國企業的合法權益,防止重要知識產權以及核心技術的流失。
三、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機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階段,我國關于知識產權評議的內容主要停留在國家政策、地方性政策以及地方性規范層面,缺乏效力較高以及位階較高的法律及相關政策,無法從宏觀上為知識產權評議活動的開展提供指引。例如,貴州、泉州、武漢、蘇州等地的地方性規范文件中沒有對知識產權評議的內容、程序、方法以及參與主體作出一個較為明確的規定,無法理清知識產權評析活動的側重點。
一方面,地方性規范性文件中沒有將知識產權評議活動應涵蓋的內容進行明確規定,對知識產權審查、評議、預警等多個相關概念沒有明確區分。另一方面,法律規范缺失,存在立法空白。我國尚未在該領域出臺國家級的單行法律,也沒有相關文件對有效模式、標準、程序以及內容進行明確的化的規定,現有的規范性文件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不強,缺乏可行性。規范性文件具有模糊性,不僅難以促使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活動的開展,甚至可能因缺乏明確規定而導致爭議不清,產生不利的后果。
四、構建我國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機制的基本價值
(一)效率價值
知識產權評議機制的設立必須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不能過于對市場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只有確保知識產權評議機制的效率價值,才能進一步激發市場經濟活力,實現技術創新與經濟效益的并重。例如,對于評議時間、評議手續等不涉及實質性內容的層面,可以從制度設計以及程序流程上予以合理放寬,追求評議活動的效率,避免成本的浪費。
(二)創新價值
知識產權作為知識經濟時代中關鍵性的生產要素,對于社會經濟主體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從辯證法的視角來看,人的理性可以劃分為實踐理性和規劃理性。構建知識產權評議機制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人的規劃理性,從制度創新的角度找到制度設計的初衷以及制度設計的規律,進而更好地為市場相關行為提供指引。構建知識產權評議機制,體現了國家對于知識產權創新的知識,與當前時代發展背景相契合。
五、構建我國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機制的基本原則
(一)規范性原則
所謂規范性原則,主要是指知識產權評議機制的設立和執行必須標準統一、程序規范以及合法合規。第一,國家立法部門要加快立法,在參考國際立法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市場經濟環境,出臺統一性的法律,實現科學立法。第二,未來在立法過程中,一是要從法律上對知識產權評議內涵和外延予以明確定義;二是要對評議的主體進行規范化和統一化,明確哪些部門、中介機構以及專家評議組有權參與到知識產權評議當中,其參與的依據為何。同時,上述部門應當各自履行何種職能,享有何種權利和承擔何種義務。鑒于知識產權評議活動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作,內容涉及面廣,加之專業性也較強。因此,本文認為除了由政府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等官方部門介入外,還需要充分引入市場競爭和市場要素,將部分中介機構納入到評議主體的范疇,形成評析合力,突出評議結果的準確性、科學性和效率性。第三,明確評議程序以及評議內容。一方面,在評議程序上要做到明確具體,流程暢通,確保評議程序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另一方面,在評議內容上,明確評析的內容范圍并設置兜底性條款,實現法治評議和民主評議。第四,明確評議結果的標準以及效力,防止出現“重程序、輕結果”等流于形式的現象發生,彰顯評議活動的效力和價值。
(二)靈活性原則
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活動呈現出多元化、復雜化的特征。這就意味著對于重大經濟科技活動中“重大”的判定,不同的主體、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行業領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然而,從立法上給“重大經濟科技活動”作一個統一的概念界定以及標準區分不具有現實可行性。基于此,在構建我國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機制過程中,要堅持靈活性原則,確保制度設計的靈活性、可操作性和科學性。第一,從立法上對重大經濟科技活動做一個原則性、寬泛性的規定。例如,可以將是否涉及公共利益、是否涉及產業安全、是否涉及國家安全、是否涉及國家利益、是否涉及國有資產、是否涉及國家財政資金投入等作為原則性的評判標準。第二,由各個地區升級立法機關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現狀以及社會狀況,對原有的標準進行細化和量化,確保可行性。第三,明確審查活動的強制性。即何種重大經濟科技活動必須要進行強制性審查;何種重大經濟科技活動可以依企業申請進行強制性審查。將靈活性原則運用到知識產權評議機制中,實堅持以強制性審查為主、自主申請評議為輔,既能夠發揮政府主管單位在評議機制中的監管作用,也尊重了市場經濟規律,激發市場經濟的活力。
(三)保密性原則
所謂保密性原則,就是指參與評議的主體必須對參與評議過程中接觸的技術秘密、商業秘密以及知識產權予以保密,其中具體又包括信息保密,也包括評議結果保密。堅持保密性原則是由知識產權評議機制的客體特征所決定的。一方面,知識產權評議過程中必然會牽涉到商業秘密和技術秘密。如果這些秘密被人為的予以泄露,將直接導致企業遭受到巨大的損失,將不利于知識產權評議機制在實踐中的運用。另一方面,知識產權評議機制涉及的主體眾多,既有政府職能部門,也有市場中介機構以及其他專家。這就決定了必須要構建相配套的保密機制,才能確保知識產權評議機制的意義。基于此,未來立法部門在立法過程中,有必要體現保密性原則的內容,重點明確保密的主體以及違反保密的法律后果,消除審查評議主體的后顧之憂,為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提供法律保護。具體而言:第一,在中介機構責任承擔層面,可以規定中介機構在存在重大過失以及重大失誤導致技術秘密、商業秘密泄露時,應當按照其過錯程度以及故意程度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同時,如果涉及刑事責任的,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第二,在政府部門責任承擔層面,主要是從國家賠償、刑事責任以及行政責任等角度對相關行為予以規制。
六、結語
伴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我國構建知識產權評議機制顯得尤為必要。從鼓勵創新、保護創新以及激發市場活力的角度來看,知識產權評議機制完善與否,將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國產業安全、國家安全以及企業在國際中的競爭力。本文對知識產權評議機制進行研究,旨在為我國相關部門提供理論參考,加快我國知識產權評議機制的構建步伐。通過本研究可以發現,構建知識產權評議機制是一項復雜性、系統性和長期性的工作,涉及的內容較多。因此,未來我國相關部門不僅需要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還需要充分借鑒域外國家在該領域的政策經驗以及立法經驗,進一步整合市場要素,開發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內容與程序。相信在社會各界人士的一直努力下,我國知識產權評議機制會建立起來,該項機制在市場創新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會不斷增強。
參考文獻:
[1]張忠榕,鄭麗容.政府科技項目立項的知識產權分析評議:背景、關鍵問題及框架設計[J].情報科學,2019,37(6):61-68.
[2]代霄燕,靳強.信息情報機構開展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服務的研究[J].圖書情報導刊,2019,4(4):46-51.
[3]吉久明,陶冶,王興旺,李楠,劉穎,李佳茜.知識產權評議協同分析模型構建初探[J].競爭情報,2016,12(04):12-17.
[4]李宇華.淺談項目立項中的知識產權分析評議[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6(5):57-58.
[5]陳澤欣.知識產權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的政策研究[J].科技促進發展,2016(2):17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