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實施認繳制后,公司只擁有出資債權的結構,更多公司將注重實繳制的實現,并在資本規則上,將公司作為債權人,要求公司盡快結合認繳制后帶來的一系列變化,進行管理方法創新。本文針對認繳制后公司法資本規則革新進行了分析,具體分析了公司的規則變化,并為公司未來發展提供有效建議,促進公司良好發展。
關鍵詞 認繳制 資本規則 公司法
作者簡介:李蕊,河北君德風律師事務所,工程師,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圖分類號:D922.2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034
認繳制的提出,對公司運營管理產生一定影響,為了促進公司穩定發展,認繳制改革只是進行了最低注冊資金和首次出資數額的限制,而對以往公司法資本規則機制不作出說明。但是企業資本規則不合理,將造成認繳制存在實施困境,無法保證企業資本結構科學化。還需要進行企業資本規則的革新,以便保證企業運營過程中資金問題有效解決。
一、 認繳制制度的實質
為了明確認繳制改革后公司法資本規則革新路徑,應首先了解認繳制制度實質,為認繳制的完全落實提供條件。一方面,應注意到認繳制制度實質是公司出資義務向出資債權的轉變。以往公司資本管理中,主要實施實繳制,是指股東出資在企業成立前期完全繳納,這一出資繳納理念影響下,對認繳制的改革和實施起到不良影響,盡管認繳制被提出,但是部分公司只是進行分期繳納。為了提高落實效果,現行認繳制理論強調公司運行中,股東還有著出資義務,并且出資金額和時間由公司決定,有助于公司掌握自主權。實際上,將認繳制重點放在“認”上,更容易發現認繳制法律實質,當股東在合同中作出認繳,則說明其需要承擔自己的法律責任,在合同簽訂后表明建立了債權債務關系。股東作為合同關系中的債務方,公司則成為債權人。結合上述認繳制法律實質,可明確認繳制實施價值,在落實股東責任的條件加大對公司利益的保障,由企業結合自身運行實際,確定出資債權時間和具體方式,將股東出資管理自主權交給公司。如企業發展中勢必要進行融資,這時可根據融資需求確定出資債權實現方式,公司可采取質押和轉讓等方式完成融資,盡管不及時獲得股東出資,但是享有股東出資的權利,是認繳制改革必要性的體現。
另一方面,認繳制改革使得出資債權公司的資產屬性更加特殊。實繳制向認繳制的轉變,實質上是股東的出資業務轉變成出資債權,主要價值在于突出公司資產資源利用價值,改變以往公司資本運行模式。從公司資產屬性改變的價值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突出公司出資債權的資產性質,有助于明確公司資本利用特點,股東認繳出資后,表明公司成立時便具有和注冊資本價值對等的債權資產,可實現這些資產向實物和現金的轉變。二是企業資產屬性的重新界定,將公司出資債權自治本質轉變成公司對自身財產的自由使用。股東作為債務人,以及債權人公司成員,造成出資債權盡管屬于公司財產,但是容易遭受股東不法行為的侵害,這類資產侵害更加隱蔽。
二、認繳制應用優越性
由于現實要求,使得實繳制始終是我國資本制度,在這一制度實行下,有助于約束股東行為,繳納其出資金額。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認繳制制度出現并實施,主要是為了強制股東承擔起出資義務。認繳制具有一定實施優勢,能在實現出資債權的同時,不危害債權人合理權益,提高公司出資債權自治力度,在出資債權有效實現的條件下,充分利用注冊資本。具體來說,股東出資義務轉化成出資債權,突出了企業資產運用和管理優勢,為企業各項經濟活動順利展開提供條件。對于公司來講,在成立時明確注冊資本,并在此基礎上企業資產對債權人的責任落實義務,將認繳制看作是確定資本制度,為企業運營生產提供資產提供資產保障。大多數國家為了保障公司資本規則秩序,避免股東資產風險轉移到公司上,對出資比例及時間等進行了限定,但在認繳制制度下,公司作為出資債權管理主體,能保證股東承擔起出資義務,根據企業資產運行情況規定出資時間等。另外,在認繳制改革背景下,企業對出資債權的管理可看作是資產使用過程,這種特殊債權的提出,對企業長遠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三、認繳制改革背景下公司法資本規則的革新
公司作為出資債權擁有者,可對債務人進行管理。但在現行公司法中,由于股東具有出資請求權,在出現違約事件時,由股東間協商進行責任界定,對認繳制實施效果帶來不利影響,進而降低公司資產運行效益。任一股東可對其他股東出資提出要求,由于股東注重個人利益,可能會損害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利益。并且公司法中,規定董事和高管能請求出資,將進一步激化股東間矛盾,無法保證公司資產安全。因此,需要明確公司法革新方向,為認繳制制度的落實創造良好環境。
(一) 出資債權到期規則
以往企業出資債權管理,主要以實繳制為主,不需要關注出資到期問題,但在認繳制實施中,需要注重出資到期問題。另外,還要根據認繳制對企業出資債權管理產生的影響,不斷完善公司法出資規則。針對出資債權到期做出明確規定。公司具有出資債權管理自主權,能自行決定出資期限,同時應添加公司面對資產權決定權的歸屬規則;在出資債權期限能否縮短問題上,應通過公司法規定,找到一條符合組織法和合同法的路徑。在出資債權時間設定上,公司法中明確指出出資債權為定期債權,公司可催促股東履行其義務,同時在到期前,股東可拒絕履行出資義務。而在公司法實踐中,更加傾向于認可公司可提前出資期限的做法,實際上,將期限提前,將加大股東出資壓力,這時需要股東的同意才能提前。認繳制主要目標在于企業在經營中有足夠的資金資源供應,能靈活運用出資產權管理權限,在不明確期限時,公司可結合經濟情況確定出資時間,實現企業內部資金資源供需平衡。對于企業來講,在設定認繳出資期限時,應預見公司之后的資金需要,合理確定出資時間。
(二)出資債權處分規則
目前公司法對出資責任和出資履行做出了細致規定,在認繳制實施中,企業出資產權可被作為資本結構組成部分之一,公司利用轉讓、質押、抵消的方式,實現出資債權的正常履行,促進企業融資活動順利進行,滿足企業資金使用要求。而由于股東作為公司成員,可能利用自身內部人優勢參與到公司出資債權管理中,逃避出資義務。在公司法資本規則革新方面,應將重點放在股東按照法律規定履行義務責任方面,是認繳制實施要考慮的問題。從這一角度看,需要在原有公司法中添加出資債權處分規則有關內容,以免出現管理漏洞,導致出資規則流于形式。具體制定處分規則時,可考慮以下幾點:出資義務不能被禁止。公司不能免除股東出資責任,切實貫徹出資真實繳納的規定,對股東出資義務提出明確要求。同時對違法出資義務規定而引起的相關責任,不能免除。在禁止出資免除規則上,應禁止出資免除、出資延期,其中出資免除是指公司免除合同或出資債權不行使等。
同時,在規定出資時間時,如果公司決定延長出資期限,盡管不改變出資金額,但是失去了資產在延長期間的使用功能,進而失去了出資價值,是免除出資義務的一種表現形式。公司根據資金需要確定出資數額和時間,這時出資債權具體價值被確定,隨著期限延長,資產價值隨之降低,會導致企業自身利益降低。因此,公司進行出資債權自治時,要充分考慮這一問題,以免對公司和債權人利益帶來損失。另一方面,應禁止出資債權的抵消。認繳制改革下,沒有對實物出資和現金出資進行明確界定,在實物出資方面,法律規定要在章程中具體列舉出資內容、出資形式和審核方法等的,避免出現價值不足的現象。在認繳制制度運行中,要求對于高估實物價值應拒絕登記。從股東出資債權抵消來看,實際上股東未完全履行其出資義務,采用抵消債權出資的方式,可看作是實物出資,規避了價值評估和差額責任。在缺少價值審查環節時,股東可能借助自己內部優勢,逃避自己的出資義務。因此,公司法規則中,應禁止進行出資債權的抵消,是保證公司法規則有效實施的關鍵。
(三)出資債權計量規則
認繳制制度運行下,公司實際繳納的資本低于注冊資本是一種常態,這時需要考慮股東未完全履行出資義務前,公司向其分配利潤的問題。在制定公司法規則時,可遵循資本維持管理原則,是指進行出資債權會計計量,明確利潤分配標準。資本維持是指注冊資本確定了公司對股東分配利潤的邊界和規定,當凈資產少于注冊資本時,公司不能進行利潤分配,旨在平衡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原則上應避免將股東出資作為利潤分配出去,營造公司運營情況良好的假象。這一原則下的出資分配可從以下幾點來討論:
一是認繳制實施背景下資本維持的實現。為了保證公司資本穩定性,需要在將注冊資本作為負債表權益項的同時,計算凈資產并判斷其與公司注冊資本間關系,由此決定是否應向股東分配利潤。當公司運營效益低下造成凈資產較低時,應盡快彌補虧損,在凈資產超過注冊資本時可進行分配。
二是合理會計計量手段。為了真實反映公司運營情況,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需要注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推廣和使用,優先選用凈列示計量方式。對于認繳出資來講,只要將到期的出資數額列入資產中,其余作為調整項目。凈列示計量法的提出更符合現行會計準則,但將未催繳出資不納入資產中,表明資產實際價值要低于名義價值,在對比總資產價值時,差額作為可分配部分,在此基礎上進行利潤分配,不能保證資本維持原則的有效落實。
四、結論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市場經濟發展趨勢,提出認繳制的法律依據,能為企業長遠發展創造條件,發揮政策在市場良好運行上的約束作用。認繳制改革主要受到實繳制影響,使得企業不認可認繳制相關規定,對認繳制作用認識不明確。但從企業長遠發展來講,這種認繳制的落實,能提高企業資產管理自主權,是提高企業資產治理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針對認繳制后企業資金規則革新進行分析,提高認繳制在企業運營中的適用性。
參考文獻:
[1]周一鵬.認繳制后公司法資本規則的革新[J].法制博覽.2019(11):164.
[2]丁勇.認繳制后公司法資本規則的革新[J].法學研究,2018,40(2):155-174.
[3]張單寧.認繳制下債權人利益的司法救濟[D].天津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