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思想在不斷發展完善,指導中國外交工作的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思想的形成,是總結吸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合理內核,繼承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理論,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正是在這一外交思想的引領下,今天的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心。
關鍵詞 習近平 外交思想 中國特色
作者簡介:翟汝其,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6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117
一、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歷史土壤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代領導集體在許多重要會議的講話中,都將中華優秀文化與當今世界形勢密切的融合到一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新時代中國外交提供了豐富的歷史土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與當代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新時代下,我們的外交始終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提出了“亞洲安全觀”“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正確義利觀”等外交理念,這些外交理念無不體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我國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豐富土壤。
世界是多元的,不同文化、不同制度,都有其發展變化的規律。這種規律,中國古代就稱之為“道”。習近平總書記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說道“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實際上闡釋的正是中國夢的“中國性”和“世界性”。放眼全球視野,中國夢是我們的目標,這個目標與其他國家的目標是一致的。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到,中國有中國夢,法國有法國夢。中國夢是法國夢的機遇,法國夢也是中國夢的機遇。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密切聯系,在外交工作中強調自身發展與世界發展的互利共贏。在對外交往中,中國始終堅守道義,強調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的繼承與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正確義利觀,有原則、講情義、講道義。自古以來我們就強調在與人交往時講究一個“義”字,無論是人與人的交往,還是國家與國家的交往都應該堅持這一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思想秉持了這一理念,并將其發揚光大,在外交的方方面面都體現的淋漓盡致。堅持“計利當計天下利”,從整個世界的利益出發想問題、辦事情。在處理周邊外交工作中堅持“親、誠、惠、榮”,堅持“真、實、親、誠”的中非關系,倡導建設更高水平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中華民族歷來是崇尚道義的民族,堅持“既以為人,己俞有;既以與人,己俞多”,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讓別人發展,并且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便車”。因為我們始終堅信“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無不體現了中國作為大國的擔當與胸懷。
“和合”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文化因子。在外交方面更是繼承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和合”文化中既包含“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內容,包含“和諧共生”的思想。“智者求同,愚者求異”,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我們所處的,既是同舟共濟的時代,也是個性彰顯的時代,既是機遇前所未有的時代,也是挑戰前所未有的時代。“求同存異”一直以來是我國的外交方針,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度尼西亞國會中提出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對這一方針精神的發揚。做人如此,治國亦如此,國際交往中更是如此。在國際交往中,保持一個博大的胸懷與氣魄十分必要。“和而不同”,是中國人處理關系的基本態度:和睦,但不求一致。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曾經引用這樣一句話“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強調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有比天空更開闊的胸襟,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其中包含著“和諧共生”的內容。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它包含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這為國與國的交往提供可以借鑒的方案,將外交理念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互結合。“一帶一路”的實施也包含著“和合”的文化內涵。“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是開放的,是穿越非洲、環連亞歐的“朋友圈”,而且所有感興趣的國家都可以參與其中。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奠定了堅實的方法論基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思想貫穿著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把握大勢,在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中厘清主次,在中國與世界的辯證關系中體現擔當,形成目標明確、系統全面的理論體系。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包含著深刻的歷史唯物主義思維,主張“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揭示了歷史發展的趨勢和各種社會形態之間的關系。其中包含了政治安全、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和生態優美等方面。政治安全是前提,經濟發展是關鍵,文化繁榮和生態優美是保障,這幾個方面統一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也反應了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在更廣泛的范圍上相互聯系,彼此依存程度加深,人類越來越突破地域、民族、膚色、信仰等的界限,進入馬克思所說的“世界歷史”時代。縱觀當今世界,多極趨勢越發顯現,新型國家勢不可擋。而當今世界無論是恐怖襲擊、環境問題、糧食短缺等問題不是哪個國家就能解決的,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新的思路。
唯物辯證法揭示了世界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規律,要求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不能以偏概全、靜止孤立,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由此及彼認識到事物內在聯系,學會在事物的發展變化中把握其規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思想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一方面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尊重各國人民自己的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另一方面堅持對外開放,加強與世界各國的聯系,堅持相互借鑒、相互包容。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選擇,使我們抓住了事物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認識到盡管當今世界風云變幻、國際格局不斷調整,恐怖主義和霸權主義充斥其中,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和平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發展是和平的動力和保障,二者缺一不可。
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理論提供了理論借鑒
中非友好交往源遠流長。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中非關系不是一天就能發展起來的,更不是什么人賜予的,而是我們雙方風雨同舟、患難與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其實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就和非洲共同開啟了中非關系的新紀元。在建國初,中國在自身經濟實力尚且薄弱的時候,無任何附加條件的免費資助非洲國家建設,而非洲兄弟并沒忘記,在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從那時起,中非人民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而在新時代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繼承傳統,提出中非關系堅持“真實親誠”。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外交戰略舉措是對毛澤東加強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的繼承與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風云變幻的時代,面對的是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走上發展快車道,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依然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這一判斷同樣是對鄧小平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的繼承與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突出,保護主義抬頭。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推進完善全球治理,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明確強調“恐怖主義阻擋不了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追求美好未來的進程”,并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解決方案。習近平總書記這些舉措既堅持韜光養晦又有所作為,是對鄧小平外交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四、結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思想是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理論進行融合借鑒與發展,是歷史與經驗的總結,既包含對過去外交理論的繼承,又有結合新時代新情況的總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思想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這一思想的引領下,中國越來越主動地參與世界中去,越來越積極地為解決全球問題提出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當今時代的潮流。而在這個時代,中國抓住機遇努力發展自己,同時在自身獲得發展的同時,不忘讓其他國家也得到發展。“一帶一路”的提出,中國歡迎世界上其他國家搭乘中國發展的“便車”,讓這一理念的提出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也為全球問題的解決,提出了“中國方案”。新時代下,正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今天的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心。
構建良性互動的新型中國與世界關系,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也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把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有機結合起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繼承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理論,系統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外工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這是在科學思想的領導之下,中國才能夠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去與其他國家進行交往,針對全球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思路,同時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讓世界破除對中國的誤解。更加積極主動地走向世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思想順應世界和平與進步的時代潮流與歷史大勢,飽含中國智慧,向世界展示了堅定自信、積極進取的中國風格和開放包容、謙和大度的中國氣派,向世界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倡議”“中國主張”,展現了全球視野和世界胸懷,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參考文獻:
[1]呂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9(3):1-8.
[2]閻德學.習近平外交思想與中國特色國際關系理論構建[J].東北亞論壇,2019,28(1):3-20,127.
[3]陳向陽.世界大變局與中國的應對思考[J].現代國際關系,2018(11):1-6,48,67.
[4]陳須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意義和國際影響[J].國際觀察,2018(6):14-27.
[5]邢麗菊.習近平外交思想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J].東北亞論壇,2018,27(6):3-18,125.
[6]宋效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探析[J].社會主義研究,2018(5):15-23.
[7]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