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分析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主要研究機構和學者等,對清楚認識和把握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脈絡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基于知識圖譜理論,采用CiteSpace V軟件,對CNKI中1992-2018年間行政體制改革研究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繪制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機構、關鍵詞和核心作者等知識圖譜。結果顯示:目前我國行政體制改革主要圍繞國家治理、組織體系、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等展開;汪玉凱、高小平、薄貴利、魏禮群等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的重要學者;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機構和核心作者較為分散,合作較少,大規模的、緊密的、系統完整的行政體制改革研究合作網絡有待形成。
關鍵詞 行政體制改革 CiteSpace V 知識圖譜
作者簡介:翟富珍,安徽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D922.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054
一、引言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進行八次集中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這八次改革是黨和國家著眼于當時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適時對體制機制進行的精確變革和調整。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深化行政體制改革七個方面重點任務:職能改革、管理改革、權利改革、組織改革、編制改革、法治改革、事業改革。近年來,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是學術界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學者們(高小平 ,李軍鵬 ,包雅鈞 ,許耀桐,馬寶成 等)就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進程、價值選擇和實現方式、主要成就以及未來發展等方面進行研究,成果顯著,但尚未有專家、學者基于知識圖譜的視角,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行可視化分析。基于知識圖譜理論,對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領域的熱點關鍵詞、研究機構和核心作者進行分析對于促進該領域研究不斷深入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工具與樣本選擇
文章采用美國費城德雷賽爾大學陳超美教授開發的信息可視化軟件CiteSpaceV.5.3.R4作為分析工具。科學知識圖譜是顯示科學知識發展進程和結構關系的一種圖形,能夠對某領域研究的演變、熱點和前沿利用其獨特的可視化效果進行全景式再現 。目前,CiteSpace 軟件已廣泛地應用于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醫學等,在諸多領域取得顯著的研究成果。
基于數據庫的權威性和文獻信息的完整性,筆者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以“行政體制改革”為關鍵詞,選擇核心期刊。為提升研究精度,本文進行了數據清洗工作,篩選后共得到精確期刊文獻目錄2058條。將每條文獻信息導出并按要求對所下載的內容進行轉碼及文檔拆分處理,最終形成樣本數據庫 。
三、統計與分析
(一)文獻時間分布分析
文獻數量年度分布統計結果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1992- 2018年間,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文獻數量整體呈波動上升態勢。其中,2013年的發文量從2012年的85篇迅速增長到194篇,此后至2017年行政體制改革研究呈單調下降趨勢。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走過的第四十個年頭,近年來,行政體制改革成為國內的一個研究熱點,學術界對行政體制改革的研究出現回暖趨勢。
(二)研究機構分析
運用CiteSpace V軟件生成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機構共現圖譜(圖2)。其中,節點方面,一個節點表示一個研究機構,且節點大小與其發文數量成正相關。從圖2(N=107,E=28,Density=0.0049)我們可以看出,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機構較為分散,高等院校為研究的主力。這些機構中有17家在1992-2018年間發文數量超過5篇(表1),其中國家行政學院位居第一,發文數量高達47篇。
在連線方面,研究機構之間的連線表示機構之間的合作情況,線條越粗,表明機構之間的合作越密切。圖2顯示,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研究所等之間合作較為密切。但總體而言機構之間的合作較少,有的機構甚至是獨立的節點,處于一種較為封閉的狀態。
(三)核心作者分析
通常情況下,在某研究領域內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較多且文章被引用次數較多的作者為核心作者。通過對核心作者學術活動的研究分析,可以有效識別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脈絡 。通過對1992-2018年間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成果的作者分析,得到圖3。
行政體制改革研究論文高產或者有代表性的作者較多,1992- 2018年間論文數量超過5篇的作者有:汪玉凱(14篇)、高小平(10篇)、薄貴利(9篇)、郭濟(7篇)、沈榮華(7篇)、盧愛國(7篇)、張新光(7篇)、魏禮群(6篇)、李軍鵬(6篇)、石佑啟(6篇)、王瀾明(5篇)、羅重譜(5篇)、石亞軍(5篇)。其中,僅有少量的作者之間存在合作關聯,如高小平和陳寶勝,汪應洛、劉波和姚引良,盧愛國和曾天雄等。作者之間合作較為分散(N=117,E=23),大規模的、緊密的、系統完整的行政體制改革研究合作網絡有待形成(Density=0.0034)。
(四)文獻關鍵詞分析
關鍵詞是對論文的高度概括和提煉,對關鍵詞進行分析能夠了解政府績效評估的研究熱點。在CiteSpace V 中將網絡節點類型(Node Types)選擇為關鍵詞(Key Word),修剪參數(pruning),選擇路徑搜索算法(pathfinder),并設置合適的閾值(thresholds)。根據CiteSpace V 分析生成的高頻關鍵詞分布情況見表2。
行政體制改革研究關鍵詞圖譜共有節點386個,連線1126條。其中行政體制改革、服務型政府、政府機構改革、省直管縣、大部制、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等都是熱門關鍵詞,同時圖譜中間的關鍵詞節點連線較為緊密,說明圖譜中間部分的關鍵詞研究較為成熟,而圖譜邊緣的關鍵詞如機構設置、改革紅利、分稅制、改革試點等節點較為孤立,與之相關研究較為匱乏。
四、結語
本文采用CiteSpace軟件對CNKI數據庫中1992-2018年間有關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2058篇有效文獻生成的圖譜及其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對行政體制改革研究熱點、趨勢作如下結論:
1.總體來說,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文獻數量呈波動上升趨勢,每一次研究波峰都出現在國家做出的行政體制改革期間。具體體現在我國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六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期間。
2.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機構較為分散,高等院校為研究的主力,機構之間的合作較少,有的機構甚至是獨立的節點,處于一種較為封閉的狀態。其中,國家行政學院位居第一,發文數量高達47篇;核心作者之間合作較為分散,大規模的、緊密的、系統完整的行政體制改革研究合作網絡有待形成。
3.“政府職能轉變”“服務型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政放權”等關鍵詞層出不窮,通過對關鍵詞的分析,豐富我國行政體制改革內容,推進以行政職能調整為里,以行政組織關系變革為表的多次行政體制改革不斷取得顯著成效。
注釋:
高小平.新時代行政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J].人民論壇,2017(2):58-60.
李軍鵬.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放管服改革的進程、經驗與趨勢[J].學習與實踐,2018(2):29-36.
包雅鈞.我國行政體制改革40年回顧與展望[J].治理現代化研究,2018(6):20-24.
許耀桐,包雅鈞.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進展及其重點[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6(4):47-54.
許耀桐.中國政府機構改革40年來的發展[J].行政論壇,2018(6):5-10.
馬寶成,安森東.中國行政體制改革40年:主要成就和未來展望[J].行政管理改革,2018(10):29-34.
郭金云,孫楠.近二十年國內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研究的知識圖譜[J].理論與改革,2015(4):187-192.
包國憲,向林科.中國政府績效管理知識圖譜分析[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46-52.
任皓,許林玉.2013-2016我國精準扶貧研究趨勢分析[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2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