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與農村經濟快速增長相伴而來的,日益凸顯的環境污染問題,近年來逐漸受到廣泛關注,而作為農村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的家庭作坊式企業對于環境的影響也引起筆者的思考。文章結合家庭作坊式企業的高耗能、高污染等特點,提出了相應的完善環境法治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 環境治理 家庭作坊式企業 法治建設
作者簡介:吳妍,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本科,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中圖分類號:D9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075
家庭作坊式企業的原型是中國古代家庭手工業,是指在各家各戶的住宅中從事簡單的生產經營活動的微型企業模式,其特點在于生產經營場所與住宅相融合,生產主體為各家各戶的家庭成員,生產規模小、資金量少,分布范圍廣泛且分散等。
一、家庭作坊式企業的環境污染成因及治理困境
家庭作坊式企業(以下簡稱家庭作坊)正是由于其生產規模小、資金量少以及分布范圍廣泛且分散,與家庭住宅相融合等特點,不僅帶來了諸多安全問題,同時也加劇了環境污染治理的難度。主要表現為:
第一,家庭作坊的生產技術含量低,機械化程度不高,生產經營模式粗放,具有高排放、高消耗和低效率等弊端,給所在地帶來了大量的污染排放以及能源消耗,對當地的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第二,家庭作坊的經營者環保意識欠缺,對于生產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危害認識不足,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主要是以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為出發點,從而忽視對環境問題的考量。經營者對于生產中產生的污染不加處理的直接隨意排放,甚至推卸應擔的環保責任,都給環境污染預防治理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第三,家庭作坊經營普遍存在生產規模小,資金量不足的共性,使得家庭作坊根本不具有承擔環保設備建設以及運行的經濟能力,從而使得環境污染物無法及時得到處理,對自然環境造成惡劣影響。第四,生產場所與家庭住宅相融合的特點使得家庭作坊的生產經營活動具有一定的隱蔽性,而同時其分布范圍也具有廣泛性和分散性,這都加大了環境監察以及污染治理工作的難度。
二、環境治理的措施辦法
多年的粗放式經濟發展,帶來快速增長的經濟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近年來,全國大范圍的霧霾以及酸雨等惡劣天氣的出現,造成了較大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使得國家、社會愈來愈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面對國內嚴峻的環境污染形勢,結合家庭作坊式企業的固有特點,筆者對環境污染治理問題作出以下方面的思考:
(一)完善相關環境立法工作
為了有效、有據的開展環境污染預防以及治理工作,我國不斷加強環境法治建設,制定或修改了包括《環境保護法》在內的,涉及社會各個方面環境問題的環保法律法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環境立法工作的開展在現實中發揮作用的同時,也暴露了尚且存在的政策性強而實際操作性不足、法律法規滯后等現實問題,給環境污染預防以及污染治理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
為了解決這些現實中的問題,首先要完善環境立法工作,依托國家現行的環境相關法律法規,根據各地區、各行業具體實際情況細化法律、法規的制定,從而使得各地區、各行業都具有滿足相應環境治理要求、可操作性強、兼顧多方利益的具體政策法規。
而針對家庭作坊的環境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狀況,充分考慮家庭作坊生產規模小,經營資本少以及高耗能、低效能的實際特點,在對當地家庭作坊的經營以及排污方面進行實地調察的基礎上,充分聽取相關人的意見及訴求,針對這一地區、這一經營模式的具體情況,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政策、法規,使得相關的法規、政策在保護環境、治理污染的同時,兼顧當地居民以及經營者的多方利益,切實增強立法的實用性與可操作性,降低環境執法難度,充分發揮政策、法規在治理家庭作坊等相關污染中的法律作用。
(二)加強環境執法力度
國家環??偩指本珠L吳曉青曾說:“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對于環境污染防治工作不能僅簡單的停留在環境立法層面上,還應在環境立法的基礎上,加強環境執法力度,對于在環境污染防治執法中失職的各方主體進行嚴厲的懲處。
一方面,要提高環境執法工作者的業務素養,及時熟練地掌握新出臺的環境保護方面的政策、法規,以此作為嚴格執法的基礎和依據。同時,在執法過程中,要避免環境執法一刀切問題的出現,嚴格區分不同的具體排污行為及其后果,貫徹“損害擔責”的基本原則,作出與不同排污行為相適應的違法懲處。在家庭作坊的環境執法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家庭作坊生產規模小、經營資本少的特點,區別不同排污主體的主觀故意性:針對那些因資金缺乏、技術落后而不具備污染治理能力的家庭作坊,應當采用柔性管理模式,對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增強經營者的環保觀念。同時與當地政府合作,對相關的家庭作坊提供一定的資金、政策支持,幫助他們安裝環保設備,從而減少未經處理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而針對那些有能力進行污染物處理、有資金安裝相應設備,卻拒絕進行環保設備的安裝,故意違反“三同時”制度以及其他故意逃避承擔環境保護義務的惡性排污行為,環境執法人員要予以嚴厲打擊,決不手軟,通過高額處罰提高違法成本。對于屢教不改的家庭作坊,通過關停、整改等強硬手段倒逼相關經營者主動參與環境治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強環境執法的監察工作,不斷強化環境執法人員的執法素質和業務能力,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定程序,公開、公正的展開執法活動,提高相關部門的透明度和公開性,讓人民群眾參與到環境執法監督中來,由此提高環境執法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降低環境執法難度,使得環境立法切實應用到實際執法過程中去。
(三)鼓勵公眾參與環境防治
在環境污染防治過程中,不僅要依靠環境立法、執法部門的努力,更需要包括社會組織、個人在內的多方主體的共同參與,協同治理,才能取得更好地防治效果。公眾作為協同治理整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環境污染防治工作中同時扮演著“守法者”和“監督者”的角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我國已經將“公眾參與”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基本原則寫入新《環境保護法》中,引起了社會和個人的重視,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的環境污染防治過程中,公眾參與程度仍然不高。
一方面,由于政府、環保部門對于環境污染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的欠缺,導致公眾對于環境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同時又因為環境執法部門執法力度不足等原因,使得社會中的環境違法成本低于環境守法成本,導致公眾對于相關環保工作僅停留在觀念性認知層面,很少有人主動去承擔環境污染防治的相關責任,將觀念性參與上升到行動層面。針對這一方面揭露出的問題,政府、環保部門應當主動承擔相應的義務、責任,加大環境立法工作的宣傳,普及環保相關知識;同時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切實踐行“損害擔責”原則,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懲處,提高環境違法成本的同時,增強環境執法部門的公信力以及權威性,從而在引導公眾深入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的同時,震懾環境違法行為,激勵公眾主動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履行環保義務。另一方面,由于環保工作中政府部門始終處于強勢地位,并且環保工作的透明度不高等原因,公眾獲取到的環保相關信息嚴重不足,再加上公眾的環保意識欠缺,在環境監督方面,公眾參與很少涉及,難有作為。針對這一方面,首先要提高環保部門的執法公開化以及透明度,向公眾及時公布立法、執法工作的相關信息情況,同時開通并拓寬環境問題的反映渠道,主動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此外,為了激勵更多的公眾參與到環境防治工作中來,還應當給為維護公共環境提起相關訴訟的個人、群體減免相應的訴訟費用,同時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從而激勵更多人主動投身到環境監督工作中,為環境保護事業貢獻力量。
三、結語
環境問題日益凸顯,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在環境污染防治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各地區、各行業的不同特征,進行相關的環境立法,并以此為依據嚴格執法,同時調動公眾積極參與到環境污染防治工作中來,才能取得更好的環境污染防治成果。
參考文獻:
[1]高明,廖夢靈.霧霾治理中公眾參與的困境與對策[J].行政與法,2019(4):39-46.
[2]楊朝飛.對中國環境法制建設的思考[J].全球化,2016(5):16-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