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昕,顏益紅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隨著教育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線上線下互動式教學法不斷受到中國高等教育的關注[1]。大規模開放網絡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即“慕課”,因其實施的過程充分體現了線上線下互動式教學的特點,能夠突破傳統課堂時間、地點的局限,做到隨時學、隨地學,大大提高學習者的主動性和學習效率[2] 。
康復評定技術作為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核心課程,不但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更強調在臨床實踐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有效地發現患者的功能障礙并分析功能障礙的原因,制訂出個性化的康復方案。傳統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自主性不強、教學資源缺乏、教師答疑解惑不及時等不足。故我校自2016年啟動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康復評定技術慕課建設,于2017年12月開始在超星“學銀在線”平臺運行,我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2016級和2017級學生在校康復評定技術課程內容選用本慕課平臺實施線上線下互動式教學。本文通過介紹課程教學設計,分析學生學習數據和問卷調查結果,總結教學實踐過程中的經驗和體會。
我校康復評定技術慕課建設總體思路是“任務模塊化”。根據工作崗位調研及國家康復治療士資格考試大綱要求,將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康復評定技術課程內容分為15個模塊,42個知識點,制作授課視頻總數48個,視頻總時長334分鐘,非視頻資源總數9個,測驗和作業的習題總數859道,考試題庫總數102道。所有資源在超星公司研發的“學銀在線”網頁端(http://cswszy.fanya.chaoxing.com)和“學習通”手機端均可同步登錄。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教師在課前發布學生需要準備的知識點任務,在課中針對學生課前準備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重難點解析,課后通過布置測驗和作業檢驗學習效果,并通過慕課平臺實時給予學生反饋。本課程教學過程中共發布知識點任務64個,發布測驗和作業累計303次。
本門課程的學習成績考核主要分為3個部分:學生在線學習成績、期末操作考核成績及期末筆試成績。其中在線學習成績占總成績的20%,主要包括在線訪問時長、互動交流次數、作業測驗成績和課堂出勤情況。操作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30%,通過期末隨機分組抽簽確定操作題目,由課程組教師進行考核。期末筆試成績占總成績的50%,在期末考試周進行集中理論筆試。
我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2016級和2017級學生總人數分別為93人和87人,參與本課程學習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共180人。
我校康復評定技術慕課總共15個章節,康復治療技術專業2016級和2017級學生訪問量情況見表1。

表1 課程章節訪問量
我校康復評定技術慕課授課視頻總數量48個,視頻總時長334分鐘,康復治療技術專業2016級和2017級學生在線學習時長情況見表2。

表2 課程學生在線學習時長(分鐘)
按照課程考核評價方法,我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康復評定技術課程學生總成績見表3。

表3 學生總成績
在課程結束后,我們對參與課程學習的本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2016級和2017級學生進行了課程滿意度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18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0%。具體調查結果見表4。

表4 課程問卷調查結果
慕課將課程講授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大數據深度融合,把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轉移到互聯網平臺,讓更多的學生在這個虛擬的課堂里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自由學習[3]。作為在線網絡課程的一種形式,慕課教學資源進行“碎片化”可重復使用,重構后的課程知識點或技能點以長度約10分鐘左右的微視頻形式展現,集中講解某個知識點或技能點,有利于學生利用課前或課后閑散時間進行課程學習,符合現今學生習慣短時集中學習的客觀規律[4]。通過我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使用康復評定技術慕課的統計數據(見表1~3)可以看到:2016級學生中慕課章節人均訪問量為82次/人,平均觀看時長為97.6分鐘,不及格人數1人(1.1%);2017級學生中慕課章節人均訪問量為66次/人,平均觀看時長為117.1分鐘,不及格人數3人(3.5%)。而我校康復評定技術慕課授課視頻總數量48個,視頻總時長334分鐘。這些數據充分表明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反復觀看章節視頻來強化課程有關知識和技能。通過問卷調查(見表4),學生認為慕課對于理論知識積累有指導作用的占93.4%,認為慕課對于實踐操作技能有指導作用的占95.6%,認為以慕課為平臺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對專業知識學習有幫助的占93.3%,對課程整體學習滿意的占98.4%。基于慕課平臺的線上線下互動式教學,能夠突破傳統課堂的時間限制,將學生課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從而保障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效果。
慕課基于信息化的在線教學形式和以“學”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借助網絡即可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通過慕課平臺在線答疑指導[5]。通過我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康復評定技術慕課在線學習時長的統計數據(見表2)可以看到:2016級學生平均觀看時長為97.6分鐘,最長觀看時長為462分鐘;2017級學生平均觀看時長為117.1分鐘,最長觀看時長為545.3分鐘。這些數據說明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學情差異。慕課平臺提供了詳實的學生學習情況統計,教師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個性化指導,同時,教師在視頻中提問學生,正確回答后方可繼續學習的“實時交互”和學生通過留言向教師請教的“延時交互”,避免了重視集體而忽視個體的傳統教學弊端,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教學[6]。
慕課作為網絡在線學習資源,其本身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的特點[7]。這一特點決定了慕課能夠為學生在今后的工作或者繼續深造學習中提供相應的專業指導[8-9]。在本課程結束后的學生問卷調查中,41.1%的學生表示在今后的學習或者工作中遇到康復評定相關問題時會進入本慕課查看相關資料,58.3%的學生表示需視情況而定,只有0.6%的學生明確表示不會。這些數據說明相當一部分學生已經接受了慕課這一教學形式,并且愿意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繼續利用慕課作為學習資源。
慕課本質就是在線教學課程[8],所有的課程資源和教學活動均通過網絡發布進行,并且相關數據也在網絡平臺中有相應統計。因此,慕課的建設、使用和維護均需要依托專業的網絡信息平臺才能進行。我校慕課建設是與超星公司進行合作,該公司有著豐富的慕課建設經驗及高效的制作維護團隊,及時解決慕課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保障了課程的順利實施。
在兩年的線上線下互動式慕課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高職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有待進一步提高。“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慕課教學非常強調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9-10],學生需要利用課余時間來完成各項教學互動活動,需要具有一定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由于長期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習,不少高職學生已經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互動式慕課教學中,需要教師更多地考慮部分高職學生的這一情況,通過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手段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二,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線上線下互動式慕課教學除了充分利用線上學習的便利外,更需要教師在線下進行實踐操作的質量把控,同時注重實踐操作的評價考核。我們在課程總成績評價時盡管將實踐操作考核成績給予了30%的權重,但采取的是期末一次性抽簽的方式,缺少了操作的過程性評價,這將在今后的教學中進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