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平
(棲霞市中醫醫院麻醉科 山東 棲霞 265300)
近年來我國醫療技術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腹腔鏡等微創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愈加廣泛,其以創傷小、出血量少、恢復快、安全性高等為主要優勢,現已成為很多患者和醫生首選手術方案[1]。但是其仍屬于侵入性操作,因此麻醉步驟必不可少,目前臨床中常用麻醉類藥物較多,其中右美托咪定因對腎上腺素受體具有較高親和力,鎮靜效果顯著在臨床麻醉中應用廣泛。有研究結果顯示[2],該藥物對腹腔鏡手術患者麻醉效果具有提升作用,并可改善患者應激反應,對其術后恢復意義重大。本次擇取42例患者開展右美托咪定臨床應用效果,匯報如下。
擇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鏡手術患者共84例為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42例及觀察組42例。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18~64歲,平均(40.3±2.5)歲,ASAⅠ級20例,Ⅱ級22例;觀察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19~66歲,平均(41.2 ±2.6)歲,ASAⅠ級24例,Ⅱ級18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麻醉處理,給藥丙泊酚、芬太尼、七氟醚及阿曲庫銨行靜吸復合全麻。
觀察組基于常規麻醉處理行右美托咪定,在患者麻醉誘導期靜脈輸注給藥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給藥劑量1ug/kg,于10min內完成藥物注射,后按照0.5ug/kg?h的注入速度維持給藥,至手術操作完成前0.5h。
比較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及應激反應。麻醉效果指標包括麻醉蘇醒時間;Ramsay評分,共6分,1分表示煩躁不安,2~4分表示配合良好的可喚醒睡眠狀態,即鎮靜滿意,5~6分表示深睡且無法喚醒的狀態,即鎮靜過度;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共10分,分值越低說明疼痛癥狀越輕微[3]。
應激反應包括皮質醇及醛固酮水平變化。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中Ramsay鎮靜評分高于對照組,術后VAS評分、麻醉蘇醒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s)
麻醉蘇醒時間(min)觀察組423.73±0.590.43±0.2513.68±1.74對照組423.06±0.631.2 6±0.3120.13±1.52 t 5.030613.506718.0923 P<0.05<0.05<0.05組別n術中Ramsay評分(分)術后12hVAS評分(分)
觀察組患者皮質醇、醛固酮等應激反應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比較(±s)
組別n皮質醇(ng/ml)醛固酮(pg/ml)觀察組42206.42±6.41120.43±5.37對照組42228.96±7.03181.3 5±6.46 t 15.354446.9979 P<0.05<0.05
腹腔鏡手術相比傳統開腹手術具有創傷輕微、安全性高、恢復快等優勢,是目前腹腔內器官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但是其仍需通過麻醉獲得患者良好的手術配合性。目前臨床手術中使用的麻醉藥物種類繁多,但是針對腹腔鏡手術患者的應激反應改善多不具備選擇性,而本次選用的右美托咪定屬于具有高選擇性特點的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其鎮痛鎮靜和抗焦慮效果確切,能夠對常規麻醉藥的缺點進行有效彌補,進而增強麻醉效果,規避應激反應[4]。本次觀察組患者給藥右美托咪定后,其術中Ramsay鎮靜評分高于對照組,術后VAS評分、麻醉蘇醒時間及皮質醇、醛固酮等應激反應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提升腹腔鏡手術患者麻醉效果。
綜上,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鏡手術患者中能夠鞏固其麻醉效果,縮短患者蘇醒時間并減少應激反應對患者的不良影響,值得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