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德利
(重慶市墊江縣人民醫院骨三科 重慶 408300)
脛骨平臺是指脛骨和股骨下端接觸的平面,是膝關節的重要組成結構,一旦發生骨折,很容易誘發骨關節炎,加重患者病情[1]。因此,尋找一種能夠縮短骨折愈合時間,快速恢復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探究了雙鋼板固定在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86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43例患者。對照組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是(22~75)歲。其中43例骨折患者中有21例患者合并有其他部位損傷,分別為:骨折中有11例患者合并半月板損傷,有7例患者合并了副韌帶損傷,還有3例患者合并了干骨骨折;而觀察組則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是(23~73)歲,其中有20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損傷,分別為:有10例患者合并了半月板損傷,有9例患者合并了副韌帶損傷,僅有1例患者合并了干骨骨折[2]。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骨折損傷情況等方面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方法治療,而觀察組患者則采取雙鋼板固定法進行治療。
1.2.2 雙鋼板固定法:首先,以患者的脛骨內側和后內側作為手術切口,并以鵝足縱行劈開,然后向前方拉開,充分暴露內后側干骺端的骨折線,之后進行解剖復位,使得內側柱力線復位。再選取有限接觸加壓鋼板,從外側髕骨旁切入,充分暴露患者膝關節,要求直視下,患者的關節面處于平整狀態。最后,應用C臂機以明確關節面是否恢復到平整狀態,如若恢復,則進行固定,并且將脛骨平臺外側作為支撐鋼板的平面[3]。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完全負重時間以及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表中數據可以知道,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及完全負重時間都比對照組患者的時間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比較(±s,d)
組別n骨折愈合時間完全負重時間觀察組4391.2 8±21.2 4100.27±26.40對照組43103.91±21.63120.35±25.71
觀察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率為90.70%,而對照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率為72.09%,觀察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比較[n(%)]
脛骨平臺臨床上是指脛骨和股骨下端接觸的平面,屬于膝關節的重要負荷結構。脛骨平臺骨折的誘發原因主要包括直接暴力(如暴力打擊)和間接暴力(如高空墜傷),發生骨折時常常還會引起韌帶或者半月板等部位的損傷,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外傷后膝關節腫脹疼痛、活動障礙。脛骨平臺一旦發生骨折,如果沒有及時采取急救措施,很容易誘發各種并發癥,如骨關節炎、膝關節僵硬、畸形愈合等,加重患者病情[4]。臨床上可以采取手術療法和非手術療法,通常脛骨平臺骨折的關節面塌陷超過2mm,側向移位超過5mm,則多采取手術治療。而手術治療中比較常用的方法就包括雙鋼板固定法,據相關研究可以知道該方法具有術后疼痛輕微、損傷小、固定穩定等優點[5],而且根據上述我院相關資料可以知道,觀察組患者骨
折愈合時間及完全負重時間都比對照組患者的時間短;觀察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率為90.70%,而對照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率為72.09%,觀察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
綜上所述,雙鋼板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效果良好,不僅可以顯著縮短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及完全負重時間,還可以快速恢復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在臨床上具有重要價值,值得推廣應用。